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Henle干的解剖技巧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的技术精进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外科医生对Henle干局部解剖的再认识。Henle干最初被发现由副右结肠静脉(SRCV)与胃网膜右静脉(RGEV)形成共干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后来研究发现,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ASPDV)亦共同汇入之,形成了对Henle干研究的雏形。正确解剖Henle干是减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日本学者主张的D3与欧洲学者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并发症的重要保障。Henle干按结肠回流静脉数目可分4型,位于横结肠后间隙(TRCS)中,由于其变异的多元化,TRCS与Henle干可被认为是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指纹与印章" 。如何精准寻找TRCS是解剖Henle干的关键。我们团队提出并实践了四种中间入路:(1)联合中间入路;(2)完全中间入路;(3)翻页式中间入路;(4)循RCV的中间入路。绝大多数RCV汇入Henle干,循RCV的中间入路解剖法是术中寻找Henle干的推荐径路。建议沿SMV从下往上解剖至胰腺下缘,先解剖结肠中血管,离断之后更易于胰腺下缘层面的打开,从而更易于暴露Henle的根部,对Henle干进行分支解剖而非直接根部离断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本文将对Henle干的解剖特征、腹腔镜下解剖径路及解剖技巧做一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脑瘫高危儿实施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体格及智能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 90例脑瘫高危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鼠神经因子肌内注射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诊断时已有50%~60%发生转移,其中80%~90%为不可切除性肝转移。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15%左右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虽然系统化疗能够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化疗耐药。近年来,以靶向药物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诊疗(MDT)已成为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证据的不断更新
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三维图像清晰和操作稳定灵活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其应用原则包括肿瘤的根治切除和功能的完整保留。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术式主要有:(1)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其在观察盆腔神经、游离骶前及侧方时的优势明显,手术安全可行;保肛率高是其潜在优势,但术后恢复和远期生存的改善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验证。(2)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主要适用于直肠系膜游离后肿瘤
期刊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院抗高血压药使用现状。方法对2008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分别就降压药种类、使用率、用药方案进行统计。结果使用了6类降压药,钙
20年前新兴而起的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手术理念和手术技术用于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明显优势已得到认可。腹腔镜技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技术平台,对结直肠肿瘤手术学和肿瘤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已得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其在术中对解剖层面的显露、自主神经的辨识、盆底解剖结构的保护、血管的精细解剖与保留等方面显示出相当的优势。但腹腔镜因技术本身特点所限或因病例困难程度不同,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与不足,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
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随着综合治疗的开展,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幅提高,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肠癌术后的泌尿生殖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公共卫生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盆腔植物神经的损伤。传统盆腔植物神经保护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只能部分改善患者术后泌尿生殖功能。近年提出的神经引导盆腔植物神经保护技术需要将盆腔神经游离暴露后再行保护,由于术中辨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