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育领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小学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去探究知识、发展技能。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各种突出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资源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基础知识,然后示范操作,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进行上机操练。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常常利用信息技术课能够使用电脑的便利玩游戏,而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就是学电脑,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而是随意操作计算机,学习目的性不强。二是学生的学情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术,因此对于课堂学习并不感冒,有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课堂上听不懂更不懂如何操作。三是教学过程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按照课前设计讲,学生按部就班地听,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来模仿操作,教师没有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也不会对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吸收。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儿童,只有使教学内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广泛收集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设计出趣味化的教学课件,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学习的知识融入一些技巧性游戏中,通过游戏来练习操作技能。例如,结合小游戏练习打字,练习鼠标的运用等,这种趣味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二)制定差异化教学过程,充分激發学生的学习潜能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来区别对待。一方面教师要确保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开展学习;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学习的指导者,帮助程度较差的学生练习操作技能。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学习过程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改变过去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教师要为学习小组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各尽其责,按照角色安排去开展主动探究学习,不断实现任务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设置学习的疑问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四)营造合作交流的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合作交流是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内化吸收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科知识点琐碎、学习容量较大的特点,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交流互动来加深知识认知,不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组织课堂游戏或比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小组内通过大家共同的探讨和交流评选出本组的最佳代表,然后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展示,再由教师和学生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探索知识,增长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来实现差异性、针对性、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探索知识,不断提高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巧的运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刘英杰.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150-151.
[2]张文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16(4):47-48.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教育领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有效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承担着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小学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去探究知识、发展技能。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并存在各种突出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资源偏少、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基础知识,然后示范操作,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进行上机操练。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常常利用信息技术课能够使用电脑的便利玩游戏,而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就是学电脑,课堂上不注意听讲,而是随意操作计算机,学习目的性不强。二是学生的学情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前就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操作技术,因此对于课堂学习并不感冒,有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课堂上听不懂更不懂如何操作。三是教学过程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按照课前设计讲,学生按部就班地听,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来模仿操作,教师没有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学生也不会对知识与技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吸收。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儿童,只有使教学内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广泛收集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设计出趣味化的教学课件,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过程。针对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学习的知识融入一些技巧性游戏中,通过游戏来练习操作技能。例如,结合小游戏练习打字,练习鼠标的运用等,这种趣味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二)制定差异化教学过程,充分激發学生的学习潜能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知识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学情来区别对待。一方面教师要确保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开展学习;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使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让程度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学习的指导者,帮助程度较差的学生练习操作技能。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学习过程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要改变过去讲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教师要为学习小组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确保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各尽其责,按照角色安排去开展主动探究学习,不断实现任务目标。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设置学习的疑问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四)营造合作交流的互动氛围,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合作交流是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建构和内化吸收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科知识点琐碎、学习容量较大的特点,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充分的交流互动来加深知识认知,不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组织课堂游戏或比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于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同时小组内通过大家共同的探讨和交流评选出本组的最佳代表,然后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展示,再由教师和学生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分析和讨论,促使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交流中进一步探索知识,增长技能。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立足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通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来实现差异性、针对性、主动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探索知识,不断提高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技巧的运用程度。
参考文献:
[1]刘英杰.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150-151.
[2]张文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16(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