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引领参与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综合的学科,就是要让孩子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的搞科学,让孩子在探求大自然奥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在这种科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行为方法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切实促进学的转化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的“学”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教”的过程,切实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一)站在“教者”的高度,钻研、掌握教材
   要求教师必须在熟悉整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某一方面,层层深入,把握教材内在联系,适度实现教学目的。这样,才会使教学双边活动处理得当,切实促进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例如,我在教《鱼》这一课时,我指定了这样的目的要求:1、知识方面:通过三段式演绎推论的逻辑方法,推理出鱼的共同特征;2、能力方面:①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②能够运用三段式演绎推理的逻辑方法对事物进行判断;3、德育方面: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和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产生自豪感。在课堂中,学生口、眼、脑并用,并且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但清楚了鱼类的共同特征,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判断事物的逻辑思维方法。
   (二)从“学”的角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一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通过学习实现由“学会”到“会学”。
   还以《鱼》为例,我没有按教材的顺序去备课,由于我们面对的是农村孩子,他们对鱼的种类知之甚少,但大家对常见的鲫鱼、草鱼却很熟悉。因此,在上课时,我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对桌面上的草鱼实物进行观察,得出其特征,然后,再观察图片上其它种类的鱼,由此推倒出鱼的特征。
  
   二、重视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溶解》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实验空间,既有我为学生准备的高锰酸钾、盐、食碱、砂、小苏打、粉笔末、润滑油,也有学生带来的玉米渣、面粉、石子、食用油、酱油,在实验前,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实验材料进行分类,他们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状态分、还有的按是否能吃来分,真是五花八门。实验过程中,我没有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走,而是大胆的放了一把手,让学生随意将物品放入水中,进行搅拌,很快学生就发现有的物品在水中“没有了”;有的物品“浮在水面”;有的“浮在水中”;还有的“沉入水底”。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将同种现象的物品归在一起,通过对比,他们发现,像高锰酸钾、盐、食碱、小苏打、醋、酱油这些物品在水中搅拌,静置一会儿,都“不见”了,而面粉、食用油、砂、润滑油、粉笔末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但仍在水中。虽然他们不能用准确的科学用语来概括“溶解”含义,但通过学生的表情和兴奋劲儿,就知道他们对“溶解”的含义已经理解于心了。
  
   三、以兴趣为先导,以玩促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一)以兴趣为先导,让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龙头,这一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一上课就如同进入迷人的胜境一般,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本课的课堂学习、研究之中。如在《磁铁》这一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都见过、玩过磁铁,若直接出示便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小动物则是学生喜爱的东西,因此,我用泡沫塑料刻了一只小鸭子,把它涂上鲜亮的颜色,并在小鸭子的腹部嵌了一小块儿条形磁铁,又用两根柱形磁铁做了个魔棒。当小鸭子刚一出示给学生后,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了,一双双眼睛里流露出喜爱之色。接着我又用神秘的语气对学生说:“我学会了一个魔法,能使小鸭子按着我的命令去做。”于是我用魔棒的S极指着小鸭子的N极说:“小鸭乖乖,请你过来……”用魔棒N极指着小鸭子的S极说:“小鸭乖乖,游到对面……”看到小鸭子真的那么听话,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都急着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在兴趣的调动下,学生研究的热情特别高涨。因此,教师既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以玩促学,使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发展
   儿童天性爱玩,最愿意玩,也想有创意的玩,“玩中学”更是自然学科兴趣教学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新教材《常识》和《科学》中体现得更为突出,在教材特点中,就明确指出:突出活动,突出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促进学生发展。
   1、分挖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
   如果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玩”的因素,让科学探究过程与“玩”结合起来,孩子们会玩性盎然。
   如在学习《砂和黏土》一课中,我便充分利用学生玩砂和土的经验,在原有玩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他们利用一些工具创新玩,于是学生便很快发现砂和黏土的不同,而且孩子们玩的兴致勃勃。
   2、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使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兴趣变化特点,使学生对课堂中某一问题的研究更加浓厚,以至于下课后仍不断探索、研究,使兴趣持续发展,为挖掘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潜力再做铺垫。
   如在《砂和黏土》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泥玩具,在全班举办一次泥玩具作品展览会”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和泥、摔泥的本领,也可以使学生研究泥玩具的兴趣持续不衰,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单位:滨海县实验小学 江苏224500】
其他文献
细长类封闭型矩形件,弯曲成形难度大,文章以DD6113HK旅游大客车乘客门左右扇边框为例,从工艺分析入手进行工艺计算,对斜楔模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详细介绍了模具结构及其设计,采用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  2、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小刺猬、小獾互相称赞的话,体会称赞的神奇力量。  2、像小獾那样,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点滴进步。    教学难点:  1、知道称赞为什么能增强自信,消除疲劳。  2、感受到称赞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就是对学生课前好习惯
小学科学综合性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模式,是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小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一、拓展教材,延伸课外。    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教人的人不可死教课本,他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研发的中速磨煤机,年内产销突破300台,出口签单超过2亿元,数量56台。
ABB集团成立于1988年.由瑞典的阿西亚(ASEA)公司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BBC Brown Beveri)公司合并而成。ASEA公司成立于1983年.BBC公司成立于1891年。
通过YJ620A型旅行客车的空调(冷气)系统试验,探讨了太阳幅射和路面覆盖层对车辆热负荷的影响,提出了试验方法改进建议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出:“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让孩子学科学,首先要激发孩子对周围世界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科学启蒙的关键所在。  一、通过引导幼儿亲历生活来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幼儿在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特质告诉我们: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被内在的好奇心驱使,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周围世界。成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成为孩子关注的
为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明显增强,建立完
本刊讯 10月14日,由正泰电气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LW43—252高压穴氟化硫断路器、126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7个系列的高压开关产品在上海通过了行业鉴定。这标志着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