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近远期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按入选标准选择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收住的肺癌病人104例,其中介入治疗52例(治疗组),全身静脉化疗52例(对照组),随访1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近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6.5%和75%,对照组的近远期有效率分别为51.9%和48.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综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79-02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己经失去手术机会。全身静脉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传统措施,而老年患者全身大剂量化疗常受到一定限制,疗效提高极为有限,并且常因药物毒副反应而使病情加重。近年来,经支气管动脉行灌注化疗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4例均为初治患者治疗前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结合胸部CT、腹部B超、脑部CT及骨ECT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期,诊断时病理已明确不可切除的ma期或mb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31~69岁,中位年龄49.5岁;其中鳞癌50例,腺癌45例,大细胞癌5例,腺鳞癌2例;所有患者KPS评分在60分以上;血象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无放疗及化疗禁忌证,预计生存期>3个月;有可测量的客观指标;签署治疗同意书。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在电视透视下将导管头送至第4~6胸椎椎体水平,即在支气管分叉水平上下寻找相应的支气管动脉开口,注入碘海醇5~10mL,证实为肿瘤支气管动脉后,分别缓慢注入化疗药物,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后身体状况的变化、白细胞情况间隔3~4周重复1次,共3次治疗后评价疗效。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化疗:首先静脉推注恩丹西酮8mg,再给予:长春瑞宾25mg/m2静滴,第1天和第8天,顺铂60mg/m2静滴,分3天,第1~3天用药。两组患者均同时静脉点滴参麦注射液等,其它辅助治疗组间相同。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均经X线摄片、CT等检查评定疗效,按1981年WHO统一评定标准来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CR十PR为有效。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52例中,CR25例,PR20例,SD5例,PD2例;有效率为86.5%。对照组52例中,CR12例,PR15例,SD11例,PD14例;有效率为51.9%。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 远期疗效
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无失访病例,均按死亡计算。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48/52)。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8.1%(25/52)。治疗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胸部局部疼痛,均未出现剧痛、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有1例穿刺侧肢体制动不良,回病房后引起穿刺点出血,再次压迫15min后止血。对照组有1例出现胸壁皮肤局限红肿疼痛。给予激素、改善微循环及局部理疗后缓解。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肺癌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机会,且其对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不敏感,因此如何提高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仍是急需探讨的课题。肺癌介入治疗是将抗肿瘤药物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直接进入病灶局部大大提高了肿瘤局部病灶组织的药物浓度,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杀死癌细胞的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从而提高了局部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本组资料5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中,与全身静脉化疗患者比较近期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也说明这一点。并且由于用药量少于全身化疗,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明显减少。这说明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可行,而且安全性高。同时相对于全身静脉化疗而言,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可降低全身毒副反应,为了减少并发症,在介入操作时最好用手推减影,高压注射造影时流量不宜过大,造影后认真观察,了解支气管动脉有无发出脊髓分支及其与肋间动脉共干;尽量采用较细的导管轻柔操作,并间断经导管注入肝素生理盐水,以防止微小血栓形成;介入过程中如出现脚麻或下肢不自主运动等神经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将导管退出支气管动脉。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如有脚麻等症状,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改善血液循环药物,虽然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但随访观察中多数患者在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3~4个月后肿瘤常复发长大,此时应注意巩固治疗。
总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是直接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熙章,杨利,陈自谦,等.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防治[J].介入放射学,2005(14):536-538.
[2] 李奋保,杨瑞民,张铭秋,等.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2005(14):130-131.
[3] 李涛,李茂进,胡红耀,等.中央型肺癌介入化疗加栓塞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学,2001(35):693-695.
[4]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尚勇)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灌注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079-02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许多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己经失去手术机会。全身静脉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传统措施,而老年患者全身大剂量化疗常受到一定限制,疗效提高极为有限,并且常因药物毒副反应而使病情加重。近年来,经支气管动脉行灌注化疗已成为肺癌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4例均为初治患者治疗前经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1997年TNM分期标准,结合胸部CT、腹部B超、脑部CT及骨ECT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期,诊断时病理已明确不可切除的ma期或mb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31~69岁,中位年龄49.5岁;其中鳞癌50例,腺癌45例,大细胞癌5例,腺鳞癌2例;所有患者KPS评分在60分以上;血象及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无放疗及化疗禁忌证,预计生存期>3个月;有可测量的客观指标;签署治疗同意书。将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在电视透视下将导管头送至第4~6胸椎椎体水平,即在支气管分叉水平上下寻找相应的支气管动脉开口,注入碘海醇5~10mL,证实为肿瘤支气管动脉后,分别缓慢注入化疗药物,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后身体状况的变化、白细胞情况间隔3~4周重复1次,共3次治疗后评价疗效。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静脉化疗:首先静脉推注恩丹西酮8mg,再给予:长春瑞宾25mg/m2静滴,第1天和第8天,顺铂60mg/m2静滴,分3天,第1~3天用药。两组患者均同时静脉点滴参麦注射液等,其它辅助治疗组间相同。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均经X线摄片、CT等检查评定疗效,按1981年WHO统一评定标准来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CR十PR为有效。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52例中,CR25例,PR20例,SD5例,PD2例;有效率为86.5%。对照组52例中,CR12例,PR15例,SD11例,PD14例;有效率为51.9%。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2 远期疗效
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无失访病例,均按死亡计算。治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48/52)。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8.1%(25/52)。治疗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及胸部局部疼痛,均未出现剧痛、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有1例穿刺侧肢体制动不良,回病房后引起穿刺点出血,再次压迫15min后止血。对照组有1例出现胸壁皮肤局限红肿疼痛。给予激素、改善微循环及局部理疗后缓解。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肺癌患者由于失去手术机会,且其对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不敏感,因此如何提高肺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仍是急需探讨的课题。肺癌介入治疗是将抗肿瘤药物通过支气管动脉灌注直接进入病灶局部大大提高了肿瘤局部病灶组织的药物浓度,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在机体能耐受的毒性限度内,杀死癌细胞的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从而提高了局部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对全身的不良反应。
本组资料52例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患者中,与全身静脉化疗患者比较近期与远期疗效明显提高。也说明这一点。并且由于用药量少于全身化疗,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明显减少。这说明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法可行,而且安全性高。同时相对于全身静脉化疗而言,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同时可降低全身毒副反应,为了减少并发症,在介入操作时最好用手推减影,高压注射造影时流量不宜过大,造影后认真观察,了解支气管动脉有无发出脊髓分支及其与肋间动脉共干;尽量采用较细的导管轻柔操作,并间断经导管注入肝素生理盐水,以防止微小血栓形成;介入过程中如出现脚麻或下肢不自主运动等神经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将导管退出支气管动脉。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如有脚麻等症状,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等改善血液循环药物,虽然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但随访观察中多数患者在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3~4个月后肿瘤常复发长大,此时应注意巩固治疗。
总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是直接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熙章,杨利,陈自谦,等.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严重并发症的防治[J].介入放射学,2005(14):536-538.
[2] 李奋保,杨瑞民,张铭秋,等.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2005(14):130-131.
[3] 李涛,李茂进,胡红耀,等.中央型肺癌介入化疗加栓塞的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学,2001(35):693-695.
[4]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