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一次闲聊的启示
1958年,山西省第一座大型水库——汾河水库开工,省委任命我为汾河水库工程指挥部现场指挥,同时还任命我为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总队副总指挥,分管施工业务。1959年秋,我陪同省水利局局长康宇去晋祠宾馆给分管农业的副省长刘开基汇报汾河水库施工情况,中午在宾馆就餐。当时在一起的还有省委书记处书记王大任、副省长王中青,大伙边吃边聊。王大任对康宇说,你是个搞水利的,现问你一个问题,咱们中国最早的水利工程师是谁?康宇立即回答是台骀。王大任笑着说,你不愧是个搞水利的,答对了,打100分。接着,王中青也向我提问,你也是搞水利的,姓张,你知道台骀的治水事迹吗?知道张姓的始祖是谁吗?我说过去只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至于台骀的情况及张姓始祖是谁我不了解。王中青说,古代在大禹治水前就有台骀治水。台骀是我国人民很早就歌颂的治水专家,他也是你们张姓的始祖。晋祠公园里有台骀庙,你可以去看看。康宇和我是太岳区抗日的老战友,我对他的答问获得满分而高兴。我自己呢,心里就有了进一步了解台骀的欲望,并在以后的工作间隙有意识地了解和搜集有关台骀的史料和传说。
改革开放以来,为继承华夏文化、发扬爱国主义传统、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各地都在发掘人文典故。受这些活动启发,我作为山西省水利战线的普通一兵,又是张姓族系的一分子,有责任把台骀的治水事迹写出来,略表敬仰之情。
二、台骀其人的世系——黄帝第五世孙、张姓第三世始祖
黄帝是五帝之首,生于寿邱(山东曲阜),姓公孙名轩辕,别号有熊氏。当轩辕之时,诸侯间互相侵伐,暴虐百姓。轩辕用兵伐之,诸侯咸宾从。黄帝曾与炎帝战于板泉之野,三战而胜之。蚩尤作乱,黄帝率众与之战于涿鹿,捉而杀之。各地咸尊轩辕为首,是为黄帝。其疆域东至岱山,西至空桐(甘肃),南至于江,北逐荤粥(北方民族)。相传黄帝在位百年,享年171岁,死后葬于桥山。黄帝娶妃4人,正妃为嫘祖,生子曰玄嚣,也称青阳。青阳生子曰挥,挥官居弓正,是负责制造兵器部门的官吏。这位黄帝的孙子非常聪慧能干。天上有星叫天弓,挥在观天弓星时受到启发,仿照孤星形状发明了弓矢。弓矢的出现是人类划时代的进步,是历史的飞跃。当时人类尚处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谋生和争斗用的是石刀、石斧、木棍等原始工具,收获很少。而弓矢可以远距离准确投掷,受到大家的赞赏。这一发明使人类谋生的手段跨入一个新时代。挥官居弓正,正即是长,弓和长组合起来便成为张。这样挥的子孙就被赐为张姓,挥就成为张姓的第一世始祖。挥的儿子昧官居玄冥师,是地方上的治水官吏,是张姓的第二世始祖。昧的儿子台骀也是个治水官吏,是张姓的第三世始祖。
三、台骀是太原的开拓者、杰出的水利工程师
台骀也做过玄冥师,子承父业兴修水利,因治汾有功受到颛顼的嘉奖,被封为汾州的官员,死后受沈、黄、蓐、姒等4个部族的祭祀,人们尊他为汾河之神,也有称台神的。台骀治水的足迹虽也到达陕甘,但他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山西,首先是在太原。古时“大”与“太”两字的含意是通用的,大而高平之地即谓太原。那时太原并非是某个城市的专用名词,而是泛指晋中大部、忻州和吕梁的部分地区。据说,到春秋战国之后,太原才成为一个城市的专用名词。太原东西两翼皆山,汾水从中间流过。那时河道不畅,洪水泛滥,人们无法生活。台骀为治理汾水南北奔波,率领群众挖河垒堰,与洪水搏斗。他运用既疏导又堵塞的办法,疏通了汾河,堵塞了大泽,亦叫台骀泽,肇始了太原,人们才开始在此地定居。在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着“砸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传说,这是群众对台骀治水的认可与称颂。其次是开发晋南。汾河的流向原是由北向南至三门峡处入黄,后因地壳运动,中条山部位隆起,河道堵塞,致使汾河与洮河抢道,形成洪水漫地,大面积遭灾。台骀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侯马地段汾河的一个拐弯处,新凿一条河道,使汾、洮二水分流,汾河向西入黄,形成汾河下游水流向的基本形态,使晋南广大地区成为肥沃土地,适宜人类生存发展。
四、太原是张姓的发祥地,张姓始祖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太原
张姓是我国大姓之一,源远流长,有5000多年的历史。张姓族人遍居全国各地及海外,总数约近一亿人,与李、王二姓并称全国三大姓。关于张姓的发祥地说法不一,有的说在太原,有的说在“清河”、“濮阳”,还有说在“天水”。尽管在发祥地的认识上有分歧,但对张姓的始祖是黄帝之孙挥的认识却是一致的。挥为弓正观星做弓矢,受到最高统治者奖励,子孙赐姓张。挥的父亲少昊青阳氏曾在太原一带活动,南郊王郭村西天龙山麓神仙峁下有一条河就叫青阳河。在旧太原城西南15华里处有座青阳庙,庙里供奉的神位就是少昊青阳。挥之子昧、孙台骀也经常在太原活动。台骀曾被任为汾州(流域)理事。据明代王郭村张姓族谱记载,挥的受封之地为尹城,而王郭村就是古代的尹城。因而住在王郭村的张姓即被全国的张氏族人呼为尹城派。古代记载不多,流传下来的一些神话和传说,经过长达数千年及千万人之口传颂,自然有不少美化和夸张的成分,但不能因此而给予否定。我们应该去伪存真,把真实的部分记录和保存下来,古为今用。根据史载及现存的一些事例分析,张姓的发祥地在太原的可信度还是较大的。
五、百姓对台骀的祭祀活动
台骀治水使三晋大地人民脱离水患,营造出万顷良田,人民安居乐业,受到颛顼的嘉奖,也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后世人民为追念台骀治水的功绩,纷纷立庙祭祀。历代统治者也给台骀加封,使台骀庙历经千年香火不绝,祭祀规模日渐隆重。唐代将台骀神庙改建成汾水川祠,五代天福年间加封台骀为昌宁公,宋代再加封台骀为灵感文应公。因而汾河流域普建台骀庙,台骀的塑像也由原来的头戴草帽、手握锤斧演变成了头戴爵冠、手托玉圭的王侯形态。各地修建的庙很多,现择数处较有名气的介绍如下:
1.宁武汾源灵沼的台骀庙
汾源灵沼在宁武县东寨村北棱子山下,汾水从汾源阁下的石缝中流出。流量为0.4立方米/秒。先流入汾源湖,再进入汾河,被人称之为汾河之源。汾源灵沼景区内原有台骀寺,石洞内有台骀像,“文革”中皆毁。1997年,宁武县在原址上新建了汾源阁,共3层18丈高。中层为汾神殿,塑有台骀的全身立像,阁壁上绘有台骀治水的壁画。台骀治水是宁武县的著名景点。汾源灵沼与管涔山的茂密森林、芦芽山的神奇冰洞连在一起,成为山西北部的著名景区。
2.太原晋祠公园的台骀庙
这座台骀庙位居圣母殿南侧,庙堂三间,坐西向东。据碑文记载,该庙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1956年曾重修。殿中央供奉着台骀的木雕像,庙门上悬挂楹联,文曰:“神灵炫耀汾流境,俎豆馨香晋水流。”这里是公园的黄金地段,故参拜者络绎不绝。
在太原南郊王郭村亦有座台骀庙,该庙始建于唐代,具有相当规模,进入宋代臻于鼎盛。庙宇占地百余亩,长达数华里,十分雄伟壮观。庙院分前、中、后三大部分,殿堂200余间,前院为台骀神殿,中院为台骀之父昧的神殿,后院为台骀祖父挥的神殿。庙中古木参天,绿阴蔽地,为世间胜景。不幸在顺治年间毁于战火。道光十九年虽重建,但规模大大缩小,仅建成院落一座,殿堂十余间,就这些许建筑亦年久失修,如今殿宇倒塌,树木伐光,台骀神像幸被村人保护未遭破坏,保存在一平房内供人参拜。
3.侯马古翠岭台骀庙
这座庙历史悠久,在晋平公时代人们缅怀台骀的治水功绩,就在这里立庙祭祀。再经历代扩修,殿庙相当壮观。占地数十亩,沿中轴线坐北向南是台骀殿,殿内端坐着九尺高的神像,头戴软帽,肩披红披风,面白无须,十分庄严。
清代大文学家朱尊参拜台骀庙时挥笔写下怀古十韵。清代湘籍官员张九琦途经台骀庙时咏诗一首曰:台骀神不祀,博物史谁知,寂冥孤村里,明昌剩断碑。清代曲沃县令张坊曾亲自到乡村劝说村民们捐资整修台骀庙。以上事实均有碑文为记。庙内有历代碑刻40余座,均属珍贵文物。庄严肃穆的台骀庙,与庙旁的千亩莲池连在一起宛如江南水乡,原是河东的游览胜地。古翠岭台骀庙和各地庙宇一样,屡遭厄运。日军占领时肆意摧残,“大跃进”时将院内石碑大部分修了水利工程。“文革”破四旧时将神像毁得荡然无存。庙宇长时间无人管理,无人祭祀。西台村的贺际太拟了副楹联:昔日重耳凯旋归来,忘却剐股奉君介子推;而今三晋众仙复位,不见治汾先祖台骀神。以示遗憾及不平。1999年,临汾日报记者耒祥生、刘吉玲二人来这里采访后,以“追往昔,曾是晋国游览名胜地;怀上古,台王当称华夏治水第一人”为标题,写文章发表在临汾日报上。在上个世纪末,台湾高级官员、年逾古稀的张于夫回原籍探亲,专程到台骀庙烧香,看见神庙的残破情景,很是伤感,连叹可惜可惜。
在侯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催办和广大市民的要求下,市政府终于拨款对台骀庙进行了整修,并被临汾市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一位全心全意维护台骀庙的老人——贺际太
古翠岭台骀庙因受“文革”破四旧的摧残,破烂不堪。庙院被玻璃厂占用,院里堆集着数百立方的废料,地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蒿草,庙院成为村民饲养牲畜的厩圈,殿堂成为存放牲畜饲料的库房,檐下结满了蛛网、蜂巢,院里成了野兔、猫头鹰的活动场所,令人悲痛。如今年近八十的贺际太,原是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退休后回原籍西台村居住。他家门上贴的自撰春联“种三亩薄田春播秋收丰年景,住三间陋室冬暖夏凉翰墨香”,可以看出贺际太是位淡泊明志、达观开朗的老人。他对台骀的治水事迹和价值是了解的,他对残破的台骀庙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决心要挽救这座倒塌的神庙。1993年,他写了篇《台骀庙今昔》,一份寄交市文物局,一份寄给市文史资料发表。为清理庙内垃圾,他动员村里50多个青壮年,整整劳动了3天,才清理完毕。此后,他与老伴经常到庙院打扫,苦口婆心动员村民们将在庙里饲养的牲畜及存放的饲料移走。留下的粪便和杂草是他与老伴一筐一筐抬出去的。全家人义务劳动,在庙的周围种下十余棵柏树。为引起乡亲们的重视,他制作了数块木板,将台骀的事迹写在木板上,悬挂在庙门外让人观看。为了造声势,他自己出资千余元,举办了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请曲沃县的锣鼓队来台骀庙演奏了3天。周围群众纷纷前来参拜,临汾市电视台为此制作了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
贺际太退休后写了数十万字有关台骀和晋国的文章,在省内许多报刊上发表,据说有些文章还被香港报纸转载。贺老的行动受到原侯马市委副书记范云发的赞赏,写下了“治汾造福仰台骀,护庙弘文仗老贺”的赞词。
贺老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维护台骀庙,费尽心血,受到群众夸奖,引起侯马市党政领导的重视,拨款整修了台骀庙,并派专人管理。但贺老每天还要到庙院里看看,孙女劝他说,现在庙有人管了,你就不要再操心了。他说,我习惯了,不去看看就觉得不舒服,还是让我看看吧。
贺老是位老文史工作者,是维护文物的积极分子,也是老有所为的典范,是个可敬的人,应向他表示敬意。
(责编 董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