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训练,有序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问题,高中作文教学应增强文体意识,细化、深化文章具体内容,加强段落训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写作水平。作文系统化训练十分必要。
  【关键词】 作文 训练 系统 有序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不少语文老师赞同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的说法。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或者,即使是绞尽脑汁写成了一篇交上来,也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标题草率,审题不清,文体不分,感情不真,内容不充实,中心不明确,语言不通顺,结构不完整,书写不规范,标点不准确等。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究其缘由,作为老师也应该有责任。高中阶段,学生不重视作文,是对语文的一种变相放弃;教师不重视作文训练,是对学生前途的不负责。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不少老师处于“无为”状态,放任学生作文“自由”发展。表现在作文训练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训练手法,训练步骤等。高中三年各年级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明确。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没有认真思考与研究,往往是“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滑到哪里”,想到今天是训练写作时候的了,就照搬某份试卷的作文题,自认好写好改,就随便布置一篇了事,缺乏宏观的考虑。而学生通过这次作文训练该达到什么要求,要有什么样的效果,一概不理。即使有作文指导,也有范围上贪大求全,指导上蜻蜓点水的毛病。
  如此一来,许多学校作文教学就是一个呆板的循环模式:选好题目,学生先写,然后老师评改,对该次作文进行点评。先不说学生写得怎么样,看老师评改吧,其实针对性不强。有些老师批改很认真,给学生作文的评语面面俱到,无一遗漏,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再到语言特色。这样评讲时就不是围绕某个明确的训练目标进行,而是什么问题都涉及,“眉毛胡子一把抓”,全方位讲评,却什么也讲不深入,结果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老师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学生也焦头烂额,越写越失去信心。
  叶圣陶说:“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习它。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的胡搅一阵。”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实现一定教学目的的过程;过程在目的的指导和支配下运动,目的在过程中实现。高中作文应该当从高一抓起,进行严格的系统训练和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建立起较强的文体意识。高考试题中前几年对作文文体的要求是“文体不限”,现在又改成了“自选文体”。这其中的原因正是因为“文体不限”淡化文体要求,使学生写出的作文“四不像”。而“自选文体”,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求记叙文应该有记叙文的样子,议论文应该是议论文的样子。近年高考评阅中对“文体不明”的作文也作了详细的评分说明。如果学生们没有这样的文体意识,写出来的仍然是“四不像”作文或自以为是“杂文”,在考试中必然要吃亏。
  我们在学生的作文里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毛病:记叙文只是平铺直叙,描写不够生动形象;议论文中举例论证对例子的阐述又过于详细。造成这样的失误,很可能就是不明白文体不同的具体表现。
  所以,高一、高二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对记叙文、议论文、散文以及综合性的抒情性议论文这些文体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让学生明确各种文体特征,明确各文体之间的差异性,写文章时自然就能选择相应的表达方式,不至于文体不分了。
  其次,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分析入手,让学生懂得布局谋篇,充分明确一篇完整的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内容,懂得每一部分的内容应该怎么写更好。以议论文为例,应该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从拟题、开头、过渡、举例、说理、结尾等方面有重点地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要。具体操作不是要求每次作文面面俱到,而是在布置作文时按一定的顺序强调某一个点,可以在写作文之前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在评改作文后就有针对性的评讲。
  作文教学切忌“假、大、空”,一定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细化,学生才不会茫茫然不知如何下笔。
  另外,平时的作文训练不一定每次都要学生写不少于800字的一整篇,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段落训练。从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实践看,加强段落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无论哪种体裁的文章的构成都离不开段,不会写段也就难以成篇。初学写作首先应该练习写段。把一个大的话题或意旨切分成多个既有内在联系又各具独立性的段落来写,既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提高练习的效果,又能够使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对于老师而言,段落训练也更容易细化指导。一段之内,涉及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知识,也涉及中心、选材、结构、表述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以段作为教学的单位,可以融指导、实践、讲评于一节课内,讲了就练,或练了再讲,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进行,相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老师的指导更方便更有效。
  强调这样的有序训练,有些高中语文老师可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小学或初中老师训练过的内容。但事实是,我们的高中生对这最基本的写作常识也不见得就能掌握好。很可能小学或初中老师的评讲就不系统化,也没有目的性、针对性。所以我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切实从这最基本的常识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这样系统化的作文训练中,涉及一定的模式化问题。我认为这一问题应辩证地来看,有了模式可能带来写作的僵化问题,学生的厌烦问题等,但这也不能否定模式应有的价值,从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来看像唐诗、宋词不都有它的模式吗?我们平时教的仿写不也是强调句式相同吗?所以我们也应辩证看模式训练。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框架,学生才会在这框架中不断的探索,才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不过,高中阶段的作文训练一定要目标明确,避免随意性。高中语文老师要有长远的目光,有系统的安排,合理地设计作文训练的序列,有台阶、有梯度,善启发善诱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作文言之成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炎炎夏日,你是不是口渴難耐?完成这个迷宫,来杯橙汁吧!
案情提要  近日,W市的博物馆要承接一项大型的展览,展览将展出五大洲的精品文物。为了保证展览工作的顺利进行,W市的警方部署了大量的警力。探长吴名也加入了日常的巡防工作。随着展览日期的临近,警方的巡防也越来越严密。这天,警方的侦查队截获了一条重要的信息,臭名昭著的偷盗团伙——“惊天魔盗”盯上了这次展览。获知这样的消息,警员们都惊出一身冷汗。警长将抓捕“惊天魔盗”的任务交给了吴名。经过紧张的侦查和地毯
林黛玉的形象形神兼备,她的容貌、才情、品性中蕴涵的诗意美从曹雪芹对她的肖像描写之中便可看出,作者写出的是人物的意态风神。而文中寥寥几笔,虽笔简而意远,作者寄寓人物的丰富的内涵和超远的生活境界,借助文学的表达又呈现出了写意美的特质。    一、黛玉形象的意义    1.文学描写的典型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
一起露營吧!
遺产的分配
期刊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似乎成了“鸡肋”,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我们还原真实、自由的阅读,并任其驰骋想象,敢于质疑。  【关键词】 阅读 真实 自由 想象 质疑    浙江大学文学院的王元骧教授指出:“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
“穷则思变”,博白镇初中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思变方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我校在校学生人数已突破八百人。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也是我校的思变方略之一,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将近一年来,我校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改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    1.课堂表现。实施课改后,老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了学生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  学生厌学,是因为我
小明又乱放铅笔,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小明爱上整理。她把铅笔标注了记号,然后让小明在不能挪动铅笔的前提下,猜出哪根铅笔在最下面。  怎样才能快速找到最下面的那根铅笔呢?你可以一根一根挨个找出它们的摆放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直接猜出最下面的那根:_____。  上期《购物节狂欢》答案:黑色长发女士买了一个手提包;穿粉色裙子的卷發女士买了一个蝴
自1999年高考话题作文开始,话题作文曾一统天下,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平时考试还是平时习作,都是话题形式。近年来,人们对话题作文的形式提出了很多质疑,特别是对学生在话题形式下造出的矫情、假情、滥情的文章或所谓的那些“伪文化作文”作了更多的反思。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对比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07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要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
【摘 要】 在鉴赏诗歌中,首先借助景物可以描摹图景;其次借助景物可以体味意境;再次借助景物理解表达技巧;最后,借助景物把握作者的情感。  【关键词】 意象 图景 意境 技巧 情感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在鉴赏诗歌中不可忽视。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诸多诗人对景物情有独钟,景物也就成了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笔者认为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是打开诗歌鉴赏大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