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就在物理探究学习中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互动教学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探究动力
对于比较感兴趣的现象、规律、原理等,学生总会比较积极主动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大的探究动力。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物理现象和原理。比如在教授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可以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要求学生在家里寻找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简单物体,例如木片、口风琴、玻璃杯等,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使这些物体发出了声音。就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会声音的世界,而教师也可以由此进行从生活到物理的情景导入。而后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倾听来做各种发声的物理实验,然后经过认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一个合理的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而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发声现象,并用物理原理去解释。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物理现象,并用合理的物理原理来解释,以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探究活动进行指导
虽然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良好指南,但是教师也不要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注意做好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知识联系到一起,学会如何区别二者的相关和非相关因素,帮助他们完成从问题的提出、猜想、假设、探究、试验到最终得出结论的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施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进而完成对猜想与假设的验证。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对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如何对实验的步骤与结果进行纠错等方法,使探究性活动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探究性的教和学是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操作最终完成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也是根据相关内容的要求来进行的,所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探究方式也应存在差异。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按照“教师介绍相关材料—讨论和操作—形成结论—反思结论”的顺序进行。例如在教授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挂图、教材指导、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天平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待其熟练掌握后进行实际操作。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导向,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学生处于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教师则发挥着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问题与教师对话,与各种科学现象对话,所以说提问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课堂问题的设置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提问方法,即便是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与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相结合,做到问题的层次性、集中性和启发性,确保其在引起学生思考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同问题要有关联性,难易度应有良好把握,以便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例如在教授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时,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回答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本次试验的原理、所需设备等概念性的问题。随后将仪器的连接方法、电路控制、所需电池数量等问题引入其中,待学生的试验操作结束后,提出是否可以将小灯泡直接与4.5V电源连接、电路的保护方法、小灯泡两端电压改变等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掌握方法、提升操作能力过渡到反思实验的阶段,使其以后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和探究。
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导师、合作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参与探究式教学。
五、对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必须循序渐进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但分析、综合、实验等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完整、分层分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二)教师定位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发现者和构建者。因此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又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三)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科学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受教学时数的限制,频繁运用有一定困难。其实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只有将科学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走出一条成功的物理教学之路。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 互动教学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教师,责任更是责无旁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探究动力
对于比较感兴趣的现象、规律、原理等,学生总会比较积极主动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大的探究动力。而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物理现象和原理。比如在教授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可以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要求学生在家里寻找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各种简单物体,例如木片、口风琴、玻璃杯等,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使这些物体发出了声音。就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会声音的世界,而教师也可以由此进行从生活到物理的情景导入。而后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倾听来做各种发声的物理实验,然后经过认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一个合理的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而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发声现象,并用物理原理去解释。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各种物理现象,并用合理的物理原理来解释,以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
二、对探究活动进行指导
虽然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良好指南,但是教师也不要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更要注意做好方法的指导,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当前所遇到的问题与以往所学知识联系到一起,学会如何区别二者的相关和非相关因素,帮助他们完成从问题的提出、猜想、假设、探究、试验到最终得出结论的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实施和分析实验的能力,进而完成对猜想与假设的验证。同时,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对探究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如何对实验的步骤与结果进行纠错等方法,使探究性活动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探究性的教和学是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操作最终完成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也是根据相关内容的要求来进行的,所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探究方式也应存在差异。对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学生可以按照“教师介绍相关材料—讨论和操作—形成结论—反思结论”的顺序进行。例如在教授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教师可以先通过挂图、教材指导、实物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天平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待其熟练掌握后进行实际操作。
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导向,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实践能力。新课标指出,学生处于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教师则发挥着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问题与教师对话,与各种科学现象对话,所以说提问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课堂问题的设置属于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提问方法,即便是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问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与教学目标和教材重点相结合,做到问题的层次性、集中性和启发性,确保其在引起学生思考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同问题要有关联性,难易度应有良好把握,以便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例如在教授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时,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回答所需测量的物理量,本次试验的原理、所需设备等概念性的问题。随后将仪器的连接方法、电路控制、所需电池数量等问题引入其中,待学生的试验操作结束后,提出是否可以将小灯泡直接与4.5V电源连接、电路的保护方法、小灯泡两端电压改变等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掌握方法、提升操作能力过渡到反思实验的阶段,使其以后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和探究。
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导师、合作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参与探究式教学。
五、对探究式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必须循序渐进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但分析、综合、实验等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完整、分层分步进行,不能操之过急。
(二)教师定位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发现者和构建者。因此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又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三)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科学探究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受教学时数的限制,频繁运用有一定困难。其实传统教学方式也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只有将科学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新一轮课改中走出一条成功的物理教学之路。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理学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