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钟转到1909年10月26日,原日本首相、当时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保护国”——的实际统治者伊藤博文,抵达中国哈尔滨车站时(此行原是去进行对俄谈判的),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随后也被处死。多年以前有一部朝鲜电影《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讲的就是这一段故事。
在日本近代史上,伊藤博文是极其重要的人物。其人1841年出身农家,年轻时加入倒幕运动;明治新政府成立后,44岁那年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次年主持起草审议《明治宪法》。他还是日本对中国、朝鲜侵略政策的制定者,甲午战争的发动者;割取台湾,迫使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也都是他的“功劳”。1906年,他在当时的朝鲜汉城设立统监府,并自任首任统监。在任期间,他对朝鲜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朝鲜人民恨之入骨,故有安重根舍生取义对他行刺之举。
科幻电影中常用的思路之一就是“历史重来”——如果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就让历史重来以改变之。这个思路还可以活用:假想某个重要事件是另一种结局,比方说,如果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那么历史将会是怎样的呢?
日韩合拍的“抗日”历史——科学幻想电影《2009迷失记忆》一开头,是公元2009年的汉城——那时日本早已吞并了朝鲜,汉城是日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故事在朝鲜秘密抵抗组织和日本警方之间展开。
抵抗组织中有一个高级机密:某博物馆中有一件珍贵文物,是上古留下的一把月牙形石刀。如果谁能拿到那把石刀,就可以进入时空隧道,回到从前的某个时刻;如果在这个时刻干预历史,就有机会改变历史。
而这个有待改变的历史就是: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车站,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所以朝鲜后来终于被日本吞并。抵抗组织的计划就是要获取这把石刀,然后进入时空隧道,派人帮助安重根,让他在1909年10月26日那天能够击毙伊藤博文。如果做到这一点,历史就会改变,朝鲜就不会被日本吞并。
按照我们以前教科书上习惯的说法,总是将历史说成是有必然规律的。按照这种规律,也许朝鲜是必然要被日本统治若干年的,即使没有伊藤博文,也会有田中博文、山口博文之类的人来做成这件事的。这种观念并不是东方传统的观念,而是从西方传来的。
当然西方也有另一种历史观念,即所谓“克丽奥帕特拉的鼻子如果长一点……”这种观念承认历史发展中偶然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到极致,就是说如果克丽奥帕特拉的鼻子长一点,她就不那么美丽,就不会迷住凯撒和安东尼;凯撒和安东尼的下场就会改变,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就会改变,甚至整个世界历史都会改变。
《2009迷失记忆》当然是立足于后一种观念的。虽然拍电影不是写历史教科书,完全可以戏说,但是任何戏说、任何想象,实际上都必然从某种理论或观念中汲取思想资源,不存在彻底的天马行空和胡思乱想。以现有的历史知识来看,选择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事件,还是相当合理的,因为伊藤博文在历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此外,在我们通常的观念中,一个民族的复国大业,成就之路不外乎武装起义、宫廷政变、军事抵抗之类;而《2009迷失记忆》却将朝鲜民族的复国大业寄托在一个神秘文物——打开时空隧道的钥匙上,也是相当富有想象力的做法。伴随着对宝物的惊险争夺、神秘时间之门的打开、安重根千钧一发的那一枪等等,使得电影在观赏性方面颇为成功。
安重根那一天击毙伊藤博文与否,会对此后的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框架中是无法知道的,因为历史不可以重来。但是在科幻电影里,只要是人们能够想象出来的事情,都是可以发生的,这正是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
关于时间之门、时空隧道之类的观念,其实并不是科幻电影编导们的凭空想象,这类观念在西方有相当长久的传统。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神秘相见、“鬼车”(突然出现和消失的充满神秘色彩的车辆)之类的故事,长期以来一直既出现在态度严肃的报告中(但很容易被指责为伪科学),也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倪匡受到西方作品影响颇大的科幻小说,如《卫斯理》系列等,其中也经常出现这类题材(比如有一部小说就名为《鬼车》)。许多人相信,越过时间之门,与过去或未来的世界进行沟通是可能的。
而在现今的科学理论框架中,科学家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1917年发表的那个著名的引力场方程,就是这类想象力的基本温床。通过求解这个方程,许多令人惊异的景象开始展现出来。今天在科幻作品中常见的黑洞、镜像宇宙等观念,都是求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带来的结果,而“爱因斯坦一罗森桥”则是通往镜像宇宙的通道。最初,这个通道被认为是不可能通过的(一切物质都将在这个通道中被压碎)。然而,1936年R.克尔得出一个解,表明有可能存在着可以通过的“爱因斯坦一罗森桥”,这时它就变成了虫洞——通往另一宇宙的通道。如今不少科学家都相信,虫洞可以进行时间旅行,还能够通往不同的空间。
这种虫洞的观念,几乎就是电影《2009迷失记忆》中的时间之门,也就是电影《星门》中的那道神奇的星门。一过此门,就是另一个世界。与这种景象相对应的是所谓的“多世界”理论,认为人们在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中,会产生新的平行世界。这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多世界”景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希望——因为这样的话选择一个怎样的未来世界,就可以取决于人类自己(影片《回到未来》中博士对马丁说的话一“未来是不确定的”——就是此意)。而且,人类即使在一个世界中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已经灭亡,却仍有可能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存着。
在电影《2009迷失记忆》的结尾,抵抗组织的一位成员历经险阻,终于通过时间之门,回到1909年10月26日的哈尔滨车站,协助安重根击毙了伊藤博文。于是历史改变了——当这个成员重新回到公元2009年时,韩国已经是一个南北统一、繁荣强盛的大国,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带着孩子们参观安重根纪念馆,告诉孩子们:“他是为了我们民族献出生命的义士……”
在日本近代史上,伊藤博文是极其重要的人物。其人1841年出身农家,年轻时加入倒幕运动;明治新政府成立后,44岁那年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次年主持起草审议《明治宪法》。他还是日本对中国、朝鲜侵略政策的制定者,甲午战争的发动者;割取台湾,迫使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也都是他的“功劳”。1906年,他在当时的朝鲜汉城设立统监府,并自任首任统监。在任期间,他对朝鲜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朝鲜人民恨之入骨,故有安重根舍生取义对他行刺之举。
科幻电影中常用的思路之一就是“历史重来”——如果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就让历史重来以改变之。这个思路还可以活用:假想某个重要事件是另一种结局,比方说,如果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那么历史将会是怎样的呢?
日韩合拍的“抗日”历史——科学幻想电影《2009迷失记忆》一开头,是公元2009年的汉城——那时日本早已吞并了朝鲜,汉城是日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故事在朝鲜秘密抵抗组织和日本警方之间展开。
抵抗组织中有一个高级机密:某博物馆中有一件珍贵文物,是上古留下的一把月牙形石刀。如果谁能拿到那把石刀,就可以进入时空隧道,回到从前的某个时刻;如果在这个时刻干预历史,就有机会改变历史。
而这个有待改变的历史就是: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车站,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所以朝鲜后来终于被日本吞并。抵抗组织的计划就是要获取这把石刀,然后进入时空隧道,派人帮助安重根,让他在1909年10月26日那天能够击毙伊藤博文。如果做到这一点,历史就会改变,朝鲜就不会被日本吞并。
按照我们以前教科书上习惯的说法,总是将历史说成是有必然规律的。按照这种规律,也许朝鲜是必然要被日本统治若干年的,即使没有伊藤博文,也会有田中博文、山口博文之类的人来做成这件事的。这种观念并不是东方传统的观念,而是从西方传来的。
当然西方也有另一种历史观念,即所谓“克丽奥帕特拉的鼻子如果长一点……”这种观念承认历史发展中偶然事件的重要性,并且强调到极致,就是说如果克丽奥帕特拉的鼻子长一点,她就不那么美丽,就不会迷住凯撒和安东尼;凯撒和安东尼的下场就会改变,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就会改变,甚至整个世界历史都会改变。
《2009迷失记忆》当然是立足于后一种观念的。虽然拍电影不是写历史教科书,完全可以戏说,但是任何戏说、任何想象,实际上都必然从某种理论或观念中汲取思想资源,不存在彻底的天马行空和胡思乱想。以现有的历史知识来看,选择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事件,还是相当合理的,因为伊藤博文在历史上有其重要地位。
此外,在我们通常的观念中,一个民族的复国大业,成就之路不外乎武装起义、宫廷政变、军事抵抗之类;而《2009迷失记忆》却将朝鲜民族的复国大业寄托在一个神秘文物——打开时空隧道的钥匙上,也是相当富有想象力的做法。伴随着对宝物的惊险争夺、神秘时间之门的打开、安重根千钧一发的那一枪等等,使得电影在观赏性方面颇为成功。
安重根那一天击毙伊藤博文与否,会对此后的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现有的科学知识框架中是无法知道的,因为历史不可以重来。但是在科幻电影里,只要是人们能够想象出来的事情,都是可以发生的,这正是科幻电影的魅力所在。
关于时间之门、时空隧道之类的观念,其实并不是科幻电影编导们的凭空想象,这类观念在西方有相当长久的传统。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神秘相见、“鬼车”(突然出现和消失的充满神秘色彩的车辆)之类的故事,长期以来一直既出现在态度严肃的报告中(但很容易被指责为伪科学),也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倪匡受到西方作品影响颇大的科幻小说,如《卫斯理》系列等,其中也经常出现这类题材(比如有一部小说就名为《鬼车》)。许多人相信,越过时间之门,与过去或未来的世界进行沟通是可能的。
而在现今的科学理论框架中,科学家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1917年发表的那个著名的引力场方程,就是这类想象力的基本温床。通过求解这个方程,许多令人惊异的景象开始展现出来。今天在科幻作品中常见的黑洞、镜像宇宙等观念,都是求解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带来的结果,而“爱因斯坦一罗森桥”则是通往镜像宇宙的通道。最初,这个通道被认为是不可能通过的(一切物质都将在这个通道中被压碎)。然而,1936年R.克尔得出一个解,表明有可能存在着可以通过的“爱因斯坦一罗森桥”,这时它就变成了虫洞——通往另一宇宙的通道。如今不少科学家都相信,虫洞可以进行时间旅行,还能够通往不同的空间。
这种虫洞的观念,几乎就是电影《2009迷失记忆》中的时间之门,也就是电影《星门》中的那道神奇的星门。一过此门,就是另一个世界。与这种景象相对应的是所谓的“多世界”理论,认为人们在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中,会产生新的平行世界。这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多世界”景象,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希望——因为这样的话选择一个怎样的未来世界,就可以取决于人类自己(影片《回到未来》中博士对马丁说的话一“未来是不确定的”——就是此意)。而且,人类即使在一个世界中因为自己的过错而已经灭亡,却仍有可能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存着。
在电影《2009迷失记忆》的结尾,抵抗组织的一位成员历经险阻,终于通过时间之门,回到1909年10月26日的哈尔滨车站,协助安重根击毙了伊藤博文。于是历史改变了——当这个成员重新回到公元2009年时,韩国已经是一个南北统一、繁荣强盛的大国,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带着孩子们参观安重根纪念馆,告诉孩子们:“他是为了我们民族献出生命的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