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更新与转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生活中和各种现象和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文章从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认识出发,谈谈研究性学习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更新与转变的要求。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历史教师 研究性学习 教师角色更新
  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将研究性学习活动列入各科课程计划。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理念和学习方式,而且对历史教师的角色更新与转变提出了的挑战。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由此,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书本,轻实践。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这也就要求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教与学的创新,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知识构成等方面,对历史教师的角色更新与转变提出了尖锐的挑战。下面我从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认识出发谈谈研究性学习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更新与转变的要求的几点认识。
  一、教师由知识的绝对权威者到学习的平等参与者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且当今社会信息的开放使学生认知领域大为拓展,汲取历史知识的渠道也由单一被动接受教师讲授转变为多元主动获取,历史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受到极大的挑战。学生探究的问题大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许多问题往往超出了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只是一个学习者,是一个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学习参与者。而且老师以学习参与者的身份参与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分享学生的学习快乐,更容易营造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学生指导者、组织者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历史教师的职责就是把大纲和课本规定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既无教学大纲,又无课本的开放性课程。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负的不再是传授传统知识的职责,而是整个过程的宏观调控者。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认知水平有限,他们还不能系统地去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细节。为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督促学习顺利地取得进展,历史教师的组织、指导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具体的指导问题探究上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做到既不越俎代庖、过细辖制,也不形同放羊,不闻不问。很多时候,学生要研究的问题有了,但往往太大,大到无法驾驭;或者太简单,没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或者该问题无法获取必要资源,等等。这时,历史教师要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究。积极地引导他们选择比较好研究的内容与角度。
  三、教师由教材的执行者到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研究内容的广泛性、研究过程中问题的生成性、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等特征,要求历史教师去开发、使用更多的教学资源。除了使用书本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外更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挖掘。密切联系学校周围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文化遗址、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社区、街道、企业团体等单位,积极寻找和发现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所以说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材执行者,而应是一个有敏锐的眼光、开放的意识、丰富的想象力、缜密的思维,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的开发者。
  四、教师由仅重视教学到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转变
  苏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比教学大纲宽广到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和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当前,许多历史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底气不足”,和自身科研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时代发展要求历史教师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教有所得,教有所长。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主动探索,形成与研究性学习相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从而达到研究性学习对历史教师的素质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教师由个体化教学向合作化教学的转变
  在研究中,老师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学生潜能的巨大。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这门学科,而且还涉及文学、地理、政治等学科,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内容也会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知识、资料数据统计处理、课题报告写作等。“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对历史教师而言,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个体化的教学也难以胜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从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者的转变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之一就是注重“体验”,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认知发展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中,就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而加以重视。所以,历史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形成学习的内驱力,通过积极参与和评价,充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等,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的情感因素能得到充分的释放,个性得到张扬,身心得到更全面发展,这些比以往的只注重给他们传授课堂知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总之,教师唯有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角色,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性学习,也才能使历史教育满足新世纪潮流与竞争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也是提升中学历史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3.
  [2]魏国栋.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徐丽.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
其他文献
从世界教育来看,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如发达国家的学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带头学科,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教学策略百花齐放,好戏连台,最主要的是要真正扣住学生的心弦,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旅程,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真正学会“动手”。  一、激发兴趣,自觉学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通过罗列简单而又枯燥的操作程序,把学生的能力限定在了这些设计好的框架中,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
学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今的生产制造业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加工也不例外,我们见到很多精美的艺术品、很多外表精美的工艺品及设计精巧的装修零件,都来源于我们的能工巧匠,而我们的现在的机械加工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工人就可以解决的。如何来提高加工质量呢?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机床和夹具的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及各表面的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设计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
摘 要: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备课是关键,还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充分体现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之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政治教学 课堂气氛 教学效率  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果。只有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学位
摘 要: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应从优化家庭环境,促进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角度入手,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为中学生树立人格榜样;改进施教策略,增强家长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创建家庭道德实践环境,促进中学生知行合一;加强家庭德育环境与学校、社会德育环境
一个国家的成長足迹,从未如此集中于一位摄影师之手。  ——他,就是孟昭瑞先生。  除了开国大典等重大仪式,昭瑞先生的胶片还详尽地记录着新中国发展的重要时刻——  1952年6月20日,荆江分洪工程提前竣工;  1953年,鞍钢进行大规模基建,生产出了无缝钢管;  1956年5月26日,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突破北京至拉萨的“空中禁区”;  1959年,哈尔滨投产“锅炉厂”  “汽轮机厂”“电机厂”等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不断的加强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才能有效的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建筑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但是在实际
摘 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教学理念,以课堂为载体,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实施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政治课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
很多人为了能够为社会做一点贡献,而选择进行无偿献血,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血液挽救更多生命.无偿献血的人不会收取任何报酬,国家给无偿献血者颁发“无偿献血证”,定期对献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