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特质与培育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的基本特质与培育机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的必由之路,更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过程和不断深化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高校优秀辅导员;成长特质;培育机制
  作者简介:任杭璐(1987-),女,浙江东阳人,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助教;贝静红(1971-),女,浙江普陀人,浙江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博士研究生,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副教授。(浙江 舟山 3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优秀辅导员成长规律与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JDSZ208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05-02
  上海自1843年开埠通商以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一直成为我国吸纳先进文化知识、优质教育资源及核心人才的据点。本文将在分析和总结近6年来上海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成长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希望能撷英规律以飨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育建设。
  一、2007~2012年度上海市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基本特质分析
  自2007年教育部实行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评比至今,上海市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已经有1人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6人相继荣获2008~2012年度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凸显了上海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基本特质。
  1.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创新创意、锐意进取的工作理念
  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其工作的首要职责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1]因此,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功底,用创新创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大学是各类文化汇聚与衍生的场所,除了按照教育目的安排的各种课程和教学活动外,还存在诸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同儕团体甚至自然环境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作用的隐性课程,[2]这部分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则很大程度上依赖师生群策群力。因此,优秀辅导员必须具有播种精神文化、开垦校园文化、培育原创文化的创新精神,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工作方式方法,促成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锤炼。上海交通大学辅导员凌惠积极建立“第三课堂”,利用网络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先风,促成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区、进社团、进网络”的“新三进”模式;同校辅导员汪雨申坚持在学生中播撒人文关怀,致力于将校园文化打造为“德育精品”,带领学生排演话剧《传承》和《钱学森》,6场演出9000多人的德育大课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深深印刻在学生心中。复旦大学辅导员韩秀引用“10+35”的课堂方式,课前10分钟与同学分享人生哲学,将“授人与渔”和“授人与鱼”有机结合,并设计了《感知与偏好》心理测试体系、P2P(Peer to Peer)同辈互助团训活动,“微志愿”服务理念,把理想信念巧妙地融入到党团建设、主题活动、班会团训活动中,体现了优秀辅导员能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模式相结合的理念。
  2.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和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复旦大学辅导员包涵坚持将每一个学生看做是独立的个体,用周记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2003~2007年间累计撰写辅导员周记150余篇,约12万字;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用文字将146个学生的感人故事撰写成了《我爱我生手记》,坚持在业余时间通过走访学生寝室、学生家庭,认真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架起了辅导员与学生个体沟通的桥梁。
  辅导员是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领航者和风向标,其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初离父母具有依赖心理的大学生,因此,辅导员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还必须创造能够让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的机会,更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志愿服务精神。孙雅艳从2001年开始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的行列,曾7次组织并带领大学生赴灾区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为贫困家庭子女争取社会助学金,抗震救灾募捐、无偿献血、文艺汇演的现场总少不了她和学生的身影。同济大学辅导员严长征利用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的机会,组织学生以“青春世博”为主题的20个暑期社会实践团赴祖国各地宣传世博理念,与学生一同探寻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世博志愿者工作方案,在树立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的时代形象的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了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更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意志对历史的“合力”都有所贡献。[3]
  3.管理个人职业生涯和引领学生成长同频共振的成长观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师者也需要“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在引领学生成长的同时,其自身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认知,并将学生发展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不断在学习和成长中找到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复旦大学辅导员赵强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先后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论文,并联系专业设计了《化学系学生指导问卷》、《化学学习兴趣量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引导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4.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融入理念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论是写下心语的包涵,还是将爱带给学生、带给社会的孙雅艳;不论是推崇网上网下精神育人的凌惠,还是打造德育精品、推动文化育人的汪雨申;不论是被学生称为“严司令”、“严婆婆”、“严爸爸”、“严教授”的严长征,还是将辅导员育人当做一项事业和科学的韩秀引,他们都应是在掌握一定的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有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方法、人际交往技巧和控制情绪反应能力的基础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要始终把自己的心境亮出来,把自己的身子俯下去,把自己的位子放准确,倾情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二、上海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优秀特质对健全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育机制的启示
  1.提高组织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管理,完善激励机制,使发展性评价成为常态
  首先,高校应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要始终将职业生涯管理理念贯穿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细化工作职责,实现辅导员队伍资源配置最优化。在注重辅导员实现工作价值的同时,也要完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准入、评聘考核与培训机制,并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职责与分工体系,提高待遇,加强人文关怀,并提升其核心职业能力;此外,还要提供多样化的辅导员配套进修培训课程,实施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制,通过完整的职业生涯理论学习,实现辅导员职业生涯空间发展的最大化。其次,健全辅导员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发展性评价成为辅导员评价的常态。组织内部评价是甄别和分化优秀人才的一种预选机制,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结果,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评价标准,在其成长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应当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前瞻性的标准,更是一个能推动辅导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发展的动态标准;依据该标准将评价结果科学反馈给辅导员个体,并将其纳入到辅导员阶段性成長激励机制中,成为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核评聘及各类奖惩的重要依据。
  2.加强辅导员个体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使其树立坚定、崇高、科学的职业理想成为愿景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知识分子要“笃信好学,士志于道”,也就是说知识分子要有忠实的信仰,要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要超越自身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要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这符合当代社会对公共知识分子的要求,也是对辅导员的基本要求。因此,辅导员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提高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认识。在自觉学习职业生涯管理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技巧的同时,将学生的发展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树立清晰地职业发展期待,并将这种内驱力转化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职业理想,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可靠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4]
  3.遵循以人为本,使对话生存式辅导员工作体系构建成机制
  柏拉图认为“教育非它,乃心灵转向”,在制度化管理场域中缺少对话精神的辅导员,在对教育对象的行为接纳中往往也是片面的,非全纳性的。因此,要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践行“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就必须以人为本,以辅导员的个人职业发展为前提,尊重其职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构建满足辅导员个人生存和职业发展需要的公平公正的可持续对话环境,引导其形成科学的对话精神和理念,并对其对话关系的构建、策略提供帮助。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使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成为现实
  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标准,使辅导员从单纯的工作名词转变为一种“职业”和“专业”身份的基本标志,是使其成为能够彰显独立职业形象、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工作者”的重要前提和依据。[5]因此,专业化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制定一套科学的执业资格评价体系,为辅导员的职业准入和考核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为辅导员提供包括沟通技巧、心理咨询、职业策划、党团建设等专业指导和服务的同时,树立其终身学习观念,建立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共同愿景,切实推进和深化当前辅导员队伍发展的“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三、结语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辅导员的成长是自身素质、组织培养和综合环境共同塑造的一种动态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特殊过程。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培育机制,提高组织和个人对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加强辅导员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职责和分工体系、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助力大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Z].2006.
  [2]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3]陈曙光.以人为本原论[D].武汉:武汉大学,2010:238.
  [4]贝静红.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和辅导员职业信念塑造[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3):37-41.
  [5]方宏建.关于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1):19-25.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CDIO 教育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探讨了课程授课体系、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最后在总结CDIO模式下课程教学改革之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在空军工程大学航空电子工程专业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军(1972-),男,湖南长沙人,空军工程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
期刊
摘要:在分析影响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和探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指出要从教师素质、学生素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管理体制五个方面对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建立了完善而可行的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应用进化神经网络技术进行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建立了高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快速、有效的评价,为提高高校双语教
期刊
摘要:教育实践课程是高师院校师范性最为专业与集中体现的课程,是师范院校区别于一般高校的主干课程,高师院校教育实践课程的研究对于师范生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的建构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既要加强正式形式的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又要加强非正式形式的教育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庞海云(1974-),女,安
期刊
摘要:论述了国内高校开设“可再生能源概论”课程的背景,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系统地探讨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习方法、增强课堂互动和优化考核方式等多个措施的施行,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专业基础课;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徐谦(1981-),男,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张红(1979-),女,江苏沭阳人,江苏大学能源与动
期刊
摘要:系统节能原理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为将其建设成优质课程,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编写了针对性强、石化特色明显的教学讲义及典型习题库,改革了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经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关键词:系统节能原理;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石化特色  作者简介:马利敏(1978-),女,辽宁西丰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讲师;姬忠礼(1963
期刊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的特点,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重构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施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离散的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衔接与训练,变成学生易接受和掌握的知识群,效果显著。  关键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法  作者简介:尹晓伟(1976-),女,吉林公主岭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张陈(196
期刊
摘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围绕这些特点分析了实践教学的思路,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确定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探索了课堂教学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以期建立科学、高效、效果良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网络模拟器  作者简介:周林(1968-),男,浙江宁波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李婧(1980
期刊
摘要:单片机实训课程是农业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是后续专业实践课的基础。根据目前农业工程类专业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针对新疆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塔里木大学的“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元性”特色发展宗旨;在单片机实训课程教学中,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以期为单片机实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片机;实训课
期刊
摘要:良好的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依据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按照个性化、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对电气类专业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型  作者简介:吴复霞(1979-),女,山东定陶人,南京邮电大学电气工程系,讲师;张腾飞(1
期刊
摘要: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生学习态度、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方法,并將这些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专业英语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农业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作者简介:金中波(1981-),男,黑龙江方正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董晓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