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严肃的心对待碎片化阅读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年底的时候,我拍摄过这样一个图片专题,叫作《地铁里的数字生活》。那个时候智能手机开始大范围普及,微博、微信以及一些资讯类APP开始火热,人们在日常的地铁通勤中已经越来越少地去读书看报,而是习惯变成“低头族”,通过手机来了解信息、阅读文字。
  五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个趋势更明显了,你可以随便找一个城市的地铁车厢去看看,一节车厢里很难找到一个捧着书本读书的人。很多人喜欢拿这个现象举例,说中国人不喜欢阅读,外国人在地铁上都在读书……实际调查一下你会发现,外国人在地铁里不是不想看手机,只是他们地铁里的手机信号实在不怎么好。
  举这个例子,不是倡导大家去玩手机,而是表明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现象——智能手机在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用手机阅读算是阅读吗?碎片化阅读到底好不好?这些问题近年来讨论不休。

用手机阅读有什么好处


  方便,这是最大的好处。你不可能时时带本书,但你一定会时时带着手机。现在手机已经承载了太多功能,微信上的公众号足够你了解很多讯息、阅读很多有些深度的文字。而那些阅读APP就像一个个虚拟图书馆,你可以按照喜好自由选择。当然,阅读体验肯定没有翻书本好,时间长了还有损视力,所以手机阅读没法取代传统阅读,它更适合打发、利用闲散时间,比如通勤路上、等人的时候、开会间隙等等。
  手机阅读的另一个好处是利于标记和分享,你可以利用手机做出很好的摘录和随笔,感悟也可以随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

碎片化阅读并不是一件坏事


  很多人都说,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的碎片化阅读,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导致人们缺少思考,是“浅阅读”。诚然,碎片化阅读有它的固有缺点,阅读书籍和长文章仍然非常有必要,但把碎片化阅读当成洪水猛兽就有点走极端了。
  思考主要取决于阅读者本人,而非文本。一个醉心于阅读、在传统书本阅读里汲取营养的人,应该不太会排斥碎片化阅读,至少能让他在空閑时间了解更多信息;一个根本就不喜欢读书、一年连一页纸都不会去看的人,碎片化阅读多少还能让他接触阅读这件事。况且,碎片化阅读其实也没有那么零碎,还是取决于你选择什么去读,手机上依旧可以看严肃文章、专业作品。
  更何况,我们主要的信息来源早已是碎片化阅读,这是一个短期内不可改变的事实。这并不是坏事,至少并不绝对是。真正的坏事,是我们一直没有认真地去对待碎片化阅读这件事。
  不妨问自己,碎片化阅读真的价值很低吗?我觉得不是。移动互联网已经如此发达,可以在手机上选择阅读的内容太多太多,总有适合你的。我自己也喜欢书本阅读,它更适合在安静的需要思考的时候进行,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我很难集中精力进行严肃阅读,这时候反而碎片化阅读更有用,至少能让人看进去。
  手机的一个巨大功劳,是将阅读重新送回我们的日常生活,因为它是碎片化阅读最好的载体。要知道,很多人此前连碎片化阅读都不去接触,或是因为条件不允许,或是因为没有阅读意愿,智能手机多多少少让很多人开始阅读。阅读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力量,阅读所触发的思考和情绪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能被碎片化阅读触动,有些自己的理解,也是一件幸事!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智能手机不是导致人们放弃书本的罪魁祸首吗?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大家都把时间花在读书上,现在都沉迷于玩手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说,这个世界上诱惑这么多,如果因为一个手机就不阅读了,这定力未免也太差了点儿。以前没有手机,也还有电脑游戏、网络等其他诱惑,不能把不阅读的罪名加到手机头上,毕竟,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我在这里为碎片化阅读正名,并不是呼吁大家放弃书本阅读。传统的长阅读不可取代,碎片化阅读只是一个补充,它在全民阅读时代的推进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真切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对待碎片化阅读,怎么样阅读取决于我们自己,用一颗严肃的心对待阅读,那么我们通过手机读到的,也会是严肃认真的作品,也会产生有效的思考和感悟。

张 铖 推荐


  我是一名新媒体从业人员,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我一天之中有两三个小时都在通过手机阅读文字。我的微信里关注了近50个公众号,每天必看的有这么几个:新闻类——“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了解最新、最热的新闻;阅读类——“理想国”“视觉志”“新世相”和“有束光”;专业知识类——“金融市场部”,了解金融经济信息,“AI蓝媒汇”,了解传媒行业信息,以及了解科技信息的“AppSo”;娱乐类——“魔咒”“Sir电影”。这些公众号基本能覆盖我的全部阅读需求。
  除此之外,我会在上下班路上戴上耳机听“新世相读书会”,这是一个有声书小程序,将一本书浓缩到20分钟左右讲解出来,效率很高,我能最快地知道这本书讲什么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买回来详细阅读。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方式,不仅能最大化利用空闲时间,精练的讲解和总结也能让我迅速获取信息。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的,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新时期电视发展指明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教师是提高大学质量的根本力量,他们的专业成长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规模迅速扩大,而师资力量没有相应
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各种媒体的高度发达使我们每天面对大量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虚假、无用和不良的信息,因而了解媒体、辨识媒体信息就成为每一个现
当下,物质极大的丰富,精神更不可谓不富有,但读书这件自古以来都算不得不平常的事,却显得有些奢侈.且不论,在任何一个城市,一平方米住房的价格对比堆满一平方米面积的实体书
期刊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已成为最大众化、最具效力的传播媒介之一。从电视首次用于1936年柏林奥运会,到2004年第28届希腊奥运会吸引了全世界超过40亿的电视观众,体育的魅
平视经典,把它们当朋友  我在8岁时第一次读到《西游记》,可以说《西游记》我从小就爱读,至于“读过几遍”,这是一个经常被问的问题,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因为做校注,我读《西游记》的过程已经变成了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个“读”和通常意义上的“读”不一样。首先要对文本进行校勘,然后进行注释,搜集资料,做综合的研究。就好像营养师,对于一块新奥尔良烤翅、一块美味鸭脖,已经谈不上“吃过几次”,而是到了详细分析它
期刊
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如果把观点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童的血肉.写作材料根据特点可分为两类,一是事实材料,二是观点材料.用充分、生动、典型、新鲜的材料去表现主题,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7年4月推出的节目,以“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为创意,以“绿色、文明、活力、和谐”为主题,以“介绍中国名城品牌、宣传中国城市精神”为内容,
对国内所存元代科考文献中的考官批语进行辑录是有价值的。批语前的考官官职、姓名有助于了解元代科举考官来源情况,批语更能了解考官在选人中的权力以及科举选文标准与元代
阅中华书局标点本《宋书》卷五十二《袁湛、袁豹传》时,发现其所载袁湛、袁豹兄弟的生卒年有误,现试考证。据《袁湛传》云:“(湛)义熙十二年(416)转尚书右仆射、本州大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