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际化是当今时代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在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结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高于其他经济成分的优势,但是,市场竞争尤其是跨国竞争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讲究出身的。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在国际化的战略进程中对自身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权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手段,实现长期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国有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实施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以期为国有企业和其他类型的经济成分国际化的步伐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信息。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际化 战略体系 体系构建 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
自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在未来获得的利益是远高于其损失的,但是从短期看,部分企业还是由于事先准备的不足和世界市场的动态性极强,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作出正确的积极的反应。但是,其中也不乏行为优秀的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挑战面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核心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加强,这是避无可避的事实。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特点
(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激烈化。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越来越庞大,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而产生的压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种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正向白热化的程度推进,给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我国国有企业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挑战。在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间较短,不多30余年的实践,在国有企业这一“第一主体”领域,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持续年限也相对较短,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应该持续的研究与学习国际市场的规则以及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二)资源的全球化化配置。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税得到了持续的降低,国际贸易规则也正在同国际标准接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对国内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国际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也在不断降低,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达到的,各类资源进入中国市场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在这种广义的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法应该严格遵循效率有限的原则,即资源的取向应该指向回报率较高的领域,这就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广泛的配置,这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国有企业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外,还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参与到国际资源的分配之中,以期获得更多的优质的资源。
(三)市场全球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消费者服务方面使较为单一的,消费者的群体多为国内对象,需求的单一性和销售渠道的单一性使得国有企业一度缺乏创新精神。但是当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那种“一种产品畅销数十年而不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因为,随着经济门户的开放,大量的外资、技术、观念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了我国市场,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声音,但是前者来得更加猛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国际市場上的变化更加强烈,如此一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再也无法在没有创新的基础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奋起直追,充分的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环境,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并采取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体系的构建重点
(一)提高战略管理的效率。
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来自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者对我国的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忧情绪,认为认为我们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的理由是,我国国有企业在组织结构的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信息的沟通和流通并不顺畅。此外,我国国有企业大多通过“金字塔”进行垂直管理,部门之间的接口较多,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对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积极有效的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减少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了战略管理的效率。
(二)重视战略管理的关键作用。
从发展的角度讲,任何缺乏长远规划的企业,都将是不成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易形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将处于较低的水平,生产和经营的成本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负担,甚至在产品创新方面也显得乏力,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和最终的衰退难以避免。因此,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需要重视战略管理的关键作用,通过企业战略确定企业的优势,明确企业的劣势,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化解来自于企业内外的威胁,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环境的协助下,化弱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机会。
三、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与评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
没有人才的企业,就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国有企业应该将人才视为一种资源,将对于人才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同时,将人本管理视作一种哲学观念和管理思想,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创新有着重大意义。这是因为,人本管理是一种文化,能够确定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观念。可见,在不断地推行着人本管理的同时,国有企业要把一批具有高素质、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道德的人安排到重要岗位上来,维护其经营战略。
(二)强化市场开发经营战略。
国有企业应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不断的向市场推出与技术创新、开发创新有关的产品,这是实现产品价值形成最大化的根本途径。为此,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顾客的需求走向,以及当时当地市场开发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战略作为市场施展的大舞台,必须以新的观念、经营理念来建立和维护市场。
(三)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我国的国有企业闻言,其内部环境一般包括企业的性质和体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分配状况和物力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部门之间的设置和职能划分等。可见,国有企业只有认真的分析其内部环境,研究其所处的行业性质与特点,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一般类型企业的外部环境之间是几乎不存在差别的,都包括来自于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环境,经济和法律环境,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和人文等。因此,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体系的构建需要仔细的分析、调研外部环境,以此为基础,准确的对企业进行定位,准确的进入世界市场。
四、结束语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改革成功,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是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早已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营销广告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成全方位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只有立足于国内,展望与全球,构建和实施其国际化战略体系才能获得长久的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工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卓元,郑海航.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人民出版社,2008.
[2]赵国良.国有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3]廖小文. MBO:国企产权改革的完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5) :97-99.
[4]李研. 国有企业实施 MBO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7.
[5]白泓.浅析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S2):109.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国际化 战略体系 体系构建 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
自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企业在未来获得的利益是远高于其损失的,但是从短期看,部分企业还是由于事先准备的不足和世界市场的动态性极强,使其难以在短时间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作出正确的积极的反应。但是,其中也不乏行为优秀的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在挑战面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其核心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加强,这是避无可避的事实。
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的特点
(一)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激烈化。
在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越来越庞大,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而产生的压力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这种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正向白热化的程度推进,给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的我国国有企业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挑战。在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时间较短,不多30余年的实践,在国有企业这一“第一主体”领域,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持续年限也相对较短,这与世界上其他国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的。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就应该持续的研究与学习国际市场的规则以及同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二)资源的全球化化配置。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税得到了持续的降低,国际贸易规则也正在同国际标准接轨,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的对国内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都提出了更高的国际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际间的贸易壁垒也在不断降低,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达到的,各类资源进入中国市场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在这种广义的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法应该严格遵循效率有限的原则,即资源的取向应该指向回报率较高的领域,这就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广泛的配置,这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是难得的机遇。因此,国有企业除了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外,还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参与到国际资源的分配之中,以期获得更多的优质的资源。
(三)市场全球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消费者服务方面使较为单一的,消费者的群体多为国内对象,需求的单一性和销售渠道的单一性使得国有企业一度缺乏创新精神。但是当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那种“一种产品畅销数十年而不衰”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因为,随着经济门户的开放,大量的外资、技术、观念源源不断的进入到了我国市场,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声音,但是前者来得更加猛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国际市場上的变化更加强烈,如此一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再也无法在没有创新的基础上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奋起直追,充分的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政治环境,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并采取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必要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体系的构建重点
(一)提高战略管理的效率。
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来自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者对我国的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表示出了一定的担忧情绪,认为认为我们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的理由是,我国国有企业在组织结构的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信息的沟通和流通并不顺畅。此外,我国国有企业大多通过“金字塔”进行垂直管理,部门之间的接口较多,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对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积极有效的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减少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了战略管理的效率。
(二)重视战略管理的关键作用。
从发展的角度讲,任何缺乏长远规划的企业,都将是不成功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易形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将处于较低的水平,生产和经营的成本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严重负担,甚至在产品创新方面也显得乏力,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和最终的衰退难以避免。因此,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来说,需要重视战略管理的关键作用,通过企业战略确定企业的优势,明确企业的劣势,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化解来自于企业内外的威胁,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自身的努力和外界环境的协助下,化弱势为优势,化威胁为机会。
三、我国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与评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战略。
没有人才的企业,就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国有企业应该将人才视为一种资源,将对于人才的认识升华到新的高度。同时,将人本管理视作一种哲学观念和管理思想,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创新有着重大意义。这是因为,人本管理是一种文化,能够确定人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文化观念。可见,在不断地推行着人本管理的同时,国有企业要把一批具有高素质、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道德的人安排到重要岗位上来,维护其经营战略。
(二)强化市场开发经营战略。
国有企业应该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不断的向市场推出与技术创新、开发创新有关的产品,这是实现产品价值形成最大化的根本途径。为此,需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顾客的需求走向,以及当时当地市场开发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战略作为市场施展的大舞台,必须以新的观念、经营理念来建立和维护市场。
(三)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对我国的国有企业闻言,其内部环境一般包括企业的性质和体制,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分配状况和物力资源的配置情况,以及部门之间的设置和职能划分等。可见,国有企业只有认真的分析其内部环境,研究其所处的行业性质与特点,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国有企业的外部环境与一般类型企业的外部环境之间是几乎不存在差别的,都包括来自于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环境,经济和法律环境,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和人文等。因此,国有企业国际化战略体系的构建需要仔细的分析、调研外部环境,以此为基础,准确的对企业进行定位,准确的进入世界市场。
四、结束语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都已经改革成功,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是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早已不仅仅是产品质量、营销广告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已经演变成全方位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只有立足于国内,展望与全球,构建和实施其国际化战略体系才能获得长久的健康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工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卓元,郑海航.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人民出版社,2008.
[2]赵国良.国有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3]廖小文. MBO:国企产权改革的完善.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5) :97-99.
[4]李研. 国有企业实施 MBO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7.
[5]白泓.浅析我国企业品牌战略实施问题.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 S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