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将自己从业生涯里的新闻报道精品自选集结,并逐章逐篇加以新闻背景解读和新聞业务点评,写成了36万多字的《卷潮求索录》一书。回首往事,我从一个在赣江边放牛的苦孩子成长为新华社一名高级记者,如果没有这样的时代,没有许多好心人的厚爱与扶持,我的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此书出版时,我想到要感谢的人很多,第一个要感谢的是少年时引导我踏上人生旅途的乡村教师郭蔚先生。
郭蔚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1951年春,家乡土地改革完成后,我背着从农会分得的胜利果实??棉被一床,从儿童团到橘子洲头的沙湖小学读“翻身书”。那时风华正茂、正值而立之年的郭老师接待了我。首先进行入学考试,之后他又给我加试了一道填空题:“合理合法”。我不假思索地立马说出:“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郭老师笑了,答应让我插班到他任教的四年级试读。他说,你没正式上过学,在儿童团站岗放哨只识些字。你的语文、数学入学考试都不及格,只有这道填空题做得好,有政治头脑,可以让你试读。能让我插班上学,我很高兴,只是觉得老师的话很有意思。天哪,我小小年纪哪有什么“政治头脑”,在儿童团要刷宣传土改的标语,填空题这句话不知在墙上刷过多少遍!后来才知道,这叫教育“向工农子弟开门”,土改后像我这样年龄偏大读“翻身书”的穷孩子还有许多。
入学后没有想到,第一次考试我又没有一门功课及格。郭老师对我怒目而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鞭打得我手掌发麻。然后,他每日早晚和节假日单独给我补上以前缺的课。就这样,郭老师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毕业时县里举行会考,我以语文、数学两科最高分名列全县第一名。这时郭老师眯缝着眼睛,会心地笑了。
小学毕业后,正值农业合作化高潮,村里要成立初级农业社,动员我留下当会计。正好家里穷,不准备让我继续上学。我上小学时学杂费全免,小学毕业后再到几十里外的新干县城读中学,家里实在无力承担。这时,郭老师又找到我家里来,与我父母反复商量,最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附近清江县临江镇有个初中,离我家不到10华里。我还有一个姑姑嫁到临江镇上做小生意,可以供我吃住。郭老师在做好我父母、村干部的工作后,告诉我可以跨县考中学,叫我同其他几个贫困家庭同学一道就近去考临江中学。由于有郭老师的精心安排,我才得到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就是这样一位教学工作出色、对农家贫困子弟充满爱心的乡村教师,“文革”中却受到极大冲击,被迫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在他身处逆境的那些日子里,我早已大学毕业到外地工作,只是偶尔回家探亲时抽空去看看他。我发现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郭老师对生活也从未失去信心。他在农场劳作之余,还照常坚持看书学习,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他对我说:“相信总有一天我能重执教鞭。像你这样的农家子弟,不上学读书不行啊!”
老师苦苦等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81年夏,我从大西南采访回京途中,顺道去了一趟老家,在一所农村中学里果真又见到了这位影响过我一生的好老师。这时郭老师已彻底平反,重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快乐生涯。在他那间充满灿烂阳光、书桌上堆满学生作业本的简陋办公室里,我们相对而视。眼前的郭老师依然如我少年时见过的那样,高挑的个子,腰板总是挺得笔直,只是头上平添了些白发。谈笑间老师仍然是那样乐观、豁达,对年轻一代满怀深情与期待。以后因忙于采访四处奔波,我再没有见到过这位可敬可爱的老教师。
郭蔚先生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尤其是他不怕挫折,耐得清贫,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更是令人敬佩。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最近逢他生日,我将刚出版的《卷潮求索录》邮寄给他,并附上“橘子洲头春意浓,李花灼灼桃花红。莫道严冬多风雪,烟云满眼属寿翁”短诗一首,权当嵩颂,遥祝郭蔚先生健康长寿,晚年幸福。责编/木艮
郭蔚先生是我的启蒙老师。1951年春,家乡土地改革完成后,我背着从农会分得的胜利果实??棉被一床,从儿童团到橘子洲头的沙湖小学读“翻身书”。那时风华正茂、正值而立之年的郭老师接待了我。首先进行入学考试,之后他又给我加试了一道填空题:“合理合法”。我不假思索地立马说出:“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郭老师笑了,答应让我插班到他任教的四年级试读。他说,你没正式上过学,在儿童团站岗放哨只识些字。你的语文、数学入学考试都不及格,只有这道填空题做得好,有政治头脑,可以让你试读。能让我插班上学,我很高兴,只是觉得老师的话很有意思。天哪,我小小年纪哪有什么“政治头脑”,在儿童团要刷宣传土改的标语,填空题这句话不知在墙上刷过多少遍!后来才知道,这叫教育“向工农子弟开门”,土改后像我这样年龄偏大读“翻身书”的穷孩子还有许多。
入学后没有想到,第一次考试我又没有一门功课及格。郭老师对我怒目而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用教鞭打得我手掌发麻。然后,他每日早晚和节假日单独给我补上以前缺的课。就这样,郭老师一直教到我小学毕业。毕业时县里举行会考,我以语文、数学两科最高分名列全县第一名。这时郭老师眯缝着眼睛,会心地笑了。
小学毕业后,正值农业合作化高潮,村里要成立初级农业社,动员我留下当会计。正好家里穷,不准备让我继续上学。我上小学时学杂费全免,小学毕业后再到几十里外的新干县城读中学,家里实在无力承担。这时,郭老师又找到我家里来,与我父母反复商量,最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附近清江县临江镇有个初中,离我家不到10华里。我还有一个姑姑嫁到临江镇上做小生意,可以供我吃住。郭老师在做好我父母、村干部的工作后,告诉我可以跨县考中学,叫我同其他几个贫困家庭同学一道就近去考临江中学。由于有郭老师的精心安排,我才得到了继续上学的机会。
就是这样一位教学工作出色、对农家贫困子弟充满爱心的乡村教师,“文革”中却受到极大冲击,被迫离开了他心爱的讲台。在他身处逆境的那些日子里,我早已大学毕业到外地工作,只是偶尔回家探亲时抽空去看看他。我发现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郭老师对生活也从未失去信心。他在农场劳作之余,还照常坚持看书学习,用旧报纸练习书法。他对我说:“相信总有一天我能重执教鞭。像你这样的农家子弟,不上学读书不行啊!”
老师苦苦等待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81年夏,我从大西南采访回京途中,顺道去了一趟老家,在一所农村中学里果真又见到了这位影响过我一生的好老师。这时郭老师已彻底平反,重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快乐生涯。在他那间充满灿烂阳光、书桌上堆满学生作业本的简陋办公室里,我们相对而视。眼前的郭老师依然如我少年时见过的那样,高挑的个子,腰板总是挺得笔直,只是头上平添了些白发。谈笑间老师仍然是那样乐观、豁达,对年轻一代满怀深情与期待。以后因忙于采访四处奔波,我再没有见到过这位可敬可爱的老教师。
郭蔚先生教了一辈子书,桃李满天下,尤其是他不怕挫折,耐得清贫,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更是令人敬佩。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最近逢他生日,我将刚出版的《卷潮求索录》邮寄给他,并附上“橘子洲头春意浓,李花灼灼桃花红。莫道严冬多风雪,烟云满眼属寿翁”短诗一首,权当嵩颂,遥祝郭蔚先生健康长寿,晚年幸福。责编/木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