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三级配及湿筛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特性细观数值模拟

来源 :水利科技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水工大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的力学特性,运用颗粒流离散元软件PFC 2 D建立三级配大骨料混凝土试件模型,通过将单轴压缩数值模拟得到的强度与已有文献中三级配大骨料混凝土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标定出水工大骨料混凝土中砂浆颗粒间的接触参数、粗骨料颗粒间的接触参数以及砂浆与粗骨料接触面的细观参数,将标定出的接触参数运用到湿筛混凝土中进行单轴压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细观参数情况下,湿筛混凝土破坏形态与大骨料混凝土相近,裂缝数量较多;二级配湿筛混凝土试件的强度为三级配大骨料混凝土试件强度的1.25倍,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形状相近,峰值处应变为大骨料试件的1.2倍.研究成果可为水工大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基于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足迹的面板数据,运用Tapio脱钩弹性系数模型研究水足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脱钩效应,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水足迹强度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足迹总量在2016年出现拐点后逐年下降,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二者整体上呈现弱脱钩趋势.其中,长江下游省市基本实现强脱钩,中上游省市从弱相关性向强相关转变.
基于2013年11月至2021年6月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中的重点湖库水质监测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法实证研究湖长制对水质提升的政策效应,为湖长制的价值判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结果表明,湖长制推行后全国重点湖库的总体水质重度污染率下降了2%,而总氮单独评价水质优良率下降了8.8%,富营养化率上升了5%,湖长制的推行提升了全国重点湖库的水质综合状况,但对总氮单独评价时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却没有产生提升效果.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湖长制对水质提升的政策建议.
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领域偏弱,促进两者空间协调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9省区2004-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双系统进行协调发展分析,并运用全局莫兰指数揭示黄河流域双系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平稳,在时序上随经济周期的变化有所波动,产业结构升级指标呈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两系统均有显著空间差异性.从总体来看,黄河流域协调情况从2004年的轻度失调
“河长制”作为水危机下的制度创新,在转为常态化运行时往往面临模式僵化、效率偏低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问题.H市在基层水管理实践中基于纵向“行政河长”与横向“民间河长”的信息互联、资源共享和决策互信所形塑的“立体河长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行政河长”的单边弊端.研究认为,借由横纵联合所建构的“立体河长制”兼具良好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在显著优化基层水管理工作的同时,有效激发了社区参与意愿,培育了民众参与能力以及促进了公共性的再生产.但作为一项地方性实践,“立体河长制”本身仍面临高度依赖民间基础、缺乏可持续性激
河道管护效果评价对于提高河道管护效能,促进水利工程设施管护单位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堤防护岸管护效果、堤防绿化效果、河道保洁效果、河道整治效果、河道生态修复效果和河道附属设施管护效果6个方面建立河道管护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改进云模型方法评价河道管护效果.该模型采用云模型计算出云权重作为主观权重,用投影寻踪法确定客观权重,将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计算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值,再用云模型计算得各指标的隶属度,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等级.对昆山市周庄镇河道管护效果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一致,证实了该评
基于PMC指数模型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节水政策评价体系,对我国6项典型国家级节水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现行的国家级节水政策整体设计优秀,有一项政策评级达到完美,3项政策评级为优秀,2项政策评级为良好.我国节水政策在政策功能、持续效力、作用层面和市场机制4个方面仍存在可改进之处.在此基础上对节水政策提出充分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权责向基层下沉、加快完善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长中短期规划4项优化建议.
水利资金关系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运营,水利资金政策则是实现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与管理的依据和保障.在梳理1980-2020年国家层面关于水利资金政策的基础上,从政策特征、政策主体、政策工具及政策主题多维度运用政策计量方法开展水利资金政策文本分析,探究了我国水利资金政策的全貌及演化规律,找寻新时代水利资金政策的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政策出台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水利现代化改革持续深化;为保证水利资金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协调顺畅,发文主体以政策网络为主,且逐渐呈现多元化主体共商共治趋势;政策工具以命令
我国节水管理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较为薄弱.节能与节水同样具有显著公益性和外部性,其财税金融政策经验可供节水领域借鉴.从政策手段、支持目标和实施效果等政策要素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节水与节能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存在的差距.在政策手段上,支持节水的财政、税收、贷款、基金、债券等政策工具尚未得到系统应用,上市融资、保险、证券等金融手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政策目标上,对节水灌溉设施运行维护、节水技术与产品研发及推广、节水示范等支持较弱.在政策效果上,节水行业发展规模和效率水平都明显落后于节能行业.基于政策要素对比,将所需完善
为提高实时堰过流量分析的准确性,设计一种基于可变模糊集的实时堰过流能力分析方法.将水气两相流假定为等温流动,过槽水流假定为恒定非均匀、不可压缩流,实施实时堰数值模拟,观察实时堰附近的水流要素.在数值模拟中,具体步骤为模拟条件设定、计算域的网格划分、模型选择以及模型构建.基于可变模糊集构建实时堰径流量模糊聚类分析循环迭代模型,应用实时堰径流样本对南方农业水利工程实时堰径流量实施模糊聚类分析.相比常规堰堰流,南方农业水利工程实时堰的堰流流态更加复杂,并且堰顶流速分布很不均匀,通过量纲分析法推导实时堰流量公式,
为了评估输水工程运行安全中防汛度汛不及时、地基缺陷、应急反应不及时、冰期输水不畅、异常渗透和水质安全出现问题6种关键风险因素的优先级,采用基于共识模型和前景理论改进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FMEA),用语言分布评价法评估风险因子信息,用信任关系作为共识调整系数修改共识模型,用前景理论对故障模式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渗漏的风险最大,冰期输水不畅风险最小,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并通过与其他改进的FMEA方法比较,验证了排序结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