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和谐社会与技校感恩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ad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感恩是校园和谐的内在动力。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是由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冲突,感恩教育的缺失与乏力,以及虚拟世界思维方式等造成的。为构建和谐校园,技工学校要切实把感恩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范畴,有针对性地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 和谐校园 技工学校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感恩教育是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的感恩意识,决不是简单地培养一种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加强技工学校学生的感恩教育是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技工学校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必然路径,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同样具有独特而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校园中感恩意识缺失的不和谐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一)感恩意识缺乏的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技校学生新的思想问题也日益浮现,例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自我意识膨胀,理想与信仰观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淡薄,对社会和他人的抱怨多,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等。感恩意识在部分技校学生中的缺失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
  1.对国家、社会救助之恩的缺失。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感恩。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凡在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就有1500元/年的助学金。我校是政府办学,对边疆五县的学生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学费减免,对下岗职工、伤残职工子女和农村特困户学生,凭据相关证明,可减免一半学费。可有的学生拿到钱,连声谢谢都不会讲,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经常逃课、违反校规校纪,对国家、社会、学校的恩情熟视无睹,不懂感恩。
  2.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缺失。在当今社会中国式家庭教育中,功利色彩十分浓厚,父母注重的是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认为有好的学习成绩才能上好的学校。但是许多父母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做人这一重要的问题。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予了孩子,认为自己对孩子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大多数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社会的关爱之情,认为他人和社会应该为他付出,不需要感激和感恩他人和社会。现在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感恩的核心是对父母的感恩——“孝”,一个对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怎么能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又怎么可能担当起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呢?
  3.学校教育的乏力。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中的功利化特征非常明显。基础教育的评价方式就是以该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为依据,所以学校迫于社会压力和自身生存的考虑,而进入技校的大部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相对较差。在学生进入技校后,学校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学生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一些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缺乏修养,情感冷漠,这与学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有关。
  4.教师教育的缺失。在技校里,学生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讲话、听歌、睡觉、不做作业等,有些学生与教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更有个别学生经常违反校规校纪。
  5.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交流方式、娱乐方式直至生活方式。但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明辨是非的能力很有限,很容易受到电脑中的“病毒”感染。沉湎在这样的网络环境里,技工学校学生容易丧失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放弃道德责任。此外,学生过分关注人机对话,就会淡化人与社会的交往,失去对周围现实环境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化,从而就可能导致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形成欺诈心理。
  以上这些现象,极大地阻碍了和谐校园环境的建立,同时也影响着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恩,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出的观点。
  (二)技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1.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冲突。当前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中国社会,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社会变革不仅在物质上引发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部分技校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乏感恩意识缺失等。
  2.家庭教育的缺位。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功利色彩十分浓厚,多注重孩子学习好能上好学校,而忽视孩子如何做人这一重要问题,致使孩子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社会的关爱之情。
  3.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侧重智育忽视德育,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忽略了感恩教育。
  4.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的孤立存在。技校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受到一切社会性关系的各种因素影响,诸如大众文化、价值趋向、媚俗心理,以及利益至上等,成人的不良行为,社会风气的低俗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技校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往往学校教育三年之不易,不敌社会生活影响一日,因此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技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最大“恶手”。
  二、和谐校园构建中加强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
  感恩意识不会天然生成。感恩教育是由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地方,对技校学生的培养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感恩意识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理念也是技工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内容。开展感恩教育,倡导和谐文化,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精神与道德上的支撑,从而使社会沿着健康、向上、充满爱心的方向发展。
  (一)充分认识感恩教育在技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感恩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要深刻领会感恩在技校学生思想、行为中所发挥的作用。感恩教育是加强技工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代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关系到国家建设者的素质。感恩教育的实施可以引导技工学校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二)感恩教育要与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技工学校赖以生存的精神和灵魂,对技校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具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要将感恩教育引入技校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载体和阵地的建设与引导,通过校园广播、校报,以及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把感恩故事、感恩格言等宣传展示出来。同时,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等载体,对学生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了解感恩、自觉感恩。
  (三)感恩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感恩教育工作不要好高骛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提倡技工学校学生做“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让学生主动在自己生日时感谢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感谢父母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供自己读书;要让学生从主动擦黑板,清扫寝室,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等小事做起,目的是要让学生将感恩的行动形成习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他人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道德感,处处体谅他人,原谅他人,帮助他人,同情他人,感恩他人。感恩教育必须以学生由内而外的“内省”为突破口,将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来,将感恩内化为学生的主观意愿,找回学生内心人性的东西,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这样感恩教育就不会停留在靠纪律制度来强迫维持,而是从学生的心里流淌出来,使学生的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加强感恩教育重在实践,强调科学性。
  学生的感恩教育应贴近生活,遵循教育规律,从基础做起,从细节入手,做到尊重父母、教师,从平凡中让学生感受教育。建议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同时还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特色感恩教育活动,特别是毕业班建议在学生毕业前开展以下感恩教育:每个班唱响一首毕业离歌;每个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每个学生感谢一名授课恩师;每个班进行一次风采展示;每名毕业生写一封真情家书给父母;每名毕业生留下一句母校寄语;每名毕业生确立一个十年奋斗目标;每名毕业生奉献一份爱心给学校。挖掘生活的点点滴滴;教育毕业生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母校的培养之情,感恩于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友谊之情;感谢所有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充满感恩步入社会。
  感恩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和其他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长期有效的感恩教育一定会使家庭日益温馨,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使校园更加充满浓郁的友情,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参考文献:
  [1]赵增福.论和谐社会校园构建中的感恩教育.
  [2]萨任图腾.感恩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举措.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博和随笔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表达样式,已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语文老师如果能敏锐地利用其潜在的怡情悦性之功效,则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化解矛盾,调适学生的性情,使它们在起到辅助语文学科教学的作用的同时,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增添无数心灵的绿色通道,奏响情感的和谐乐章。  关键词: 微博 随笔 怡情悦性    一、 开学了,我班少了一个人  喜庆的寒假结束
中央苏区的文化教育是整个苏区文化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和最高水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文化教育的最初实践。中央苏区的文化教育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教育的发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扼杀了课堂活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内化知
救世主虽说遥远,但《遥远的救世主》的作者还是试图把丁元英塑造成"进不去,出不来"的高人形象、救世主的形象,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
清初著名文学家魏禧素来以散文成就高著称,其各种思想也颇受当代研究者重视,而他的《日录》三卷却鲜有人论及。事实上《日录》作为魏禧的一部记录其平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作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62例NVAF住院患者,按有无血栓栓塞事件分为栓塞组(n=63)和无栓塞组(n
摘 要: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因而极具可塑性。他们懂得羞耻,才会勇敢地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有了羞耻感,才会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才会明辨善恶,分清是非,遵纪守法,严谨自律。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耻育 荣    中国人喜爱牡丹,以其“百花丛中最鲜艳”、“众香国里最壮观”,故牡丹有“花王”、“国花”之誉,象征荣华富贵,而牡丹之饰更是铺天盖地。很多日
摘 要: 新的时期需要班主任有与时俱进的学生观。班主任的学生观首先体现在要认识到学生是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浇灌的花朵,用细心去理解的复杂的多面体,用信心去期待的有潜能的幼苗;其次体现在要认识到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既和谐、融洽又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美的师生关系;最后体现在对评价学生的方法论的认识,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排除各种不良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班主任 学生观 认识 关系 评
本例12导联心电图可见窦性节律,频率82次/min(实线箭头示),其中R1、R4为窦性P波顺传形成,P-R 间期固定为0.18s,QRS时间0.10s。SV1=2.8mV,RV6=2.8mV,Ⅰ、aVL、V5、V6 ST 段下斜型压低0
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PVCs/VT)呈多个传导通路或多突破口现象较为少见,消融术中往往需要多位点消融方可成功。近来我院收治1例罕见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