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悲剧的原因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盖茨比,菲茨杰拉尔德笔下的一个单纯善良而又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过程中成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本文从盖茨比的梦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性格等方面探析其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盖茨比;悲剧;美国梦
  
  Analysis The Causes of Gatsby’ s Tragedy of “The Great Gatsby”
  Wang Qi
  (Henan Judicial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00, China)
  Abstract: Gatsby ,a pure and kind man with great passion in F·Scott Fitzgerald’s novel “The Great Gatsby”, is ended by that times.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his tragedy by describing his dream, social-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his character, this text tell people that Gatsby’s tragedy is inevitable.
  Key words: F·Scott Fitzgerald ; Gatsby ; Tragedy ; the American dream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尔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 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和“喧嚣的20年代的代言人”。他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那个年代“美国梦”的破灭,使他成为整整一个时代的化身和代言人,并奠定了他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的地位。
  整个故事是从一个对情节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年轻人尼克的角度来叙述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在军队服役时,结识了一位大家闺秀黛西。两人一见倾心。遗憾的是盖茨比没有钱,娶不起这位漂亮小姐,不久就随着军队到欧洲去了。战争结束后盖茨比回到美国,为了能与黛西重温旧梦,从事非法买卖,赚了很多钱。他想方设法要见黛西,在离黛西住宅不远的地方,建造了一座豪华别墅,经常宴请宾客,希望有一天黛西会出现在他的宴会上。后来他通过黛西的表哥尼克(小说的叙述者)牵线,终于在尼克家与黛西见了面。盖茨比要求黛西与汤姆决裂,但黛西贪图汤姆的社会地位和豪华生活,下不了决心。在汤姆、盖茨比、黛西三方摊牌后,黛西驾着盖茨比的车回家,由于心情紧张,黛西开车失去了控制,在途中压死了汤姆的情妇。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愿意承担开车的责任,而黛西任凭汤姆唆使其情妇的丈夫谋杀了盖茨比。
  尽管所有情节都发生在1922年夏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并被置于纽约长岛附近的一个限定的地理区域内,但是这部作品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样,实际是关于美国国情的一种寓言,包含着20世纪初的全部美国经历。那是一个享乐主义的年代,是一个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普遍感到迷惘失落的年代。人们活得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理想,犹如行尸走肉,他们所知道的只有吃喝玩乐。在他们眼中,理想一文不值,相反,金钱却是一切。人们之间的关系是自私和冷漠的,即使他们是朋友、拍档,夫妻也不例外。人们忽视精神的追求,却极度崇拜物质享受,尤其是金钱。人们想要遵循传统,实现自己的美国梦,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幻灭。由于梦想的破灭,他们对前途丧失信心。他们对于梦想的实现无法找到更好的出路,心中充斥着幻灭绝望的情绪,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因此,在菲茨杰拉尔德笔下,盖茨比拼命地去追求他心中的梦想,那个所谓人人都有的“均等机会”实现自己愿望的“美国梦”。出身卑贱的盖茨比无论怎样“奋斗”也娶不到黛西,无论怎样“拼搏”也不能被上等社会所接受,他所追求的“美国梦”是一个沾满铜臭的“美国梦”。非但没有实现,反而成为这个伟大的梦的牺牲品。正如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暗示出,是不义之财和浮华的社会价值观念败坏了这一梦想。
  盖茨比心中的女神黛西是一个外表美丽、精神空虚、虚伪自私的庸俗的资产阶级小姐,她没有思想,没有情操,百无聊赖,以享乐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她操心的是“今天下午做什么消遣,明天下午做什么消遣?这30年的下午做什么消遣?”她虽然爱盖茨比,但更爱汤姆稳固的地位和百万家产。黛西从和盖茨比分手到答应嫁给汤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宣布了盖茨比梦想的破灭。在她的眼里,最重要的并不是曾经为之伤心流泪的爱情,而是那串戴在她脖子上价值35万美元的珍珠。“她哭了起来——她哭了又哭。我跑出去,找到她母亲的贴身女佣人,然后我们锁上了门,让她洗个冷水澡。她死死捏住那封信不放。她把信带到澡盆里去,捏成湿淋淋的一团,直到她看见它碎得像雪花一样,才让我拿过去放在肥皂碟里。可是她一句话也没有再说。我们让她闻阿摩尼亚精,把冰放在她脑门上,然后又替她把衣裳穿好。半小时后我们走出房间,那串珍珠套在她脖子上,这场风波就过去了。第二天下午五点钟,她没事儿似的跟汤姆·布坎南结了婚,然后动身到南太平洋去做三个月的旅行。”多年来盖茨比一直沉醉在这个爱情梦幻中,最后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多年后重新见到黛西时,盖茨比发现黛西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丽,她已变成一个平庸的少妇,但盖茨比并未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他和黛西之间不断加入各种细节进行点缀和渲染,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装饰自己的美梦,对盖茨比来说,黛西本身如何,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盖茨比心中,黛西已成为“美国梦”的象征。她几经动摇,最后还是回到汤姆身边。因为他们同属一个阶级,共同的利益使他们的婚姻牢不可破。盖茨比为她而死,她竟一走了事,不敢向任何人承认她是真正的肇事者,而且他们对待盖茨比的生命,就像丢弃一件无用的东西一般。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们会牺牲一切包括其他人的生命。盖茨比始终生活在一种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幻想中,悲剧是不可能避免的。
  黛西的丈夫汤姆是一个自私、虚伪、傲慢的花花公子。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上层社会就像汤姆一样自恃自己的富有和特权目空一切,自私、虚伪、精神空虚。正如黛西所说,汤姆是一个“没肝没肺的男人,一个傻大粗笨的家伙……”他神态高傲、目光炯炯的眼神透着傲慢,外表常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瞧不起盖茨比这样的暴发户,讽刺盖茨比的车是“马戏团的花车”,讽刺盖茨比“穿粉红色的西装,没有品位”,讽刺盖茨比举办的大型宴会是“把家搞成猪圈,以便结交朋友”。像汤姆之流的贵族阶层的代表,视特权为一种灵活的法律,无论谁想与他们来谈论平等,企图享受他们的特权,必然会被置于死地。所以无论盖茨比怎么富有,也无法跻身上流社会。他没有认识到上流社会的虚伪而是被上流社会美丽的光环所迷惑了。它外表豪华、富有、高雅、灯红酒绿、绚丽多彩,所以他从小就幻想成为其中的一员,从来不肯承认自己是贫苦农民的后代。盖茨比更没有看到上流社会罪恶阴险的一面,那些人自私、无情、没有丝毫的责任感,道德堕落。在盖茨比模仿富豪们举行的盛大宴会上,人们像飞蛾一样在笑语香槟中来来往往,但在盖茨比的葬礼上,却没人露面,还有人说他死有应得。“他们制造了混乱,却让人来收拾残局。”“他们是一帮浑蛋”,难怪尼克说他们那一大帮子加起来也比不上盖茨比。他们不容许穷人闯进他们的世界,穷人休想超越他们的樊篱插身其间。汤姆利用车祸除去了名人圈子中所不容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悲剧揭示了贫富之间的尖锐对立,他永远都不可能融入到这样一个充满着狡诈,阴险,虚伪的世界中,故而他的死是必然的,是穷人、下等人在当时美国社会中生存状态的一个真实写照。
  盖茨比个人性格也对他的悲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生在中西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且父母都是碌碌无为的庄稼人,盖茨比,单纯,善良,他从小就不甘贫困,立志要出人头地,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激情,与生俱来的一种与上等人同样的“骄傲”和不同于下等人的“骨气”,“从来就没有真正承认过他们是自己的父母”。并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锻炼,希望通过努力发财致富,过上上等人的生活。正如他父亲所说,“他是大有前程的”。特别是因为他的家境贫寒和地位低下而不能得到他所爱的姑娘时,他更加紧了对财富的追求,实现自己的爱情梦。同时,盖茨比又是愚昧,盲目的,他通过非法的手段,积累了巨额财富,似乎拥有了一切,宫殿式的别墅,昂贵的衣服,水上飞机,豪华轿车,铺张的宴会,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纯洁的爱情”和进入上流社会,成为上等人。在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尼克询问盖茨比关于当时是否是黛西在开车时,盖茨比说“是的,但是当然我要说是我在开。”从这一点来看,盖茨比已经决定代替黛西而承担起整件车祸的责任。或许,他明白如果她为黛西顶罪的话,他就会为此而死,但是他依然打算这么做。同时,盖茨比担心黛西被他的丈夫找麻烦,他送黛西回家并守候在她家窗下,说“我只是在这儿等等,看他(黛西的丈夫)会不会因为今天下午那场争执找她麻烦。她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了,假如他有什么野蛮的举动,她就会把灯关掉然后再打开。”然而,当盖茨比竭尽全力去帮黛西,并决心为她而献身时,黛西已经背叛了他。盖茨比深夜守候黛西,为她牵肠挂肚时,黛西那时又在做些什么呢?他的愚昧和盲目让读者感到一种辛酸。
  盖茨比那不可能实现的美国梦,性格中的天真单纯和不谙世故以及以汤姆、黛西为代表的美国社会的冷酷无情和道德沦丧决定了盖茨比的失败与毁灭。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着意塑造并寄予了深厚同情的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个来自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凭着自己的奋力拼搏终于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步入了社会的上层。然而他所笃信的“美国梦”和“美好未来”是虚浮、缥缈的,与现实完全格格不入。盖茨比一生的遭遇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盖茨比的死亡给人留下的是惆怅和痛苦的思索。菲茨杰拉尔德自己也曾说:“这部小说的全部分量就在于,它表现了一切理想的幻灭,再现了真实世界。”在处于转型期的美国社会中,盖茨比的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美国现代化中个体的感受,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挣扎使得他成为具有代表意义的美国现代人形象。
  
  参考文献:
  [1]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Fitzgerald,F. Scott. The Great Gatsby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2.
  [3] 刘加媚.“美国梦”的寻求与破灭[J].广西师院学报,2000,(2).
  [4] 常耀信.漫话英美文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5] 王建新.大人物盖茨比的大悲剧[J].皖西学院学报,2002,(6).
其他文献
一、确定复习的总体思路    高三数学复习可以称得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一阶段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熟悉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更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复习内容的安排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效益,笔者和备课组的其他同事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结合本校高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高三数
期刊
阅读教学,读是重要一环。读的形式有多种。重点阅读,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能引起情感冲突与升华的句或段反复阅读。通过重点阅读可以让学生读出各自的独特体验,使阅读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的真情在课堂上自然流露,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使课堂中学生的读有滋有味,从而横直地让“阅读”变成“悦读”。    一、重点阅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文本中酝酿升化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只要教师启发得当,怀疑与批判的阅读方法是可以尝试的。    一、引导质疑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利用批判性地阅读能帮助学
期刊
摘 要: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了解“农民工第二代”群体的现状,预测其走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加强和完善对“农民工第二代”的教育;第二,城市化发展中对“农民工第二代”的吸纳;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民工第二代    “Migrant workers second generation” of the status quo and moving toward and Counterm
期刊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们可以叫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教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简言之,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
期刊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工作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造就新型人才、增强学校经济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创收育人的勤工俭学工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是教育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具体表现。它既可增强学校内部造血功能,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又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到既增收又育人的目的。    一、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教育育人机制    面对改革与发展形势的要求,我
期刊
编者按: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近五年来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成果。把教育摆在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问题的前列,充分阐述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总体思路。  2009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一    在报告中,温总理对2008年一年来国家教育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
期刊
老子所说的“自然”,一层意思是事物本来如此的状态;另一层意思是万物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要掌握老子“自然观”的精华部分,就必须记住老子在阐释他的学说主张时讲过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闲”。理解这一句话,就能懂得老子所说的“自然”的真正含义。老子的“自然”包含“动”与“静”(闲)两个方面。老子认为万物都在运动发展中,而且万物都在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同时老子又认为顺应万物运动转化的规律,不去
期刊
语文学科知识庞杂,题型多变,内容丰富,思路灵活,如果机械灌输,生硬讲授,就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只会导致学生厌学。因此,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解决语文教学见效慢、效果差的根本方法,也是学生终身学习、长远发展的保障。    一、教师要有高姿态    这个高姿态即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宽松、和谐。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主精
期刊
有一种可怕的危险——这就是学生坐在课桌后面而无所事事,每天6小时无所事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无所事事。这样会使一个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败坏下去。无论是学生生产队也好,教学工厂也好,学校试验园地也好,无论什么都无法弥补在一个主要领域里荒废了的东西。这个主要领域就是思考,人应当首先在思考领域里成为劳动者。  怎样才能使紧张的、愉快的脑力劳动在学校里占统治地位呢?关于这一点可以写出厚厚的一本书,这本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