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制约美育发展的瓶颈。作为美育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艺术教育的评价同样面临困境。如何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呢?美国、新西兰、日本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和流程较为完善和成熟,其评价以学生艺术素养为指标,以学业成就目标为依据,在内容设计和方法使用上均具有学科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此,本文考查并梳理了以上三个国家的艺术教育评价情况,以期为我国艺术教育评价升级提供思路。
一、美国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
美国艺术教育的理念在于“发展学生艺术学科素养”。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其艺术教育评价在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上都呈现出注重发展艺术学科素养的特征。
在评价标准方面,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教育联盟(NCCAS)于2014年编制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五大学科进行了设计和规划,注重每个阶段能力的培养和各阶段之间的衔接。美国的艺术教育评价主要观测学生在创作过程(creating)、表演/展示/制作过程(presenting)、对艺术作品的反应过程(responding)和将艺术与背景相关联(connecting)四个方面的表现。具体来说,《标准》给出了11个“锚定标准”(Anchor Standard),即希望学生达到的综合性标准,描述了学生艺术学科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素养目标。锚定标准的特点在于:①适用于五大艺术学科;②并非学生艺术技巧的等级划分;③强调学生的艺术体验、艺术品位和艺术理解;④强调学生对艺术哲学的思考。
“表现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是锚定标准在具体艺术形式上的细化和层级化,是可操作、可衡量的标准体系。例如,“舞蹈”学科针对各年级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在评价内容方面,美国不再局限于对艺术成果的评价,而是注重对艺术学习过程的监测。美国艺术教育课程评价通过国家教育进展评估项目(NAEP)开展,其评估框架(包括评价内容与评分规则)都是基于评价标准设计的。评估从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出发,包括:考查学生如何感知、分析、解释、批评和判断艺术作品;如何定义、设计、选择、表征、创造和反思艺术作品;如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表达并运用艺术知识和经验。评价内容呈现出重视考查学生思辨能力、诱发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聚焦过程而非结果的特点。
在评价方法上,美国倡导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在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中多采用真实任务和多项选择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学生、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学校视觉艺术教育是如何开展的。此外,针对日常教学评价,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特定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如全美视觉艺术教育学会提出了使用目标反向评价量表(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倒推拟定的艺术试题)、学习档案袋和自我评价来评价学生视觉艺术的表现和成就。可见,美国的艺术教育评价是一种“优长展示与认定”,而非“等级评定”和“筛选、竞争”。
二、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
与美国艺术教育评价强调对学生艺术哲学能力的发展不同,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具有更加明显的目标导向和技术监控倾向。
在评价标准方面,针对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四个板块,新西兰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西兰课标”)列出了较详细和明确的艺术学业成就目标和教学指导目标。与美国艺术教育评价相似的是,新西兰课标在评价时也提出了通用于四大学习领域的整体性要求(类似于美国的锚定目标):理解艺术语境,在实践中运用艺术知识,发展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交流与阐释能力。针对每个具体艺术领域又提出了层级性的学业成就目标。在新西兰,不论是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还是日常的教学评价,都是以课标为基础展开的,最终的评价是将学生的发展水平与学业成就目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目标模式评价范式,其目的主要是改进后续教学。
在评价内容上,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依托其国家评价项目“学生学业成就监测”即NMSSA,主要考查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水平测试,包括艺术理解、艺术表现技巧和艺术作品实践;二是学习情况调查,主要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校长的问卷来测评学生艺术学习的态度、理念和过程。具体的考查过程将本国学生核心素养,即“思考”“自我管理”“与他人互动”“参与和贡献”“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五个方面嵌入测试中。如听乐器辨音色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不同乐器的音色进行分析比较,依据灵活的评分规则、基于有效回答的个数评分,其设计意图是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内容的突出特征在于:①以新西兰艺术学业成就目标为依据,但并非翻版再现;②具有学科性,注重通过真实情境进行考查;③核心素养贯穿于教育评价,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④增加了背景调查环节,让评价更多地服务于教學而不是做甄别。
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几乎所有的艺术水平测试都是通过电脑答题,以录制视频、制作数字化作品并展示等方式完成的。同时,考虑到测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能会受到陌生人的影响,NMSSA将表现测评交由学校教师进行,这也侧面体现出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在环节的连接上保证紧密、畅通,而且在方法的使用和人员的配备上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
三、日本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
受日本教育改革理念“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影响,日本艺术教育评价聚焦在三个维度上,即 “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的培养”“向学力和人性的养成”。如日本小学1~2学年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到:注意音乐主题与结构的关系,掌握必要的歌唱、器乐、音乐制作技能;思考音乐的呈现方式,在品味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对乐曲和演奏的兴趣;快乐地感受和亲近音乐,感受音乐合作的乐趣,能够利用音乐使生活变得明亮而有意义。 在评价内容方面,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对学生学业和教学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评价(包括艺术教育评价)。一是围绕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及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笔试和实际技能测试,在音乐学科上着重考查歌唱、器乐、音乐创作、鉴赏四大能力;二是围绕儿童学习意识和教师实际教学状况对儿童、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用于指导和改进学习指导文件和具体的教育活动。这体现出日本艺术教育评价已经实现从“强调知识和技能”到“注重思维发展”的转变,即聚焦学生在艺术教育领域所能获得的认知和非认知、显性和隐性能力,全面地呈现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
在评价方法上,大规模艺术教育评价主要使用纸笔测试、实技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此外,日本的艺术课堂教学也十分注重学习评估的环节。为解决艺术学习过程和成果难以评估的问题,日本重视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但不是针对具体艺术技能)。如在视觉艺术板块,筑波大学教授石崎和宏开发了专门的鉴赏学习评估工具(Appreciation Repertoires),以六个鉴赏行为(联想、观察、感受、分析、解释和判断)和四个鉴赏要素(主题、感情表现、造型要素和形式风格)构成一个“六横四纵”的评价网络,交叉组合成24个基本的鉴赏技巧。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鉴赏能力,根据评估结果中呈现的问题,日本还开发了相应的鉴赏学习支援卡、鉴赏教学支援网站和鉴赏教学支援教材。
四、国际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特点及启示
从以上三个国家的艺术教育评价的情况来看,当前国际艺术教育评价总体呈现出评价标准多维、评价内容严谨、评价方法科学的特征。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构符合本国国情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艺术学科课程标准,在考虑艺术教育开展的不利情况的基础上,推动建构适合本国国情的多元化艺术教育评价模式,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避免艺术素养评估与个人或机构利益挂钩,避免地区间盲目攀比。此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也应当以科技赋能。相关部门可以推动建立教育评价云平台,运用教学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呈现可视化教育监测结果。
艺术学科教研人员应当继续深入开展艺术教育评价研究,加快开发适合于本地区的艺术教育评估框架和方法,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实现艺术教育评价从“评价知识技能”到“评价素养”的转变。具体来说,一是从注重考查可量化的表现技巧转向对非认知层面如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理解等的考查;二是借鉴国外多样化、专业化以及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估工具,测试题的命制要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可能采用真实情境测试。
藝术教育教师应当提升评价的能力和水平,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融合,将日常教学评价与大规模学业成就评价有机结合,淡化艺术教育评价的甄别和诊断功能,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在评价方法上,应避免过于崇尚量化,过度追求客观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以及简单套用指标框架等现象。艺术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学习档案袋、“表现测评”等评价工具,动态跟踪学生的艺术表现、审美认知和文化理解情况,注重体现以美育人的教育功效。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美国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
美国艺术教育的理念在于“发展学生艺术学科素养”。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其艺术教育评价在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上都呈现出注重发展艺术学科素养的特征。
在评价标准方面,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教育联盟(NCCAS)于2014年编制了《国家核心艺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舞蹈、媒体艺术、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五大学科进行了设计和规划,注重每个阶段能力的培养和各阶段之间的衔接。美国的艺术教育评价主要观测学生在创作过程(creating)、表演/展示/制作过程(presenting)、对艺术作品的反应过程(responding)和将艺术与背景相关联(connecting)四个方面的表现。具体来说,《标准》给出了11个“锚定标准”(Anchor Standard),即希望学生达到的综合性标准,描述了学生艺术学科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素养目标。锚定标准的特点在于:①适用于五大艺术学科;②并非学生艺术技巧的等级划分;③强调学生的艺术体验、艺术品位和艺术理解;④强调学生对艺术哲学的思考。
“表现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是锚定标准在具体艺术形式上的细化和层级化,是可操作、可衡量的标准体系。例如,“舞蹈”学科针对各年级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在评价内容方面,美国不再局限于对艺术成果的评价,而是注重对艺术学习过程的监测。美国艺术教育课程评价通过国家教育进展评估项目(NAEP)开展,其评估框架(包括评价内容与评分规则)都是基于评价标准设计的。评估从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出发,包括:考查学生如何感知、分析、解释、批评和判断艺术作品;如何定义、设计、选择、表征、创造和反思艺术作品;如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表达并运用艺术知识和经验。评价内容呈现出重视考查学生思辨能力、诱发学生表现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聚焦过程而非结果的特点。
在评价方法上,美国倡导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在国家教育进展评估中多采用真实任务和多项选择的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来衡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学生、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探寻学校视觉艺术教育是如何开展的。此外,针对日常教学评价,一些研究者也提出了特定的评价工具或方法,如全美视觉艺术教育学会提出了使用目标反向评价量表(根据课程标准目标倒推拟定的艺术试题)、学习档案袋和自我评价来评价学生视觉艺术的表现和成就。可见,美国的艺术教育评价是一种“优长展示与认定”,而非“等级评定”和“筛选、竞争”。
二、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
与美国艺术教育评价强调对学生艺术哲学能力的发展不同,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具有更加明显的目标导向和技术监控倾向。
在评价标准方面,针对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四个板块,新西兰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西兰课标”)列出了较详细和明确的艺术学业成就目标和教学指导目标。与美国艺术教育评价相似的是,新西兰课标在评价时也提出了通用于四大学习领域的整体性要求(类似于美国的锚定目标):理解艺术语境,在实践中运用艺术知识,发展艺术创意思维和艺术交流与阐释能力。针对每个具体艺术领域又提出了层级性的学业成就目标。在新西兰,不论是大规模学业质量监测,还是日常的教学评价,都是以课标为基础展开的,最终的评价是将学生的发展水平与学业成就目标的标准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典型的目标模式评价范式,其目的主要是改进后续教学。
在评价内容上,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依托其国家评价项目“学生学业成就监测”即NMSSA,主要考查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水平测试,包括艺术理解、艺术表现技巧和艺术作品实践;二是学习情况调查,主要通过对学生、教师和校长的问卷来测评学生艺术学习的态度、理念和过程。具体的考查过程将本国学生核心素养,即“思考”“自我管理”“与他人互动”“参与和贡献”“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五个方面嵌入测试中。如听乐器辨音色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不同乐器的音色进行分析比较,依据灵活的评分规则、基于有效回答的个数评分,其设计意图是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内容的突出特征在于:①以新西兰艺术学业成就目标为依据,但并非翻版再现;②具有学科性,注重通过真实情境进行考查;③核心素养贯穿于教育评价,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④增加了背景调查环节,让评价更多地服务于教學而不是做甄别。
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测试,几乎所有的艺术水平测试都是通过电脑答题,以录制视频、制作数字化作品并展示等方式完成的。同时,考虑到测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能会受到陌生人的影响,NMSSA将表现测评交由学校教师进行,这也侧面体现出新西兰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在环节的连接上保证紧密、畅通,而且在方法的使用和人员的配备上也进行了一体化设计。
三、日本艺术教育评价标准、内容和方法
受日本教育改革理念“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影响,日本艺术教育评价聚焦在三个维度上,即 “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的培养”“向学力和人性的养成”。如日本小学1~2学年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需要做到:注意音乐主题与结构的关系,掌握必要的歌唱、器乐、音乐制作技能;思考音乐的呈现方式,在品味音乐的过程中培养对乐曲和演奏的兴趣;快乐地感受和亲近音乐,感受音乐合作的乐趣,能够利用音乐使生活变得明亮而有意义。 在评价内容方面,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对学生学业和教学状况进行了大规模评价(包括艺术教育评价)。一是围绕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及语言能力等方面进行笔试和实际技能测试,在音乐学科上着重考查歌唱、器乐、音乐创作、鉴赏四大能力;二是围绕儿童学习意识和教师实际教学状况对儿童、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用于指导和改进学习指导文件和具体的教育活动。这体现出日本艺术教育评价已经实现从“强调知识和技能”到“注重思维发展”的转变,即聚焦学生在艺术教育领域所能获得的认知和非认知、显性和隐性能力,全面地呈现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
在评价方法上,大规模艺术教育评价主要使用纸笔测试、实技测试、问卷调查等方法。此外,日本的艺术课堂教学也十分注重学习评估的环节。为解决艺术学习过程和成果难以评估的问题,日本重视开发科学的评价工具(但不是针对具体艺术技能)。如在视觉艺术板块,筑波大学教授石崎和宏开发了专门的鉴赏学习评估工具(Appreciation Repertoires),以六个鉴赏行为(联想、观察、感受、分析、解释和判断)和四个鉴赏要素(主题、感情表现、造型要素和形式风格)构成一个“六横四纵”的评价网络,交叉组合成24个基本的鉴赏技巧。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鉴赏能力,根据评估结果中呈现的问题,日本还开发了相应的鉴赏学习支援卡、鉴赏教学支援网站和鉴赏教学支援教材。
四、国际艺术教育评价体系特点及启示
从以上三个国家的艺术教育评价的情况来看,当前国际艺术教育评价总体呈现出评价标准多维、评价内容严谨、评价方法科学的特征。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构符合本国国情的艺术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及时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艺术学科课程标准,在考虑艺术教育开展的不利情况的基础上,推动建构适合本国国情的多元化艺术教育评价模式,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避免艺术素养评估与个人或机构利益挂钩,避免地区间盲目攀比。此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也应当以科技赋能。相关部门可以推动建立教育评价云平台,运用教学实时动态监测技术,呈现可视化教育监测结果。
艺术学科教研人员应当继续深入开展艺术教育评价研究,加快开发适合于本地区的艺术教育评估框架和方法,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实现艺术教育评价从“评价知识技能”到“评价素养”的转变。具体来说,一是从注重考查可量化的表现技巧转向对非认知层面如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理解等的考查;二是借鉴国外多样化、专业化以及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方法和评估工具,测试题的命制要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尽可能采用真实情境测试。
藝术教育教师应当提升评价的能力和水平,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融合,将日常教学评价与大规模学业成就评价有机结合,淡化艺术教育评价的甄别和诊断功能,注重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艺术学习。在评价方法上,应避免过于崇尚量化,过度追求客观性、规范性和系统性,以及简单套用指标框架等现象。艺术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学习档案袋、“表现测评”等评价工具,动态跟踪学生的艺术表现、审美认知和文化理解情况,注重体现以美育人的教育功效。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