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劳动竞赛始终为推动改革开放和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起着“推进器”的作用。在新时期,如何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不断赋予新方法、新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劳动竞赛,把职工群众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这一主题上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 劳动竞赛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
劳动竞赛起源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提出组织竞赛来吸引群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列宁说:“组织竞赛在苏维埃政权的经济任务中应当占有显著的地位,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竞赛应该是我们的一项最重要而又最有成效的改造社会的任务。”从此,劳动竞赛便一路走过来,见证了一个个时代,涌现了一批批模范人物。应该说,劳动竞赛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职工群众劳动积极性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深刻认识劳动竞赛存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㈠劳动竞赛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管理不仅是计划、指导、监督,更主要的是组织、协调和联系,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直接对象的一种组织方式。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特殊的竞争环境里,必然引发出一种特殊的竞争心理状态,由此会产生一种或多种不同于平时环境里的特殊效果。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劳动者来说,劳动竞赛可以满足他们两种需求,一是能力需求,二是精神需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有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依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是人的本性,有能力的人就更需要一个平台来让他们施展、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容易造就先进人物,有利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竞赛就是依据人的多层次需求原理,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制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考核评比和总结表彰等具体环节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它熔人、财、物、思想、行为管理为一炉,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群体效应,是名副其实的职工群众科学管理方式。
㈡劳动竞赛是企业工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责的有效实现形式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的组织性质决定了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手段和方式应多元化。1995年,鞍鋼被亏损的乌云笼罩着,公司买原料都要向职工借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工会组织开展了“清仓挖潜,修旧利废,大力降低成本,争做孟泰式职工”的双增双节活动,充分挖掘了职工的潜能,为企业摆脱困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的实践证明,劳动竞赛既能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到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建功立业的实践之中,同时又履行了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既较好地摆正了“服务大局”和维护权益的关系,又有利于两项工作同时并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 劳动竞赛所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由于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劳动竞赛也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的竞争意识日趋增强,大家更加关注竞争能力和竞争结果,对开展劳动竞赛日趋淡化。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⑴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竞争,不讲竞赛,对开展竞赛没有积极性。⑵认为随着企业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的劳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干活拿钱,不干没钱,开展劳动竞赛实际意义不大。
竞赛内容上的不适应。劳动竞赛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竞赛的内容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为:⑴注重赛速度、数量,忽视赛效益、质量。⑵注重赛经验、体力,忽视赛科学、技能。⑶注重在一线、生产人员中赛,忽视在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中赛。⑷注重赛生产过程,忽视赛经营管理过程。
竞赛形式上的不适应。劳动竞赛作为一项独特的群众生产运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从整体上说,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行政命令式的多,企业自觉主动式的少;二是群众运动式的多,立足岗位成才式的少;三是固定、重复式的多,创新式的少;四是形式主义的多,结合实际的少。
激励方式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激励制度不健全,激励方式、标准和程序没有形成制度,人为的因素比较多;二是偏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奖励;三是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标准弹性大,很大程度上是轮流“坐庄”。
针对劳动竞赛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模糊认识,应该从加强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入手,有效地发挥劳动竞赛的作用。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使劳动竞赛的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监督系统、考评系统和奖励系统都成为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要因人因地制宜开展劳动竞赛。开展劳动竞赛是为了解决生产当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就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挖掘大家的潜能和创造力,力争全员参赛。在具体组织上,可以分类进行,使竞赛在同类人员、在有可比性的群体之间展开,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也便于进行考核。开展劳动竞赛还要注意发现和培养骨干,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劳动竞赛就容易发动,组织起来也会顺利得多。
二要协调好与劳动竞赛有关的各种关系。劳动竞赛是在企业的大环境中开展的,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劳动竞赛的顺利进行。劳动竞赛一定要取得党政工团各级领导的支持,特别是要取得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此外,还要取得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劳动竞赛要与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劳动竞赛更合理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保证了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在竞赛中得到落实。 三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劳动竞赛多是围绕某些点来展开的,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劳动竞赛必须与企业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选点,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出对企业整体工作有突破意义的点,并善于发挥这个点的辐射作用,以求更大的效果。
四要統筹好劳动竞赛的全过程。从过程性来讲,劳动竞赛都有组织发动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总结阶段,这就要求开展劳动竞赛必须进行全过程筹划、全过程管理。不应只是提出设想、拿出方案,就坐等收获,还要跟踪竞赛的全过程,注意信息反馈,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注意解决活动中“重视两头,忽视中间”、“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实行动态运筹和管理。
三、勇于创新,大敢实践,实现劳动竞赛的转型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劳动竞赛在新时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各级工会不仅要创新劳动竞赛的理念,还要创新劳动竞赛的抓手,及时完成转型,使劳动竞赛走上从认识到实践、从创新到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㈠找准传统优势与时代发展的“融合点”,实现劳动竞赛新转型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追求目标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传统的劳动竞赛工作思路、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竞赛是以统一的、大型的、体力型的居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竞赛应更强调个性、针对性和实事求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竞赛的目标和方式也应有所变化。新时期的劳动竞赛的内容应该包括:智力型,强调科技、技术改进;开发型,强调创新、新产品的研发,不守旧;实用型,强调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型”,体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目标由“物”提升到“人”的全新理念。
新时期劳动竞赛应在继承中求发展,做到“五个转变”。组织形式从注重阶段突击型向常态长效型转变,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贡献力由单一的劳动、体力型向管理、智力型转变,特别是围绕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动员一线职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竞赛范围由偏重一线型向全员参与型转变;竞赛目标应由追求生产指标型向生产经营、效益型转变;激励机制从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充分体现利益公平原则,保持劳动竞赛的内在驱动力。
㈡找准企业发展与劳动竞赛的“纽结点”,推动劳动竞赛的创新发展
21世纪世界钢铁业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市场竞争既是资本、技术、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关键在于职工队伍的
素质和创新能力。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就是要以创新为灵魂,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工程”的关系,通过劳动竞赛实现这两个工程的良性互动,助推企业发展。
1、创新劳动竞赛形式,提高职工群众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创新劳动竞赛的基本要求是不拘一格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多层次、大跨度、多形式、宽覆盖地将劳动竞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提高劳动竞赛的吸引力。
近几年,鞍钢开展劳动竞赛注重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条主线,通过在重点工程开展攻关立功竞赛、在科技领域开展新产品开发竞赛、在销售系统开展促销保供竞赛,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更好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创新劳动竞赛内容,提高企业和职工创新意识和能力。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内容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降本增效组织职工开展对标擂台赛、技术攻关、技术发明和提合理化建议等科技型劳动竞赛;围绕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素质型建功立业活动,使劳动竞赛成为激发职工自觉为企业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广阔舞台。
3、创新劳动竞赛激励体系,保持劳动竞赛旺盛的生命力。应建立一套“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情感满足”相结合的新的激励机制,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要尊重广大职工在劳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职工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除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外,还要为他们学习深造创造条件。
总之,劳动竞赛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群众工作,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竞赛的内涵也将更加丰富。金钱、权力、法律对人的约束、激励是有限度的,而人的潜力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内容,创造新形式,使劳动竞赛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一、 劳动竞赛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替代性
劳动竞赛起源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提出组织竞赛来吸引群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列宁说:“组织竞赛在苏维埃政权的经济任务中应当占有显著的地位,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竞赛应该是我们的一项最重要而又最有成效的改造社会的任务。”从此,劳动竞赛便一路走过来,见证了一个个时代,涌现了一批批模范人物。应该说,劳动竞赛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职工群众劳动积极性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深刻认识劳动竞赛存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㈠劳动竞赛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现代企业管理不仅是计划、指导、监督,更主要的是组织、协调和联系,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直接对象的一种组织方式。心理学家认为,人在特殊的竞争环境里,必然引发出一种特殊的竞争心理状态,由此会产生一种或多种不同于平时环境里的特殊效果。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劳动者来说,劳动竞赛可以满足他们两种需求,一是能力需求,二是精神需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有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依次是安全需求、社交需求,高层次的需求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是人的本性,有能力的人就更需要一个平台来让他们施展、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容易造就先进人物,有利生产力的提高。劳动竞赛就是依据人的多层次需求原理,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制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考核评比和总结表彰等具体环节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它熔人、财、物、思想、行为管理为一炉,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群体效应,是名副其实的职工群众科学管理方式。
㈡劳动竞赛是企业工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责的有效实现形式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的组织性质决定了工会是广大职工群众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的手段和方式应多元化。1995年,鞍鋼被亏损的乌云笼罩着,公司买原料都要向职工借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我们工会组织开展了“清仓挖潜,修旧利废,大力降低成本,争做孟泰式职工”的双增双节活动,充分挖掘了职工的潜能,为企业摆脱困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的实践证明,劳动竞赛既能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到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等建功立业的实践之中,同时又履行了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基本职责。工会组织既较好地摆正了“服务大局”和维护权益的关系,又有利于两项工作同时并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 劳动竞赛所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由于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劳动竞赛也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的竞争意识日趋增强,大家更加关注竞争能力和竞争结果,对开展劳动竞赛日趋淡化。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⑴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讲竞争,不讲竞赛,对开展竞赛没有积极性。⑵认为随着企业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的劳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干活拿钱,不干没钱,开展劳动竞赛实际意义不大。
竞赛内容上的不适应。劳动竞赛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劳动竞赛的内容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主要表现为:⑴注重赛速度、数量,忽视赛效益、质量。⑵注重赛经验、体力,忽视赛科学、技能。⑶注重在一线、生产人员中赛,忽视在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中赛。⑷注重赛生产过程,忽视赛经营管理过程。
竞赛形式上的不适应。劳动竞赛作为一项独特的群众生产运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从整体上说,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行政命令式的多,企业自觉主动式的少;二是群众运动式的多,立足岗位成才式的少;三是固定、重复式的多,创新式的少;四是形式主义的多,结合实际的少。
激励方式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激励制度不健全,激励方式、标准和程序没有形成制度,人为的因素比较多;二是偏重精神激励,忽视物质奖励;三是评价方法不科学,评价标准弹性大,很大程度上是轮流“坐庄”。
针对劳动竞赛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模糊认识,应该从加强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入手,有效地发挥劳动竞赛的作用。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使劳动竞赛的信息系统、决策系统、指挥系统、监督系统、考评系统和奖励系统都成为高效运行的有机整体。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要因人因地制宜开展劳动竞赛。开展劳动竞赛是为了解决生产当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就要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挖掘大家的潜能和创造力,力争全员参赛。在具体组织上,可以分类进行,使竞赛在同类人员、在有可比性的群体之间展开,这样有利于公平竞争,也便于进行考核。开展劳动竞赛还要注意发现和培养骨干,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劳动竞赛就容易发动,组织起来也会顺利得多。
二要协调好与劳动竞赛有关的各种关系。劳动竞赛是在企业的大环境中开展的,与企业的各个部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劳动竞赛的顺利进行。劳动竞赛一定要取得党政工团各级领导的支持,特别是要取得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此外,还要取得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劳动竞赛要与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劳动竞赛更合理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保证了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民主权利在竞赛中得到落实。 三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劳动竞赛多是围绕某些点来展开的,要抓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劳动竞赛必须与企业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要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选点,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找出对企业整体工作有突破意义的点,并善于发挥这个点的辐射作用,以求更大的效果。
四要統筹好劳动竞赛的全过程。从过程性来讲,劳动竞赛都有组织发动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总结阶段,这就要求开展劳动竞赛必须进行全过程筹划、全过程管理。不应只是提出设想、拿出方案,就坐等收获,还要跟踪竞赛的全过程,注意信息反馈,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注意解决活动中“重视两头,忽视中间”、“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实行动态运筹和管理。
三、勇于创新,大敢实践,实现劳动竞赛的转型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劳动竞赛在新时期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各级工会不仅要创新劳动竞赛的理念,还要创新劳动竞赛的抓手,及时完成转型,使劳动竞赛走上从认识到实践、从创新到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㈠找准传统优势与时代发展的“融合点”,实现劳动竞赛新转型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追求目标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传统的劳动竞赛工作思路、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计划经济时代的劳动竞赛是以统一的、大型的、体力型的居多,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竞赛应更强调个性、针对性和实事求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竞赛的目标和方式也应有所变化。新时期的劳动竞赛的内容应该包括:智力型,强调科技、技术改进;开发型,强调创新、新产品的研发,不守旧;实用型,强调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才型”,体现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目标由“物”提升到“人”的全新理念。
新时期劳动竞赛应在继承中求发展,做到“五个转变”。组织形式从注重阶段突击型向常态长效型转变,把劳动竞赛的机制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和目标管理,贯穿企业生产全过程;贡献力由单一的劳动、体力型向管理、智力型转变,特别是围绕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动员一线职工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为技术创新建功立业;竞赛范围由偏重一线型向全员参与型转变;竞赛目标应由追求生产指标型向生产经营、效益型转变;激励机制从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充分体现利益公平原则,保持劳动竞赛的内在驱动力。
㈡找准企业发展与劳动竞赛的“纽结点”,推动劳动竞赛的创新发展
21世纪世界钢铁业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市场竞争既是资本、技术、产品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关键在于职工队伍的
素质和创新能力。新时期的劳动竞赛就是要以创新为灵魂,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为载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工程”的关系,通过劳动竞赛实现这两个工程的良性互动,助推企业发展。
1、创新劳动竞赛形式,提高职工群众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创新劳动竞赛的基本要求是不拘一格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多层次、大跨度、多形式、宽覆盖地将劳动竞赛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提高劳动竞赛的吸引力。
近几年,鞍钢开展劳动竞赛注重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条主线,通过在重点工程开展攻关立功竞赛、在科技领域开展新产品开发竞赛、在销售系统开展促销保供竞赛,发挥各类人才的优势,更好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创新劳动竞赛内容,提高企业和职工创新意识和能力。新时期劳动竞赛的内容要注重以人为本,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创新、创先、创优。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新产品开发、降本增效组织职工开展对标擂台赛、技术攻关、技术发明和提合理化建议等科技型劳动竞赛;围绕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素质型建功立业活动,使劳动竞赛成为激发职工自觉为企业建功立业的有效载体,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广阔舞台。
3、创新劳动竞赛激励体系,保持劳动竞赛旺盛的生命力。应建立一套“物质奖励、精神鼓励、情感满足”相结合的新的激励机制,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激励。要尊重广大职工在劳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按其创造的效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与职工的晋级、评定职称挂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除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授予荣誉称号外,还要为他们学习深造创造条件。
总之,劳动竞赛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群众工作,也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劳动竞赛的内涵也将更加丰富。金钱、权力、法律对人的约束、激励是有限度的,而人的潜力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内容,创造新形式,使劳动竞赛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