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型刚构-拱组合桥受力行为、施工监控与成桥荷载试验分析

来源 :重庆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315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型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是将拱圈与V型墩刚构刚性连接,共同承担荷载的新型桥梁体系.该桥型受力性能良好、造型新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结构复杂,在设计计算、施工控制方面难度较大,对其进行施工监控是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目前,V型刚构-拱组合桥在国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规范体系和成熟的经验,在设计、施工监控、荷载试验、施工技术上均存在一些技术难点.该文以寨子坪大桥为例,对其施工监控、成桥荷载试验进行介绍,可供业内人士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电钻、砂轮等工具拆卸传统小规格铆钉过程中,对切除刀具的硬度有要求且为工件带来了附加应力,易造成工件损伤.为解决了传统拆卸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款基于短电弧放电的铆钉拆卸工具,利用两个电极间产生的电弧能量切除铆钉头部部分,从而实现铆钉的拆卸.试验结果表明:该工具能完成10 mm厚碳钢单面环槽铆钉和6 mm厚铝合金抽芯铆钉的拆卸,效率高且对工件无损伤,为铆钉拆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很多企业陷入了发展危机,但危机中往往蕴藏着新的转机.”新基建”概念炙手可热,赋予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机遇红利,这对激光加工装备行业及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新基建”风口当下,激光加工装备行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局面?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一红利期,企业如何更好地落地发展?激光加工设备如何更新换代才能与时俱进?契合当下”新基建”大环境下智能制造与激光加工装备行业融合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新形势下激光加工装备发展的新思路、新技术及解决方案,为”新基建”风口下激光加工装备行业的发展
提出了一种制作太赫兹矩形波导的方法,即先利用UV-LIGA技术制作出锌牺牲芯模,然后在锌芯模表面镀金、铸铜,最后将锌芯模溶解,成功制作出端面形貌良好的长度17 mm、工作频率1 THz的矩形波导.研究发现,在电镀液pH 6.2、温度40℃、电流密度0.3 A/dm2条件下,电镀金的表面形貌最好.利用工业CT观察波导腔体的溶解情况,发现在水浴温度70℃的2mol/L盐酸溶液下,溶解4天后锌芯模即可全部去除.
电子束选区熔化作为一种新型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具有能量利用率高、成形效率高、材料适应性广等优点,适用于钛合金、钛铝合金、高温合金等材料的成形加工,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介绍了电子束选区熔化的技术原理,总结近年来国内外该技术的装备发展、工艺研究、材料开发及工艺仿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采用灰关联分析算法,研究了绝缘陶瓷Al2O3电火花加工中脉冲电源电参数对加工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绝缘陶瓷Al2O3的综合加工性能显著性影响排序依次为峰值电流、脉宽、伺服电压和占空比,采用峰值电流8 A、脉宽16 μs、占空比0.3和伺服电压45 V的优选加工参数,较常规加工参数相比加工效率提高26%、电极相对损耗降低12.9%、表面粗糙度值降低16.3%,且得到的加工孔边和孔壁无显著微裂纹与微孔隙,获得了更好的加工质量.采用灰关联理论可将多 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有利于获得最优的加工性能,
预应力锚拉式支挡结构常用于高度较大、对变形要求较严格的边坡工程,而锚下有效预应力对支挡结构受力机理及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并无相关规范、标准对此进行要求.该文对预应力锚拉式支挡结构锚下有效预应力检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检测的方法及评判标准,可供同行参考.
建筑幕墙具有美观、简洁、施工方便等特点,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如何对表面装饰层内部的龙骨、连接件使用现状进行检查,仍是幕墙安全性鉴定中的难题,目前主要以拆卸表面装饰层的破坏性检测为主,检测措施成本高,抽样点位随机性差.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将工业内窥镜应用于幕墙安全性鉴定的现场检测方法,具有提升检测便利性、抽样点位随机性、降低检测成本、测点恢复后不影响整体美观等优点,这一创新性检测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以BIM技术为代表的建筑行业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基于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及研发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平台,探索重庆南纪门长江轨道交通桥梁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方法与手段,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及适用性,为实现基于BIM+”智慧工地”技术的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皮带机运输通廊钢桁架作为工业运输通道最为常用的大跨结构形式,因其结构存在自身稳定性能差、刚度小、质量轻等特点,在皮带机高速运营过程中结构易产生振动.为确保运营安全,该文以某皮带机运输通廊钢桁架为例,对该通廊结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进行现场振动测试并结合理论分析找出结构振动原因,同时对其运行状态安全性作出验算分析,为进一步进行结构减振控制研究及加固处理提供依据.
在城市地下老旧管涵探测过程中,传统探测技术不能实现探测定位功能.该文认为,遥控机器人+惯性定位+视频监控技术集成可以准确探测出地下管涵的内部情况和空间位置,摸清城市排水、排污脉情,为智慧城市建设作出贡献.首先,详细介绍地下管涵探测定位系统的原理与方案设计,然后,结合实例进行直线型路径轨迹、弯曲路径轨迹两种条件下的定位精度测试,以及视频监控性能测试.结果 发现,这一地下管涵探测定位系统,可实现对管涵内部的高清影像记录和管涵空间的测量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