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课堂如何实现从“提问意识”到“任务理念”的转变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xuchao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向学生提问,师生之间通过一问一答进行交流。诚然,用问题的形式带动思考、启发思维是一个重要途径,但与其把大量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抛给学生,不如把问题“打包”成任务,用任务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
  一、这样做的优点
  1.学生主体性的解放。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如果教师把设计好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这时候的教师就像一个放风筝的人,手里面只拿着线。这样,学生有更大的空间与时间去独立思考,学生学习的个性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
  在任务式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增多,解决的问题也增多,提出来的问题更多。提出问题不代表存在问题多,而是说明学生思维的深入。
  3.有利于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学生自学还是合作讨论,学生都得自己去查阅资料、互相协助、反复思考等,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课堂的最大收获。
  二、这样做的条件
  1.相信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最没有技巧的做法就是满堂灌,其次是满堂问。教师这样做的原因是对学生不信任,不敢把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所以,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就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充满信心。
  2.准备好学案与学具。
  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准备一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进行思考与讨论,同时,鼓励学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3.组织管理好学习小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形成小组学习的游戏规则,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享资源。
  4.给学生时间与空间。
  学生的自学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保证。有的教师虽然要求学生自学,但又没有给足学生时间,导致学生自学效率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话时间必须严格控制,教师只在学生集体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进行协助与引导。
  三、这样做的方法
  1.教师的辅导。
  教师的辅导既包括个别化的辅导,也包括小组与班集体的辅导。教师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深入各个小组当中,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情况,也可以参与小组的讨论,同时,给予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2.學生的展示与质疑。
  让学生或者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展示的方法有学生轮流互评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对他人质疑与提问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能使问题解决得比较到位。
  3.教师的点拨、激励与小结。
  激励同样是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学习与讨论容易导致疲劳,教师适当的激励可以使学生保持最佳状态,也能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放”,也要知道怎么“收”,所以,教师要适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结,避免知识散乱。
  四、这样做的效果
  1.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相比原来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与快乐了,教师在学生眼中不再是“该讲的讲,不该讲的也讲”“处处管着学生”“不给学生一点空间”的人。
  2.学生学习能力增强。
  把自学当成常态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快速提高。例如,让学生讲课,开始时学生说话声音发颤,但是两三节课以后学生会讲得非常自如,思维更加有深度。在课堂上,以前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但现在学生纷纷通过讨论与查阅资料来处理疑难问题,而不是等待教师的解答。
  3.知识更加透彻。
  我们不怕解决不了问题,而是害怕发现不了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个性化的学习,有学习能力的提升,更有深度讨论与质疑,所有的问题都没有被掩埋。学生的课后负担轻了,学习过程非常扎实有效,基础知识理解得很透彻。
其他文献
问题的提出是思考的开始,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创造的过程。基于这一要点,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问题切入教学法”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法的根基是科学思维,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在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中深入思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讨论等方法有效获取政治知识,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将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精准地运用问题切入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避免高中政治的填鸭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本文从课前参与和课堂参与两大方面进行高中政治参与式教学的尝试,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体。这一教育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几乎成为具有全球性的教育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也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成纯粹的知
期刊
网络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教学也受到了“网络时尚”的冲击。将网络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促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网络相互融合,能够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方式。  一、以教材为依托,开展分层教学  课程标准不仅是课程指标的评价体系,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在網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  例如,在教学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将
小说仪式叙事是对仪式行为描绘、仪式化书写、仪式感营造三个方面在小说中呈现的概括性表述。小说叙事中的仪式成分介入,能够有助于作家实现对社会性与历史性的表现,然而,也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交叉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学科的这个优势,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STEM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由于倡导跨学科式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联系理论知识和现实应用,故越来越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欢迎。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即教师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改变传
部编《道德与法治》已在全国投入使用,但笔者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总的来说,主要是难以把握、难以适应。例如:1.新教材每节课都设置了许多栏目活动,这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力去学习。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就会使学生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就会期盼道德与法治课。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重导入,以趣激学——先声夺人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组
光催化作为一种低成本且高效安全的环境净化技术,被认为是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之一.赤泥作为一种固废不仅含有丰富的铁氧化物,且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目的:分析薄芝糖肽调节热性惊厥患儿免疫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2015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热性惊厥患儿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性治疗,研究组在一
判断东西半球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对于这一比较抽象,又涉及空间知识的知识点,初中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有关这部分知识的得分率也不是很高。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解决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  一、实践教學奠定理论基础  在学习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判断之前,学生往往都已经学习了南北半球的判断方法以及经线、纬线的基本特征。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0°和180°就是东西半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