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使用地理新教材过程中,感受颇深。新教材的优点已经众所周知,如新教材的板块组合新颖,内容生动有趣,知识背景广博,实用性强等等。但在实际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又有很多的困难,在使用过程中教师觉得“好看不好教”,学生觉得是“好看不好学”。下面针对新教材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如何合理利用新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容易掌握,并能从中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一、新教材中和目前实地教学中不相协调的表现
1、知识的前沿性与现有条件的差异
新课改可以说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它需要多种教学手段与之配套。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感性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但实际上,学校的条件有限,根本没有多媒体设备,就是好点的学校也只是摆设而已,最多是搞教研时用用,大多还是“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学生也只能是机械地“留声机”式的接受。
2、新教材的精炼性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
一方面,新教材中,语言相当精炼,甚至可以用“经典”来形容。另一方面,面临的是全面普九的学生,学生本来基础较差、水平有限,小学毕业会考就有一半多不及格,他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例:在讲气温曲线时,教材只是简单地展示了气温曲线图,学生表现得很迷茫,因为他们头脑中根本没有坐标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3、地理科的知识性与学生探究性之间的差异
众所周知,地理科的知识性较强,它的知识大多以概念的形式存在。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现实,教师在处理运用这些知识时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探究较少,而这里又与新课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相违背,从而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4、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与新课程教学观的矛盾
目前任教的教师大多接受的是传统教学,传统式教育观可以说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谈何容易。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选择是“穿新鞋走老路”。
5、教材的取舍与考试之间的矛盾
现今的教学要求让老师只能是“戴着脚镣跳舞”,新教材要求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但目前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不可否认,只能使教师面面俱到,“一个也不能少”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生怕没讲到而影响学生成绩,从而制约着新教材的功能,无法体现新教材“以活动、探究促学习”的理念。
二、在教学中使用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接受地理知识
1、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师生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老师的话不全是真理,教师和学生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改变以往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教学模式。新教材下知识的探索空间更大,要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甚至是在玩乐的环境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老师接受,老师正用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2、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学生掌握方法后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感到知识的有用性。例如:在判断东经和西经、南纬和北纬时,我主要让学生观察数字,从左往右看,数字增大是东经,数字减小是西经;从下往上看,数字增大是北纬,数字减小是南纬。
3、注重学生的体验
“真理来源于实践。”学生的体验可以说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知识主要建构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可把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教学昼半球和夜半球时,我让学生用手电筒来代表太阳,自己做实验,照到的一方是昼半球,照不到的一方是夜半球,学生容易理解。
4、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无论你采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多么现代化的教学仪器,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是“我乐学”。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中间升高,来说明由于板块的运动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的原因。地理课要求学生记住的知识虽然不是太多,但却不那么容易记住。比如:在讲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时,主要采取顺口溜,如:“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形象记忆法
在学习某些地理知识时,转变为形象的图形来记忆效果较好。如: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虽然新教材的实施给我们的地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上多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一起探究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技巧,那么我们的“教”与“学”就会从枯燥的知识氛围中解脱出来,进入形象、丰富、绚丽多彩的地理世界,就会使我们的地理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一、新教材中和目前实地教学中不相协调的表现
1、知识的前沿性与现有条件的差异
新课改可以说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它需要多种教学手段与之配套。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感性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但实际上,学校的条件有限,根本没有多媒体设备,就是好点的学校也只是摆设而已,最多是搞教研时用用,大多还是“黑板加粉笔”式的教学,学生也只能是机械地“留声机”式的接受。
2、新教材的精炼性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
一方面,新教材中,语言相当精炼,甚至可以用“经典”来形容。另一方面,面临的是全面普九的学生,学生本来基础较差、水平有限,小学毕业会考就有一半多不及格,他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例:在讲气温曲线时,教材只是简单地展示了气温曲线图,学生表现得很迷茫,因为他们头脑中根本没有坐标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3、地理科的知识性与学生探究性之间的差异
众所周知,地理科的知识性较强,它的知识大多以概念的形式存在。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薄弱的现实,教师在处理运用这些知识时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探究较少,而这里又与新课程中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相违背,从而制约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4、教师的传统教学观与新课程教学观的矛盾
目前任教的教师大多接受的是传统教学,传统式教育观可以说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谈何容易。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选择是“穿新鞋走老路”。
5、教材的取舍与考试之间的矛盾
现今的教学要求让老师只能是“戴着脚镣跳舞”,新教材要求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取教学内容,灵活安排教学,但目前以“成绩论英雄”的时代不可否认,只能使教师面面俱到,“一个也不能少”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生怕没讲到而影响学生成绩,从而制约着新教材的功能,无法体现新教材“以活动、探究促学习”的理念。
二、在教学中使用合理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接受地理知识
1、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建立一个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师生不再是上下级关系,老师的话不全是真理,教师和学生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改变以往教师至高无上的地位、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教学模式。新教材下知识的探索空间更大,要给学生充分的质疑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甚至是在玩乐的环境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老师接受,老师正用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着他们。
2、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学生掌握方法后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感到知识的有用性。例如:在判断东经和西经、南纬和北纬时,我主要让学生观察数字,从左往右看,数字增大是东经,数字减小是西经;从下往上看,数字增大是北纬,数字减小是南纬。
3、注重学生的体验
“真理来源于实践。”学生的体验可以说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知识主要建构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上,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可把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例如:在教学昼半球和夜半球时,我让学生用手电筒来代表太阳,自己做实验,照到的一方是昼半球,照不到的一方是夜半球,学生容易理解。
4、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无论你采取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多么现代化的教学仪器,都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乐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甚至是“我乐学”。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只靠简单的语言文字表达很难达到效果,如果借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比喻,可以使抽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例如:通过书本受挤压中间升高,来说明由于板块的运动导致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的原因。地理课要求学生记住的知识虽然不是太多,但却不那么容易记住。比如:在讲述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时,主要采取顺口溜,如:“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形象记忆法
在学习某些地理知识时,转变为形象的图形来记忆效果较好。如: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不难发现,各省市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新疆的地形特征可与新疆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表示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虽然新教材的实施给我们的地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但是只要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上多下功夫,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一起探究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技巧,那么我们的“教”与“学”就会从枯燥的知识氛围中解脱出来,进入形象、丰富、绚丽多彩的地理世界,就会使我们的地理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