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与“低碳”有无关系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有关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问题闹得国际社会沸沸扬扬。欧盟想以此举扮演全球环保先锋的角色,充当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捍卫者”,占领国际气候问题的“道德高地”。为此,“碳排”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保护地球环境与“碳排”究竟有无关系?环保就必须“低碳”吗?
  人们一提到环保就会联系到“低碳”、“减排”,是因为人们认为,气候变暖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挑战,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因此,环保就必须“低碳”。实际上,这是个巨大的误区,环保与“碳排”没有必然联系,环保不等于低碳。强调环保必须“低碳”,其实质是某些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为了阻遏其他国家发展而精心设计的战略陷阱和圈套,是国际政治斗争与国家利益较量的新型表现形式,其核心本质是所谓的“气候政治学”。
  
  变暖还是变冷
  
  这个判断基于以下两点事实与推论。
  首先,气候变化是地球长周期行为,未来全球气候是否变暖尚无定论。根据地球物理学家与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是个长周期的历史进程,全球气温一直在冷暖之间轮回,而且这种轮回的周期很长,短时期内很难做出科学的判断,因此,地球未来到底是变暖还是趋寒,目前还无定论。现在主流观点都认为未来全球气候将变暖,但实际上,变暖只是一种观点,尤其是代表某些欧洲学者的观点。另一种观点则相反,他们认为未来全球气候将变冷。例如,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观测总台宇宙研究室主任比布洛·阿卜杜萨马托夫研究认为,未来全球气候不是变暖,而是趋寒,目前正处于全球变冷前的一个过渡期。他认为,从2015年起,全球气温将开始缓慢下降,新一轮的严寒将出现在2055~2060年。另据俄罗斯科学家尼古拉·多布列佐夫研究指出,北极冰层增减周期显示,全球变暖是“神话”,根据当前气候周期趋势,他认为本世纪末地球将可能进入全球性寒冷时期。另外,2008年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科学家通过研究太阳风活动规律,也曾预测全球气候即将变冷。因此有人认为,2010年以来北半球的严冬其实正是全球趋寒的一个信号,它表明全球变暖趋势正在停止,地球将进入“小冰河期”。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是海洋运行模态与太阳活动周期,“碳排”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根据德国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的研究,海水温度的自然循环周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海洋处于“暖模态”时,全球气温就会上升,当海洋处于“冷模态”时,全球气温就会下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莱恩和林特也持相似观点,他们认为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中73%是海洋因素。其它则与太阳风活动规律有关,例如,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与到达大气层上部的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当太阳活动处于最低值时,气候就会变冷,在人类过去的7500年间,类似的寒冷时期出现过18次,我们即将面临的是第19次。另外,二氧化碳等气体固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但那只可能发生在大城市等局部人口和建筑密集区,全球不大可能发生温室效应,因为二氧化碳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微不足道(仅约占0.054%),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还不到大气二氧化碳的1%,因此人类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非常有限。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林德森也指出,未来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即使其浓度超过目前(380ppm)的3倍,达到1000ppm时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因此,可以说,碳排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
  
  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国与国
  
  国际气候变化问题,表面上看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碳排”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盟)欲以“气候变化”为由,要求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承担起与其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能力不相称的义务,以此牵制其他国家的发展。同时,则欲凭借其掌握的“低碳”生产技术来获得巨额利润,发展所谓的“绿色经济”,重新占领世界经济的制高点。所以,欧盟国家才如此高度强调“碳排”问题,在航空碳税方面特别积极。
  我们深知地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地球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环保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但是,环保与“低碳”没有关系,环保不一定要“低碳”。我们在制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时,要谨慎西方国家“气候政治学”的陷阱,科学评估那些让发展中国家付出高额发展成本的所谓“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其他文献
缅甸第二届大选将于今年10月底、11月初进行,自去年10月底缅甸选举委员会宣布这一决定后,缅甸各派政治力量就进入了躁动期,眼下国内的政治斗争日趋白热化。  围绕大选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截至目前,已有71个政党决定参加大选,比2010年时的37个增加了差不多一倍。估计在选前还有一批政党的注册申请将得到批准。关于大选,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哪个政党将获得最多的议席,二是谁将成为缅甸下一任总统。关
观察中美关系,总是容易被纷繁变化的现实所干扰。从奥巴马政府刚上任时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蜜月期”,到近年来中美在南海“单挑”式的军事力量展示,再到随着美国大选、台湾领导人换届、朝鲜核政策等因素的进一步变化,中美关系接下来的走势愈加晦昧不清。面对快速变化的现实,对中美关系的判断有两种常见的理论:一种是“钟摆论”。它较乐观地把中美关系看作一个周期循环,“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美国的对华政策完全
【智】《美洲经济》2016年5/6月  委内瑞拉石油部长兼国家石油公司总裁皮诺近日表示,即将与全球最大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达成业务拓展协议。而就在今年4月,该公司刚刚宣布,由于运营成本过高,委政府拖欠债务等原因,中止部分在委业务。  早在2013年,公司就曾在债务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向委国家石油公司贷款10亿美元,用于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油田的开发合作。然而,由于委近年来经济衰退、货币贬值,公司20
【印】《前线》2016年6月10日  5月11日,孟加拉国伊斯兰大会党最高领导人尼扎米因战争罪被处以绞刑。2014年,孟司法部门指控其在孟加拉独立战争期间支持亲巴基斯坦组织,犯下战争罪,罪名为“屠杀、强奸和酷刑”。1971年,时称“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国发动独立战争,联手印度对抗“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2010年起开始“战争罪审判”,迄今已宣判28人有罪,其中五人被判处死刑,而尼扎米
欧盟通过征收航空碳关税,以“气候变化”之名在国际政治领域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毫无疑问会为进行中的国际气候谈判带来新的变数和难度。  刺痛世界神经的“碳关税”  2012年伊始,在寒冷、干燥的空气里,充斥着中国和欧盟在气候谈判桌上的“火药味儿”。  矛盾的引子源于欧盟决定于2012年开征航空碳排放费。2011年12月,欧洲法院驳回美国空运业四方提出的诉讼,最终裁定即将实施的欧盟征收航空碳排放费(即所谓
共和党
期刊
葛小伟(PETER HAYS GRIES)是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中关系研究所主任、国际关系与地域研究系教授,在政治心理学研究和意识形态对对外政策的影响方面颇有造诣,代表作《美国外交的政治:意识形态怎样分化自由和保守主义者的外交观》(The Politic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How Ideology Divides Liberals and Conservat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月2~5日访问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英国,为将于5月底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做准备。此次西欧之行,安倍利用打击恐怖主义、经济复苏等全球问题拉拢欧洲国家,希望领导人们在七国集团峰会上发出一致声音。此访虽显露出“凝聚共识”的姿态,却鲜有实质进展,甚至遭到多方质疑。5月4日,安倍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双方就如何刺激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形成一致意见。5月5日,安倍在伦敦访问时,敦促英
印度有位爱自拍的总理,但印度人在自拍时却不注意安全。据美国媒体报道,去年全球因自拍而导致死亡的人数达27人,其中有一半都在印度。    据悉,一些印度人在飞驰而来的火车前、船上、悬崖边或陡峭的运河岸上自拍时导致死亡。去年9月,一名日本游客在泰姬陵前自拍时摔下楼梯,造成头部严重受伤。今年1月9日,三名女孩在班德拉岩石层叠的地方自拍时被卷入阿拉伯海。事故发生之后,警察在该景点确认了多个非自拍区,并可能
观察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台湾岛内政经发展主线,“新南向”无疑成为备受关注的关键词。“南向政策”并非蔡英文当局首创,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李登辉及陈水扁在执政时期就曾先后竭力推动,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南向”至今仍是当年呼应当局政策前往东南亚等地投资但最终铩羽而归的台商挥之不去的阴霾。基于过去失败的惨痛教训,规避“南向”似乎应成为蔡英文当局的理性选择。但现实是,蔡当局又再次扛起“南向政策”的大旗,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