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的协作通信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向"网络与系统"的框架转变,为增强认知能力、降低认知成本,协作手段成为必然。物理层链路技术面临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通过不同网络元素间的多维度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是下一阶段移动通信系统增强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背景信息和用户业务特征的广泛感知是智能化协作与联合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协作通信的结合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手机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催生了手机银行、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移动游戏、移动传媒等新的业务模式,并创造了诸如阿里巴巴般的经济神话。微信、手机
软件定义光网络  专题策划人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迟楠 教授  光通信网络领域在软件可编程方向发展迅速。在光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中,不同容量和频谱分配方案产生的可编程的光信号,通过光纤链路进行高速传输,已经成为了研究的关注热点。光SDN主要采用可重构的光分差复用器(ROADM)实现,或是利用光控制平台来互联动态切换的端到端波长链路。在下一代光骨干网络中,SDN具有重要地位,其关键技
多种类型的网络设备并存造成光网络严重异构化,且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成为阻碍光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针对大容量光网络异构互联及优化控管问题,对一些相关新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包括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异构多域大规模光网络广义控管架构、K随机最短路域间路由优化技术、基于"边缘环"的多域网络拓扑架构、路由重定向信令技术,以及异构多域光网络试验平台搭建等。
文章认为智能化云计算承载网应具备高速、快捷、保障、灵活等特性。为支持和实现这些特性,需引入虚拟感知、因特网数据中心(IDC)互联、IDC集群以及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技术。基于现有的运营商网络架构,文章认为可通过在不同网络层面和网络单元中新增或升级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设备和系统,调整网络组织和部署,实现网络智能能力的有效增强,从而加速现有网络架构向下一代高智能网络架构的演进。
文章认为由于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移动网络带来巨大压力,因此为移动用户提供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成为移动网络数据业务分流的重要手段。基于WLAN分流技术,文章分析了用于解决WLAN和移动网络业务连续性问题的新技术,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增强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无线接入网络/陆地无线接入网/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陆地无线接入网/增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陆地无线接入网(GERAN/UTRAN/
【本刊讯】中兴通讯宣布作为高级会员加入美国电力电子系统研究中心(CPES)发起的电源管理联通联盟(PMC),双方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陈杰与动力产品总经理
【本刊讯】2013年2月21日消息,GSMA公布了第十八届“全球移动大奖”的入围短名单,中兴通讯的i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600多个提案中脱颖而出,进入“无线智慧城市最佳创新”奖项的短名单,也是进入该短名单唯一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GSMA“全球移动大奖”是移动行业领域的最高奖项,由160多名评委共同打分评定,包括行业分析师、媒体、学者以及14家运营商的技术执行官。这是中兴通讯面向政府和
电视业务的传输网络已从有线电视网延伸到电信网、互联网,而相应的集成播控平台都是针对各自的业务需求建设而成,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与业务规范,不易管理与扩容。人工方式的内容审查和监控,难以适应三网融合形势下多样业务、海量内容的集成需求。现有的各自独立的播控平台难以支撑多内容、多业务提供商与多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业务协作运营,内容版权没有保护机制。文章提出建设三网融合下的集成播控平台,研究相关技术,从内容集成
针对现有3GPP标准中盲传输格式检测方案的性能不足,文章结合蚁群算法和融合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CDMA终端的盲传输格式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蚁群信息量记忆传输格式历史数据,对不同判据的可靠性程度进行加权融合。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在多应用场景下均明显提高了WCDMA终端中盲传输格式检测的可靠性。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未来互联网发展的焦点已经不再单纯是简单的接入,而是在此之上的多层次的、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增值服务。文章在分析了向未来互联网演进4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后,提出目前下一代互联网中重要的IPv6技术已经难以胜任向未来互联网演进的需要。文章强调未来互联网虽然存在着多个研究方向和热点,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因此对于未来互联网的研究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