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需要语言的有效沟通,同一教育内容用不同谈话方式沟通,会达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遵循适当原则,运用适当方法,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思想教育 个别谈话 有效沟通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质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师生关系疏远或有隔阂,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找学生谈心时必须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由于受其成绩、性别、年龄、性格、情绪等因素的干扰而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心理,应不失时机地确定其谈心内容,不能搞“一刀切”。因此,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积极而广泛地应用“个别谈话”这一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个别谈话”的意义
1.1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感。当今时代,学生的个性化、主体意识等,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强烈。如果忽视或冷漠了这一点,不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关心学生个体心理情绪变化,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心路历程向正确轨道发展,就很难达到思想教育的预期目的。新时代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生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个别谈话”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体现出了对学生个性化、主体意识的尊重和认同,对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有益处。
1.2准备充分,有很强的针对性。“个别谈话”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强调针对性,运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做到早有准备。对学生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工作,如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和相关背景,了解问题发生的始末和原因,然后确定谈什么、怎么谈,达到怎样的谈话效果。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启发和教育学生,根据谈话之前掌握的某种思想状况达到谈话目的;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同,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同,同是学习兴趣下降,有的可能是身体原因,有的可能是家庭原因,有的可能是对任课教师持有偏见,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考虑适当的语言表达,才使学生愿意听、渴望听;教师在谈话前要注意了解真实情况,找准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谈话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确定谈话主题和内容,这样的谈话才能既有的放矢又根据谈话之中的活思想,做到适时切入,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的“摩擦力”减到最小。
1.3拉近距离,有较强的感召力。“个别谈话”产生的感召力要远远强于集体谈话。一个教师如果经常把学生请过来或者直接走下去与学生交流谈心,那么不仅缩短了班级里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让谈话双方在不受干扰的“两人世界”里吐真言、讲实情,让被谈话对象觉得学校把大道理寓于家长里短之中,把大原则寓于人之常理之中,自然而然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教师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真挚的爱师热情,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主动关心、爱护学生,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就能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信赖教师,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贴近、融合,谈话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个别谈话”让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定的分量,不经意间就被说服和感化了。
2.“个别谈话”的原则
2.1把握好谈话时机。“个别谈话”要把握时机、掌握火候。说早了,条件不成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谈晚了,失去最佳时机,甚至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只有在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共鸣时,谈话教育才是适时的。“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言行中分析出他们内心的微妙变化,善于抓住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的契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适时点拨,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当学生思想上有情绪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开导、引导,如果教师对学生流露出来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怪,就有可能在没有正确导向的“精神世界”里迷茫失落,乃至走向反面。当学生违反校纪受到处罚时,要站在爱护教育的角度,区分过错的大小,宽严有度地批评教育。该和风细雨时就和风细雨,该暴风骤雨时就暴风骤雨,目的是使其认识到错误,自我反省;当学生积极进步受到表扬时,既要对他肯定鼓励,又要促使他谦虚努力、戒骄戒躁,取得更大进步;当学生或其家庭遇到困难、挫折或不幸时,当学生心里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都应主动找学生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这些时候找学生谈话,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善于抓住与孩子谈话的时机,才能充分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里,架起学生和家长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礼。[1]
2.2搭好情感的“桥梁”。谈话交心要交流思想,首先要交流感情。如果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那么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教师和学生的谈心活动既是心理上的沟通,又是感情上的交流过程,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营造良好的谈心气氛,才能谈得拢、谈得好。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学生谈话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一位名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会爱的老师绝不是好教师。”教师首先要懂得“以爱动其心,以信导其行”之理,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亲切的语言是引导学生行动的指挥棒。教师只要对学生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亲切生动的语言感化学生,对学生充满情和爱,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当教师给予学生真挚的爱,给予学生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3谈话应注意谈话技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语言与学生谈话,传达情感,交流信息,增进了解,需要不断提高语言技巧。(1)做好谈话开头。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因此,开好头对谈话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恰当的开头妙语、不仅能启发学生深思,而且能拆除心墙,产生共同语言和亲近感[3]。(2)谈话要真切生动。语言的表达要以情晓理、寓理于情。语言生动真切,才能激发人的情感,才能感动对方,使双方交流情感,较快进入谈话情境。(3)谈话要适当幽默。幽默、含蓄,并有启发性的幽默语言能放松学生的紧张心情,拉近师生距离,运用含蓄、发人深省的语言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表达更容易接受,既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又尊重、爱护和宽容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化解不良情绪,有克服缺点和困难的决心。(4)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往往向对方传递许多信息,与学生谈话时,一个热情洋溢的微笑,一个真心期待的眼神,一个微微赞许的点头等肢体语言,都能表达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为师生沟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
2.4谈话科学有说服力。谈话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水平,达成认识一致。(1)讲出道理。与学生谈话要以理服人,尊重事实,不讲虚理,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的思想克服战胜它,心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谈心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教师的年龄、职务和权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谈出道理,以理服人。(2)语言要准确。语言表达不能似是而非,不能使用不恰当的比喻、不准确的概念。语言表达要准确到位,使学生能够很快明白谈话的要求,领悟谈话的意义,谈话效率就会比较高。(3)合理引导。谈心就是用理分析,启迪学生的心灵,明辨是非,用正理说服歪理,用大道理管小道理,从小道理引出大道理,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通过反思明理,通过驳歪理树正理,还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思想,探讨真理。谈心时,切忌“就事论事”,不能讲虚理;切忌“简单从事”,要以理服人,就要允许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从学生的觉悟程度出发,让学生接受,谈话才实在有力,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要使谈话达到学生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的目的,就要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理,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注重与家长的及时联系和沟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及时、适时、适度、有效的教育,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待点,讲究谈话方法和策略、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选择,以及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教育性和鼓励性,这样才会使谈话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6:298.
[2]孙峰平,陈小权.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谈话艺术文教资料,2009(16).
[3]吕燕萍,彭路南.论教师与学生的个别交谈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6(7).
关键词: 思想教育 个别谈话 有效沟通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质量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造成师生关系疏远或有隔阂,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找学生谈心时必须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由于受其成绩、性别、年龄、性格、情绪等因素的干扰而有不同的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心理,应不失时机地确定其谈心内容,不能搞“一刀切”。因此,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积极而广泛地应用“个别谈话”这一形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个别谈话”的意义
1.1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感。当今时代,学生的个性化、主体意识等,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强烈。如果忽视或冷漠了这一点,不注重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关心学生个体心理情绪变化,不及时引导学生的心路历程向正确轨道发展,就很难达到思想教育的预期目的。新时代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生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个别谈话”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体现出了对学生个性化、主体意识的尊重和认同,对做好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大有益处。
1.2准备充分,有很强的针对性。“个别谈话”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强调针对性,运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做到早有准备。对学生应做好充分的了解和调查研究工作,如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家庭和相关背景,了解问题发生的始末和原因,然后确定谈什么、怎么谈,达到怎样的谈话效果。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启发和教育学生,根据谈话之前掌握的某种思想状况达到谈话目的;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同,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同,同是学习兴趣下降,有的可能是身体原因,有的可能是家庭原因,有的可能是对任课教师持有偏见,结合谈话对象的心理特点和个性,考虑适当的语言表达,才使学生愿意听、渴望听;教师在谈话前要注意了解真实情况,找准产生问题的根源,明确谈话要解决的问题,并以此确定谈话主题和内容,这样的谈话才能既有的放矢又根据谈话之中的活思想,做到适时切入,灵活多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的“摩擦力”减到最小。
1.3拉近距离,有较强的感召力。“个别谈话”产生的感召力要远远强于集体谈话。一个教师如果经常把学生请过来或者直接走下去与学生交流谈心,那么不仅缩短了班级里教师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让谈话双方在不受干扰的“两人世界”里吐真言、讲实情,让被谈话对象觉得学校把大道理寓于家长里短之中,把大原则寓于人之常理之中,自然而然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教师以宽厚的师爱赢得学生真挚的爱师热情,以深沉的师爱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主动关心、爱护学生,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就能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信赖教师,只有这样,师生的心才会贴近、融合,谈话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个别谈话”让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定的分量,不经意间就被说服和感化了。
2.“个别谈话”的原则
2.1把握好谈话时机。“个别谈话”要把握时机、掌握火候。说早了,条件不成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谈晚了,失去最佳时机,甚至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只有在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内心需求及共鸣时,谈话教育才是适时的。“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言行中分析出他们内心的微妙变化,善于抓住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的契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适时点拨,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当学生思想上有情绪时,教师要及时疏导、开导、引导,如果教师对学生流露出来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怪,就有可能在没有正确导向的“精神世界”里迷茫失落,乃至走向反面。当学生违反校纪受到处罚时,要站在爱护教育的角度,区分过错的大小,宽严有度地批评教育。该和风细雨时就和风细雨,该暴风骤雨时就暴风骤雨,目的是使其认识到错误,自我反省;当学生积极进步受到表扬时,既要对他肯定鼓励,又要促使他谦虚努力、戒骄戒躁,取得更大进步;当学生或其家庭遇到困难、挫折或不幸时,当学生心里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都应主动找学生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这些时候找学生谈话,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只有善于抓住与孩子谈话的时机,才能充分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里,架起学生和家长的桥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礼。[1]
2.2搭好情感的“桥梁”。谈话交心要交流思想,首先要交流感情。如果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那么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教师和学生的谈心活动既是心理上的沟通,又是感情上的交流过程,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营造良好的谈心气氛,才能谈得拢、谈得好。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学生谈话要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一位名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会爱的老师绝不是好教师。”教师首先要懂得“以爱动其心,以信导其行”之理,爱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亲切的语言是引导学生行动的指挥棒。教师只要对学生有一颗炽热的爱心,用亲切生动的语言感化学生,对学生充满情和爱,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没有管不好的班级。只有当教师给予学生真挚的爱,给予学生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2.3谈话应注意谈话技巧。“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语言与学生谈话,传达情感,交流信息,增进了解,需要不断提高语言技巧。(1)做好谈话开头。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因此,开好头对谈话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句恰当的开头妙语、不仅能启发学生深思,而且能拆除心墙,产生共同语言和亲近感[3]。(2)谈话要真切生动。语言的表达要以情晓理、寓理于情。语言生动真切,才能激发人的情感,才能感动对方,使双方交流情感,较快进入谈话情境。(3)谈话要适当幽默。幽默、含蓄,并有启发性的幽默语言能放松学生的紧张心情,拉近师生距离,运用含蓄、发人深省的语言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表达更容易接受,既向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又尊重、爱护和宽容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化解不良情绪,有克服缺点和困难的决心。(4)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往往向对方传递许多信息,与学生谈话时,一个热情洋溢的微笑,一个真心期待的眼神,一个微微赞许的点头等肢体语言,都能表达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为师生沟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2]
2.4谈话科学有说服力。谈话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水平,达成认识一致。(1)讲出道理。与学生谈话要以理服人,尊重事实,不讲虚理,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的思想克服战胜它,心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真理服人。谈心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教师的年龄、职务和权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谈出道理,以理服人。(2)语言要准确。语言表达不能似是而非,不能使用不恰当的比喻、不准确的概念。语言表达要准确到位,使学生能够很快明白谈话的要求,领悟谈话的意义,谈话效率就会比较高。(3)合理引导。谈心就是用理分析,启迪学生的心灵,明辨是非,用正理说服歪理,用大道理管小道理,从小道理引出大道理,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通过反思明理,通过驳歪理树正理,还可以互相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思想,探讨真理。谈心时,切忌“就事论事”,不能讲虚理;切忌“简单从事”,要以理服人,就要允许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从学生的觉悟程度出发,让学生接受,谈话才实在有力,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是教育“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要使谈话达到学生动其心、激其情、导其行的目的,就要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心理,把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动向,注重与家长的及时联系和沟通。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及时、适时、适度、有效的教育,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待点,讲究谈话方法和策略、时间、地点及场合的选择,以及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教育性和鼓励性,这样才会使谈话达到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善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出版社,2006:298.
[2]孙峰平,陈小权.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谈话艺术文教资料,2009(16).
[3]吕燕萍,彭路南.论教师与学生的个别交谈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