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新课程的能力观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q200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中制订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与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在培养语文能力的认识和要求上有很大的不同。通过研究就会发现,它们在能力培养的依据、能力培养的内容、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均有全新的表述,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能力观。认识并掌握语文新课程的能力观,用以指导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语文新课程能力观的参照、能力观的内涵和能力观的特点三个方面试作论述,希望对工作在第一线的老师们学习理解语文新课程能有所帮助。
  
  一、语文新课程能力观的参照
  
  所谓语文课程的能力观,是指语文课程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它包括对能力培养的依据、能力培养的地位、能力培养的内容、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等内容。我们要理解语文新课程的能力观,就必须有一个认识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就是传统语文课程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认识和要求。这里所说的“传统语文课程”是指本次课程改革之前的语文课程。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我们不妨多费点笔墨,从上个世纪初语文课程建立时说起。
  我国古代没有语文课程,设置语文课程是清末兴办新型学堂以后的事。大家公认语文课程是1902年建立的,当时的名称叫“读经与词章”,课程内容除读经外,另给学生讲授历代文章大家和诗词歌赋,教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由此可见,语文课程从建课之始就有培养读写能力的内容。1907年,语文课程被定名为“国文”,当时的教学文件规定,国文课除读经外,还要教给学生“日用必需之文字以及普通文之读法、书法、缀法”。这里虽然包含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和日常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等多种能力因素的培养,但概括起来仍只是读写能力的培养。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语文课程终于废除读经,完全独立。其教学目的和任务,在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出台的《中学校令实施细则》里是这样规定的:国文课要使学生“能通解普通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智德”。这段文字很重要,它对语文课程完全独立后的目的任务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表述,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它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普通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高层次任务是“略解高深文字”(即文化经典的研读)和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同时兼而有之地发展学生的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能力的培养而言,仍只限于读写能力的培养。“五四”运动以后,小学设置了“国语”课,但内容主要是白话文的读写,而非口语训练。嗣后,国文和国语并存直至新中国建立,其间的情况虽然相当复杂,但语文课程培养读写能力的事实一直没改变,只是未明确规定培养读写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罢了。
  “语文”这一名称的正式面世,是新中国建立后的1950年6月,此时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辑出版了一套初中语文教材,教材的名称就叫《初级中学语文课本》。课本的《编辑大意》说:“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因此,这套课本不再用‘国文’或‘国语’的旧名称,改称‘语文课本’。”这段话不仅对“语文”概念的提出作了说明,而且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水平。文中虽然仍未直言“能力”,但“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均属语文能力培养的范畴恐怕是谁也不会怀疑的。遗憾的是,这一认识只是反映在教材的“说明”中,而未通过教学大纲给它“法定”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颁行的第一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1956年的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大纲,这是一部知识型大纲,其中的汉语教学大纲规定要教给学生系统的现代汉语知识,文学教学大纲规定要教比较系统的文学史知识和相关的作家作品知识,基本未涉及语文能力培养的问题。真正给能力培养应有地位的是第二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就是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在全国开展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大讨论基础上于1963年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该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部大纲的历史功绩就在于,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培养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十分明确地确定下来了。美中不足的是它仅提及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未提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与解放初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并提相比,则是一个倒退。“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后,1978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是解放后的第三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作为拨乱反正的产物,它实质上是恢复到1963年大纲的认识水平,为此有人称它是1963年大纲的姊妹篇,关于语文课程的能力培养,与1963年大纲的认识完全相同。改革开放20多年来,语文课程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一直在进行着改革,仅就教学大纲的建设而言,以1978年大纲为基础对大纲就先后进行了大大小小七次修订。其中,应该特别提请注意的是1986年的修订:一是修订后的大纲再未加注“草案”或“试行草案”字样,而是作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正式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颁行的;二是教学目的除了培养读写能力外,第一次列入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后来的几次修订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不仅保持不变,而且关于培养语文能力的认识在不断完善和深化,并逐步形成了思想认识体系。这个思想认识体系包括以下五个要点:
  1、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语文能力包括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以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必须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4、培养语文能力必须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5、培养语文能力必须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要发展思维能力。
  这就是截止2001年本次课程改革启动之前的传统语文课程的“能力观”。它是语文新课程能力观的参照物。察今须知往。回顾传统语文课程关于语文能力培养的认识和要求,是为了通过对照比较,深入理解语文新课程的能力观,明确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语文新课程能力观的内涵
  
  认真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我们发现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与传统语文课程相比,有很多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构成了语文新课程关于能力培养的一个崭新的思想认识体系,即语文新课程的能力观。我们试从语文课程能力培养的依据、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语文新课程能力观的内涵。
  从语文新课程能力培养的依据看,语文新课程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出发,认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里所说的现代公民的素质要求无疑是语文新课程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除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外,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的要求”以及“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要求“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强化课程的选择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课程改革按三个维度构建的课程目标、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等方面共同构成了语文新课程能力培养的依据。这些依据,使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从语文新课程能力培养的内容看,按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语文新课程能力培养的内容与传统语文课程相比已经大大拓展,不再仅限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求进行“多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传统语文能力培养的内容,即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语文能力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或赋予了新的内容,或强调了侧重点,或提出了新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写作,“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传统的听说能力培养调整为“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不再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概念,而是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新表述,规定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五个方面的总目标。虽然这五个方面的目标不仅仅是指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我们只要深入思考一下就会领悟到,它们作为动词性词语,又有哪一项不包括能力培养呢?二是新增能力因素培养的内容。通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我们可以得知以下诸多新增能力因素的培养内容: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培养、积累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的培养、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等。通过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解读,我们也可以得知,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高中语文课程首先强调的是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三大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则强调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选择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引人注目的是新增了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程不管是对传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赋予新内涵,还是新增能力因素的培养,都使我们认识到它不仅大大丰富了语文课程能力培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升了能力培养的地位,使语文课程能力的培养具有了相当的科学性、明确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从语文课程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方法看,传统语文课程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所谓“双基”教学,即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人们认为,培养能力必须以掌握知识为前提,能力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靠严格的基本训练,除此以外似乎别无他途。语文新课程则认为,能力的培养必须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来进行,必须遵循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所以语文课程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自身的语文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语文实践”是不同于传统的所谓动口、动手、动脑的“语文训练”的,它主要是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具有社会实用和实践的特点。在能力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方面,语文新课程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来获得能力。为此,一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二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新课程能力观的特点
  
  语文新课程的能力观与传统语文课程关于能力培养的认识相比,在能力培养的地位、目标、途径、重点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特点。
  
  (一)确认语文能力是重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因素的语文素质修养,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于语文课程目的任务的基本理念,并对此进行了完整地阐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理解这段文字,在培养能力方面使我们得到两点认识:其一,语文能力不仅是语文素养的构成因素,而且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其二,语文能力不是孤立的因素而是与诸多其他因素相联系的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语文课程培养能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孤立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应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确认培养能力应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
  语文新课程认为,对于学生而言,所有能力的培养,莫过于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因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发展”,它指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五个方面就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它们由“发展”所统领,是发展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那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习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承担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选择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要帮助学生了解在若干选修课中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会正确行使选修课的自主权”。
  
  (三)确认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语文新课程认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而且是具有一定社会实用性的语文实践。这是在能力培养上区别于传统语文课程的又一个鲜明特点。传统语文课程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所谓“双基”教学,依靠的是封闭性课堂的演示教学。语文新课程是开放的课程,它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认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它在听说读写具体能力的培养上,也表现出社会实践性和实用性特色。阅读能力的培养,除课堂教学外,要求加大课外阅读活动的力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分享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的信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要求,无一不是在强调学生应通过社会性的语文学习实践来提高语文能力。
  
  (四)确认培养能力应突出创新教育
  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新课程在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注意突出了创新教育这个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项中指出:“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建议”项中,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项中,特别把“发现·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项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为此,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高中语文课程还特设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尝试文学创作,强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内容都表明,语文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单位:湖北长江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每到幼儿园离园时间,经常会听到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如果孩子能说出来,家长会很欣喜,认为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有收获的。如果孩子说不清楚,家长
患者,男,52岁,汉族。于7岁时发现背部正中生长一无痛性肿物约10×10cm大小,生长缓慢。16岁时曾在某医院行肿物切除。术后一年肿瘤复发,但仍无任何症状。于30岁时肿物生长至
管道自身重量作用对刚性管(混凝土管)壁产生的内力受铺设管基角β的影响,不同管基角其内力系数不同,同时管基角相同时,内力系数又是管自身重力作用点和管断面中心连线与管道
说起感恩,我可要好好想想了。因为我并不知道到底要感恩谁,或者到底要感谢谁。全班鸦雀无声,仿佛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正思索着,第一位同学举手了。他说他要感谢妈妈,
几年来,石家庄棉纺一厂党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渡经济难关、促进企业发展的“经济大合唱”中,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与行政部门一道齐心合力抓生产经营,战胜
本论文主要是针对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园设计来进行概念的阐述。本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设计以“共享空间”概念为核心,对园内环境、空间感受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创造一个供人们
对于房产开发商而言,工程建安造价在开发建设费用中所占的份额较大,应当受到重视。除了在工程承发包中实行招标竞争、适当降低建安成本以外,还注重在开发中适当增加科技含量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5年度河北省质量管理奖企业和名牌产品名单,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和其生产的圆钢产品再次当选。200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石钢公司
中秋节的晚上,花圃里的中秋游园晚会结束了。夜深了,游人们浙浙地散去,喧闹的花圃也渐渐地安静下来了。这时,花儿们开始悄悄地说起话来。非洲菊挥舞着金黄的花瓣说:“伙伴们,
提高低空空域运行安全的管理水平,必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从多个角度探究低空空域运行安全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低空空域运行安全初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改进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