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间声音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代教育其实
  是无奈之举
  笔者虽然生活在小县城,但自己的孩子也正在接受着所谓的隔代教育。对于我这个家庭而言,自己和丈夫除了周末,确实没有时间照看或教育孩子,无奈之下,只能让我母亲到城里来带孩子。而类似于我这样的家庭,在当下社会并不少见。
  套用央视《新闻联播》中曾问的问题“你幸福吗”,我会回答,我幸福,因为我有一个和谐完美的家庭;可是,幸福之中也有不幸,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并没有得到来自于父母的真情。
  年轻人在城里看似生活体面,但在光鲜外表的背后,却有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因为有各种压力:要还信用卡、赚汽油钱、赚保险钱、赚奶粉钱等,我们总是拼命工作,努力加班。我们努力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多的资源、更优质的生活。可是,如此忙碌的工作,却使我们失去了陪拌孩子的时间。故父母努力赚钱,对于孩子而言未必就是好事。
  我的一位同学,但凡有空就会从城里回到老家看孩子。他说,在农村生活比较好,一能照顾上在老家被父母照看的孩子,避免隔代教育的问题;二能避免城市的喧嚣、生活的压力,以及为衣食和房贷发愁。对于这样一种生活哲学,我打心底里佩服。生活就是在压力与悠闲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单方面追求某种东西,就会失去另外的东西,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亲情、孩子的教育等。
  我有这样不成熟的假设:一者,如果我们的带薪休假制度能够落实,我们可能就会陪孩子度过更多的时间;二者,如果我们没有养老、住房、还贷、教育、看病等方面的压力,我们可能不会那么“着急”,生活就会变得悠闲。如此,多陪陪孩子,让孩子享受到本应享受到的父母之爱,也就不会变成奢望。
  求职者遮蔽
  “海归”身份
  说明了什么
  (河南)郑桂灵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名校毕业生找工作也很艰难。一位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去英国剑桥大学读研,去年11月研究生毕业,一回国就开始找工作。“面试的时候,我不想提到自己的剑桥经历,”她说,“很多单位不敢收,我也就不敢说。”(见《现代快报》)
  “海外留学”,曾是令本人引以为豪、让国人艳羡追慕的求学经历,也是求职者增加简历分量、提高薪酬待遇的身价砝码,而如今却成了给许多“海归”者造成就业困扰的精神负担。南大本科毕业生刻意隐去英国剑桥大学读研经历、自我降低身价面试的现实,再次印证了这种略带几分无奈却又不得不直面的尴尬世象。
  从表面看,“名校光环”的风光不再,似乎昭示着“文凭”价值的无奈谪贬,但透露出的却是人们对“高学历”由盲目崇拜到客观看待的观念转变。事实上,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早已是人们历经“文凭热”之后的反省共识。“海归”身份掉价正是从业能力升值的外化表现。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在8000个受访者中,回国后第一份工作36.5%起薪不足4万/年,67.2%起薪不足6万/年;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起薪达22万/年。这无疑印证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天津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就提出了“情商重要还是智商重要”的话题,并引用了“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的中国老话。他寄语大学生要注重情商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提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应当不失为对“海归”大学生“重情商、重能力”的提醒与鼓励。
  “启事”的启示
  (安徽)张传发
  大学语文被大学“边缘化”,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呢?最近,有记者先后到两所大学的语文课堂上听课及调查,得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在要求写“寻物启事”的5名学生中,有4人写的都是“寻物启示”。再看讲台上的3张请假条更是有趣:一个开头是“尊敬的校领导”,正文却是“需要向班主任请假3天”。还有一个写道:“因为家中家人出事,需要请假五天。”除了“家中家人”重复外,那个“五”字根本看不出是“五”还是“王”。老师再逐一检查台下学生的“作品”,其中80%以上的学生将“寻物启事”写成“寻物启示”。(见《武汉晚报》)
  大多数人将“寻物启事”写成“寻物启示”,如果是小学生或初中生,那多少还情有可原,但这里却是一群大学生,这不得不令人惊讶!“启事”与“启示”,虽读音相同,但其意迥异。在有些人看来,“事”与“示”,不就是写错一个字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一叶知秋,非常有必要来探讨一下这“启事”的启示。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儿女,无论你说什么方言,无论你身置何方,只要相互以汉语文字手写的方式进行交流,就会觉得你我同属于“中华民族”而“血浓于水”,这便是汉语文字的魅力所在。然而遗憾的是,近些年来,由于地球正在变成一个“村”,由于“e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大家都很忙”,如今的成年人查字典的越来越少,动手动笔写字的越来越少。不客气地说,汉语文字这一“中华民族的根”正在渐渐地变得枯萎。
  80%以上的学生将“寻物启事”写成“寻物启示”,这件事“启示”我们:该如何留住中华民族的“根”?愚以为,大学教育,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语文课应一律“必修”而不得“选修”;应聘考试特别是公务员考试,应该有相当的“汉语文字书写与表达”的笔试题,这应该是必要的“正确导向”。
  校园农场需要
  社会力量来呵护
  (上海)金 真
  贵州镇宁县募役乡斗糯小学在校园一隅开辟出农场,师生“兼职”打理鸡舍、猪圈、菜地等,以此改善学生营养,但办了一年,校园农场难以为继。学校负责人说,师资力量不够,学校冷藏、保鲜设备不足等原因,造成“校园农场”难以为继。而娃娃们则期待农场“复垦”。(见《贵阳晚报》)
  校园农场的概念非常时尚创新,通过建立校园农场,既能够保障师生饭菜的干净环保,也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自理能力,还能够增长他们不少自然知识。故而怎么看都觉得农场应该要继续办下去。但学校遇到的问题也很现实,说到底就是缺少资金。不然的话,像冷藏、进货等打理事宜完全不必非要教师和学生来劳心劳力地全部负责,而是可以通过雇佣人来打理农场。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额外的资金注入的话,学校农场的“复垦”仍然将是孩子心中遥遥无期的“美梦”。对于这样的学校自办农场,希望有好心的校友或者公益慈善人士能够给予资助。现在有不少成功的已经毕业的校友用冠名的方式来赞助学校的一些竞赛项目,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冠名农场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赞助?这无疑是一项很好的、很有教育意义的慈善公益活动。
  相信在经历过校园农场的一番劳作之后,孩子们一定能够取得完全不一样的成长收获。
  考试不“减负”,
  教材减负枉然
  (山东)张立美
  今年9月的秋季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使用修订后的新教材。为给学生减负,新教材删除了不符合所处学段学生学习的“超标”内容。(见《北京晨报》)要让孩子们享有一个快乐童年,就必须切实给他们减负,同时也是给广大教师减负。而删除教材中超标准的内容,给教材“减负”,从表面上看确实可以直接减轻学生负担。
  不过,作为一线的小学老师,我以为,教材“减负”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一种临时性措施,并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教材“减负”,不等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就一定会“减负”,教师仍然有可能按照过去超标准的教材内容进行日常教学。
  实际上我们教师日常的教学内容,主要不是围绕教材转,而是围绕考试转,一切以考试试卷的题目和题型为教学中心。说白一点,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不管这些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有没有,是否属于超范围知识,只要考试有可能考到,我们就必须教授给学生,以防万一。从这个角度说,只要考试的试题超标、超出教材范围,教师的日常教学内容就必然超标。否则,按照“减负”教材内容教学,学生就不能取得好成绩,既影响孩子上好学校的要求,又影响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最终损害的是教师的经济利益。因为教学成绩与教师的实际福利是挂钩的。
  因此,笔者以为,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最根本的,还是要对考试“减负”,要削减考试试题的难度和知识点内容,让考试试题圈定在新课标之内,不要让试题超出教材教学的范围和标准。
其他文献
【团队介绍】  微教育行动,一个刚刚创建半年的团队,却又是一个希冀自己“速朽”的团队。一个有着特定而复杂背景的团队,开始了着力于“五微”的生活——微规模,微聚会,微纲领,微幸福,微祈愿。我们收获了微团的友情,我们有了专注的微意识,我们展开了新鲜的微生活。借用队员的话说,走在心桥之上,要义仅此一字:微。嗨,微起来吧!  【创立者言】  哪怕是内心最微小的颤动,它也会让生命之光得以显现。  ——题记 
与许多教育著作不同,林格的《教育的温度》并不是长篇大论,而是15年来的人生感悟与教育省思。行文看似随意,信手拈来,有的篇目甚至看上去还不能成文,但静水流深,自然天成,读时却能感受到一种思想的流淌。虽然指向教育,但很多篇目看似并不在谈教育,而是在谈做人。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高度:怎样看待人生,怎样做人,决定着你能做怎样的教育。教育的温度,其根本是人性的温度。  一、回归教育的原点看教育  大道至简,对
著名演员史克有一次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起她和她的瑞士丈夫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曾经存在很大的差异。她说儿子大概一岁半左右时,有一次她正在吃饭,刚才还一个人玩得挺好的儿子突然哭着要找妈妈。于是,她赶紧放下碗筷,要跑过去抱儿子。这时,丈夫站起来阻止她说:“你先不要去管他,孩子哭一会儿没事,等你吃饱饭后再来抱他,让他学会等待。”  史克开始有些接受不了,以为作为母亲饭可以不吃也要先去管孩子,这本是身为人
2013年12月,广州市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随后颁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目标。2015年,白云区成为广州市的一个实验区,区内12所学校成为广州市阳光评价试点学校。2016年6月,白云区27所中小学校申报成为广州市阳光评价试点学校,并参加了市阳光评价的测试。  在区域推进阳光评价研究工作的同时,白云区又开展了阳光评价专项课题研究,课题“实
在我记忆中的班主任工作里,遇到过很多类型的后进生,一说起他们,大多数老师都会“头痛”。作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怎么用合适的方法来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期待和渴望,最终解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完善自我,一直都是德育工作里的重要内容。  初一刚接手新班时,小叶是没有出现在我的“关注目标”里的,他比较安静,表现平平,我只是把他当“大部分”学生中的一员看待,直到那一天……  初二我班换了新的英语老师
一  读研前,压根儿没想过“批判性思维”一词。  没能耐,也就无此奢想。读到初三还不会解小学数学应用题;念到本科尚信奉死记硬背——偶尔心有灵犀纯属意外赢利;考研时别人能将四万多词汇量的英文小词典轻松拿下,我却连六级词汇量表都背得如同移山,还谈什么批判性呢?有老师批判读书、教书不能“跪着”,于我,“跪着”似乎都高抬了,我是“伏着”,俯首帖耳,宛如影视镜头里经常播放的藏民朝拜。尽管从读师范到走上讲台,
英国作家劳伦斯的《鸟啼》,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中是一篇比较“棘手”的课文。編者把《鸟啼》编排在“珍爱生命”这一专题,初读似乎不难理解“向死而生”的道理,可细读又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甚至愈读愈加糊涂。身边的好多同事教到《鸟啼》时干脆“难得糊涂”,直接跳了过去。笔者先后5次教学《鸟啼》,前面4次虽未“绕道而行”,但也是“不求甚解”,“敷衍”了事。《鸟啼》的“真谛”究竟是什么,一直是笔者的一个心结
案例:孩子又离家出走了  “董老师,您有空吗?”电话那头是一位焦急的母亲。我猜想一定是很棘手的事情,要不然不会晚上九点了还来电话。“没关系,您请说!”“这么晚了给您电话很不好意思,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孩子已经不是一次离家出走了……这孩子是不是真没救了。”   因为着急,孩子的母亲竟说得有点语无伦次。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情况,我还是约了这位母亲,第二天上午10点到我的咨询室面谈。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
《明日世界》的寓意似乎很明确,正如片中的主角凯西·牛顿所说的,永不放弃希望和努力,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那么,什么是“既定”的命运?永不放弃的希望和努力指的是什么?  故事的开篇并没多少新意,几乎与所有的科幻影片如出一辙。一枚徽章将酷爱发明的少年弗兰克·沃克带到了不为世人所知的“明日世界”,经历了一系列神奇的冒险。对于成熟的观众来说,凯西·牛顿的出场,值得注意的不是徽章,不是她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
有那样一些老师,曾让我们受伤。    那是不可忽略的过失    我觉得对学生采取不切实际惩罚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我永远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师检查背乘法口诀,很多同学背不下来,当然其中有我。老师大发雷霆:“凡是背不下来的回去抄一千遍!明天带来!写不完就别来上学!”一千遍呀!晚上我累得手发酸,困得眼皮打架,还是没抄完,心里希望着,老师不过说说而已。第二天,我拿着抄了几百遍的乘法口诀,战战兢兢地去上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