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适应性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zk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凸显,一方面,建筑作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设施需要面对并满足更为复杂多变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城市的建筑量迅速增长,投资量巨大,对建筑适应性的要求日益增加。
  关键词:建筑适应性;整体优化;动态适应;可持续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多,建筑功能要求趋向于复杂、多义、多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师不可能仅仅着眼于当下的功能需求进行简化的设计。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领域引入适应性的观念,目的在于运用其整体协调和动态发展的观念,将建筑设计建构成一个适宜环境的、可调节反馈的观念体系。
  一、建筑的适应性
  建筑学科的适应性概念提出较晚,且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对于建筑适应性至今没有完整的权威的概括。因此对于适应性在相关学科应用的研究显得尤其必要,而从相关学科的适应性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适用于建筑领域的概念或者特性,有助于把握建筑适应性的概念,从而建立建筑适应性的设计方法。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物质空间形态的研究,而是从人类的需要出发,综合研究建筑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关系的一种设计思想、原理和技术。如今,又提出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与环境协调发展,它是人类面临生态危机情况下作出的一种新的反应与探索。建筑适应性设计,将使迈向21世纪的建筑能更好地适应人类生活、工作的需要和生态环境,并持续地、富有生命力地向前发展。
  二、建筑适应性的原则
  (一)整体优化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这样写到:“亚里士多德的论点‘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是基本的系统问题的一种表述,至今仍然正确。”系统思维要求在处理各要素时应把它们放在整体中考虑,因此在进行建筑创作时,要整体关联考虑自然与社会环境、功能与形式、能源与材料、设计与评估、建造与管理对建筑形态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实施后这些因素的反作用。即把建筑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其内部多种因子互动,与外部要素广泛关联。
  (二)动态开放
  适应性的建筑在面临运动变化着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时,表现出一种有机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开放性是一切有机体在生态圈中得以与环境诸因素联系、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机体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机和活力,得以进化的结构特性。适应性建筑就是这样一种在面临条件变化时具有灵活性、可变的适应性的建筑体系。
  时代发展到今天,建筑不仅要适应经济的进步,而且要赶上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适应性设计使建筑有条件地、有选择地、有过滤地向环境开放成为可能,它既使建筑主体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也使其具有应付环境变化的灵活性。例如,在能源的设计和利用上,既包括提高节能水平,如双层墙、壳体玻璃、蓄热水墙、可控遮阳板、地下储水池等;还包括采用新能源技术,如风能、太阳能等。也正是这种对社会环境的开放适应,使建筑体系保持了旺盛的活力,创造热潮不断涌现。
  三、内部建构
  建筑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这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下面从分析建筑内部建构的共性原则入手,进一步从空间要素、结构要素等方面对适应性设计的手法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些启示。
  (一)空间要素的多样统一
  建筑适应性设计不仅强调建筑平面高效、合理,而且强调空间的灵活性。建筑提供的不只是一个围合物、一个房间、一个大厅或一个空间序列,而是一个被服务的区域。这个区域可以是内向的或外向的,设备的配制和平面的形状要使它的功能可灵活变动。对灵活性的追求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多变性。现代生活的多变性与建筑有效寿命之间的矛盾是工业社会出现的、带有时代的烙印。为解决这一矛盾,现代主义运动中提出了“自由平面”和“灵活空间”的概念。建筑适应性设计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争取以具长期效益的建筑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
  (二)结构要素的和谐统一
  建筑结构需要安全、经济而具有力学效益的结构型式。获取力学效益的方法基本上有两方面:一是选择具有力学效益的体形,另一方面是选择高效率的结构体系。在进行结构选型时,效能、经济是首要目标,必须充分发挥结构材料的优势,还要尽可能少花钱。建筑的结构型式繁多,以材料来分有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这里还涉及到“规模效应”的问题,所谓规模效应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无论人为还是自然的,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尺度限制,不能任意的扩大和缩小,否则就不相宜。根据“规模效应”及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可以认为每一种结构形式都有一个有效的规模变化范围,并有相应的结构选型图。
  (三)其它要素的协调组织
  能源紧缺与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并尽可能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建筑适应性设计的重要课题。建筑能耗巨大主要是由于建筑主体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剧烈影响造成。一方面建筑物全封闭的内部气候调节从而耗费了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建筑物通过外围护结构与外界的热交换也造成了巨大的热量损失。因而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构造处理是使其节能的重要措施。另外,人们在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量能源,期望有所突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筑适应性设计强调建筑与环境紧密相连,融为一体。针对不同层次,应用不同的设计策略,对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将产生更具适应性与活力的设计方案。
  四、结语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让我们以生命进化的历史作借鉴,吸取自然进化中的经验与教训。在不断进步的社会观念和科学技术的合力作用下,建筑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加强适应性设计,促使建筑向着智能化、宜人化、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向演化,就是希望其不要成为迟钝的恐龙,不会在历史的波澜中三阵出局。
  【参考文献】
  [1] (美)吉伯特.人类与自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日)伊藤真次.适应的肌理[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0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重视中本院校连贯的教育模式,因此,要想保持教育的紧密性和关联性,就必须完成中本院校课程的良好衔接。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衔接分析,研究该专业的中本院校课程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开发与设置、课程标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探寻最佳衔接方案,从而促使中本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衔接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本衔接;艺术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虽然方便了人们的日常出行,但是却对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造成了很多隐患。目前,解决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我国已经把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列入了交通系统研究领域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交通安全;现状;措施  交通安全指的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通活动过程当中,能够把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控制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交通
<正>~~
期刊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一种研究基因位点突变与疾病易感性和相关性的新方法,已经在很多领域开展。牙周炎是一种宿主易感性的疾病,本文就某些基因位点SNP与牙周炎易感性的相关性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文字”。这正是对苗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最好的定位。正因为文字的缺席,苗族文化传承的历史需求催生了其发达的服饰文
摘要:  我国疆域辽阔,而森林的覆盖率却远远不足,在在全国解放后,国家加大力度对林业的建设,进行了大量的人工造林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措施不但绿化了国土,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森林副产品。但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单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森林资源进行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所以,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在采伐方面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就必须进行及时的人工造
牙周膜中存在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形成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参与牙周组织骨改建、损伤修复及牙周再生,同时,牙周膜还具有抑制矿化、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稳定的调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牙不行腭侧注射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00例需要拔除上颌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0例,对照组200例。拔牙时试验组患者只行颊侧的局部
人们把雕塑称为“立体的诗”。这样,运用雕塑进行审美教育,其主要途径就是透过它的立体性来了解它的诗意。如何运用这种“立体的诗”来进行审美教育呢?
利用坡面水蚀精细模拟降雨试验,对黄丘区陡坡(20&#176;)条件下细沟流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细沟形态演变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同时结合试验中对细沟间及细沟内流速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