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力支撑

来源 :共产党员·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富裕,是衡量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全面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
   在此基础上,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最根本的就是要促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GDP的质量和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性能;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以一定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或者获取一定的产出,使得投入最少;改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创新驱动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發,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也才能为全面小康社会及整个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概括起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此,要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得以优化。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为此,要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此,要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其基本特征是,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为此,要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其基本特征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此,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景象。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其基本特征是,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求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相结合,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新格局。
   由此可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近年来,党中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循序渐进地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市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供给侧一旦实现了成功的变革,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二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加强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
   三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美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我国高技术产业遇到的阻击表明,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靠市场换不来的,必须靠自己艰苦创新。为此,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乡村振兴,确保广大农村和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继续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加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五是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竞争力。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同时,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六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政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全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80.0%,提高2.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与上年持平。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98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59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22473万平方米,减少2618万平方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教育、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37.2%。“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全年减税降费超过2.3万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2.7%。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8%。全年服务机器人产量346万套,比上年增长38.9%。全年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如何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把握新机遇、开拓新空间的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20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构建双循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广大市场主体能够实现更大发展。具体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第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第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第四,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当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总起来说,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既立足当下,又谋划未来,为我国新一轮发展锚定了新航向,找准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境界。
其他文献
新的一年,新的征程。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五年中的第一年,是开局中的开局。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开局连着全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全局。开好局、起好步,蓄好势、赋好能,就会走上正道、大道,一往无前。   开好局、起好步,就要迈得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
期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共产党员》编辑部合作开设“党员教育”专栏,紧紧围绕提高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开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新局面,持续刊发系列学习研究文章,助力基层党组织抓实抓好党员教育工作。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期刊
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老干部工作承担着党中央关心爱护老干部的重要任务,是一项需要付出、需要奉献的重要工作。落实这一要求,就要用心用情做好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老干部的幸福指数,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在思想引领中保持本色。突出政治关心,做好政治上的服务。用学习改造思想。利用传达文件、订阅报刊、发放学习资料等时机,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
期刊
自矜,说的是自我感觉甚好,看重自己,夸耀自己。自矜何时何地都无益处,在开始做事,初步有点进展,或刚有一知半解,就“翘尾巴”,弊端更加明显。成语“一得自矜”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俗话说“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整瓶不摇半瓶摇”,大抵也是这个意思。一得自矜的思想行为说来令人厌弃,但日常工作生活中又常出现。有位爱好文学创作的青年谈自己写作走过的弯路:写出一两个自己满意的句子,心情就激动起来,欣赏自己才华横溢,想
期刊
《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  主编:罗平漢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阐述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治家之道的家风普及读物。本书选取建党以来20名优秀共产党人,梳理提炼他们学习立志、律己修身、尽孝尽责、艰苦朴素、忠党爱国等特色家风家教条目,结合其家书、家训和家庭生活,讲述其感人的家风故事。全书内容形式新颖,语言通俗易懂接地气,对于积聚正能量,以家风正面引导促社风、正民风,传承
期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和《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共产党员》编辑部合作开设“党员教育”专栏,紧紧围绕提高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开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新局面,持续刊发系列学习研究文章,助力基层党组织抓实抓好党员教育工作。   党员教育与干部教育都是我们党有组织地对特定对象开展的系统性教育培养工作,是推
期刊
与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并列,生态良好既是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一种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文明,是一种生
期刊
从小康社会、总体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过程,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演变的历史轨迹基本吻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体布局的形成、发展与完善,也不断丰富了我们党关于“小康社会建设”的思想内涵。   显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立足具体国情和改革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向度,在“实践、认识、
期刊
社会公平,也是衡量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公平,把它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問题发生,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也
期刊
政治民主,同样是衡量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内在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怎样发展。事实上,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