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爷爷给自己立下了3条规则:不溺爱、不越位、不在孩子面前与父母意见不一。3年时间,为了留下孙子的成长印迹,吴大勇写下了千篇“带孙日记”。
在湖北宜昌市,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为了让儿子和儿媳安心工作,从孙子出牛第一天起,就主动揽下了照顾孩子的责任。但两代人之间难免产牛育儿冲突,为此,这位聪明的爷爷吴大勇给自己立下了3条规则:不溺爱、不越位、不在孩子面前与父母意见不一。3年时间,为了留下孙子的成长印迹,吴大勇写下了千篇“带孙日记”。近日,这本饱含浓浓亲情的《吴晟可日记:婴儿时期》顺利出版,被很多人誉为“带孙教科书”。
家有孙儿,老人书写“带孙日记”
2014年6月23日,家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的吴大勇当爷爷了,吴大勇和老伴儿黄永香都退休了,他们早就跟儿子吴量和儿媳梅炀商量好,等孙子出牛后,他们帮着照顾孩子,好让他们安心工作。公婆的细致体贴让梅炀很感动,但欣慰之余,她心里禁不住有几分担忧。很多由老人带大的孩子都存在娇惯、牛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她很怕孩子养成小良习惯,长大了难以改正。
看出了儿媳的担忧,吴大勇对她说:“我们年纪大了,很多育儿观念跟不上你们年轻人,但我和你妈都愿意去学,有任何问题咱们随时交流。虽然我们疼爱可可,但为了孩子以后好,我们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溺爱他。”同时,吴大勇还宣布,他要坚持写“带孙日记”,3年做一个总结,一直写到他18岁。这么做,一来是为了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二来是儿子、儿媳白天要上班,没法时刻陪伴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一起分享孩子的“呆萌瞬间”。很快,梅炀产假结束开始上班,吴大勇和黄永香正式上任,两人早就分工好,一个看护孩子,一个做家务。早上,给孩子喂完奶,黄永香开始打扫卫牛,吴大勇带着孩子去楼下散步。没想到到了楼下,可可显得很焦躁,一直哭个不停,可一抱回家,孩子立马不哭了,等再抱他下楼的时候,他又故技重演。
晚上,吴大勇跟儿媳聊起了这事,吴大勇总觉得可可的哭闹另有原因。第二天,吴大勇向小区里其他经验丰富的爷爷奶奶们求教,有人告诉他:“孩子几个月时,眼睛的能见距离比之前要远很多,可能是猛然看到陌生的场景有些害怕。”吴大勇这才恍然大悟。打那以后每次下楼前,路上遇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他都会耐心地跟可可说,几天之后,可可的情绪果真比之前稳定了很多。可可的这些变化,让吴大勇很开心,他在日记里写道:“有些人觉得小孩儿变得比之前爱哭,就是学坏了,其实不然,孩子对外界感到害怕恐惧,一冶恰说明他的空间感变大了,是成长的信号,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晚上看到公公写的日记,梅炀很感动:“爸爸,没想到你比我们还有耐心,而且懂得这么多育儿知识!”吴大勇不好意思地笑了:“可可出牛后,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也听了不少育儿专家的讲座,听得多了自然懂得一些。”
孩子鬼灵精,“一个方针”政策不能改
可可一岁后,全家人开始关注他的智力开发。在此之前,吴大勇便开始有意识地给孩子背诵一些古诗词或者唱一些儿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希望能增加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给孩子讲讲古诗让他背诵。但梅炀觉得,孩子3岁之前,主要是培养好习惯和想象力、创造力,至于背古诗、儿歌,不能过早硬性教授。虽然儿媳的话有道理,可吴大勇还是觉得应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不然为什么有些幼儿园在孩子入学的时候,会考察孩子的知识储备,比如会背多少诗、会不会跳舞等,如果别人都会,就可可不会,他会不会自卑? 虽然和儿媳有小同的意见,但吴大勇没有在可可面前争执。在孩子出生前,他们就已经达成“协议”,在孩子面前,大人们的言行要保持统一,小然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所以等可可睡着后,吴大勇才和儿子、儿媳聊起了这事。吴量告诉父亲:“孩子现在太小,古诗可以给他听听,但不适合硬性背诵,大人小用说得过多,而是让他自己去感受和体会。孩子的教育不用急,让他慢慢长大。”怕公公小理解,梅炀解释道:“过早教授知识容易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不如让他自己去感知世界,比如看看树是什么颜色?叶子为什么会动?风从哪里来的?这些思考远远比您给他讲很多东西更有意义。”听了梅炀的解释,吴大勇似乎明白了点儿。可可会走后,麻烦开始小断,不仅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更是避免不了磕磕碰碰。一天晚上,梅炀下班回家,看见可可头上碰了一块青。婆婆告诉她,下午,她正在给可可倒水喝,孩子没站稳,磕到了桌子角上。虽然心疼,但梅炀还是安慰婆婆:“孩子嘛,磕磕碰碰是常事,摔摔打打才能长大。”听见儿媳这么说,吴大勇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吴量笑着告诉父母:“以后可可要是摔倒了,只要摔得不重,尽量让他自己爬起来。”说完,他拉着可可的手,走到桌子旁边,轻声说:“可可,今天你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你疼了,桌子也疼了,咱们来给桌子道个歉,下次可要注意喽。”可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小手轻轻摸了摸桌角,似乎在跟桌子道歉。
快乐最重要,“带孙日记”火爆网络
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可可慢慢成长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特别机灵,家里不管谁不开心,他都能哄得你开怀大笑。
因为平时很忙,周末梅炀就全心全意陪孩子,很快一上午就过去了,可可没有玩儿够,不肯吃午饭,还要妈妈陪着玩儿。梅炀耐心地对他说:“可可,现在是吃饭时间,我们需要先把饭吃了。”但是可可不听,还和妈妈赌气:“我要妈妈喂我吃,不喂我就不吃!”虽然平时工作繁忙,宠溺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梅炀从不任由孩子随着性子来,她语气平静而严肃地对可可说:“妈妈可以陪你玩儿,但前提是你必须自己把饭吃了。”
见妈妈不同意,可可又去投靠爷爷,希望爷爷帮他说句话。没想到,爷爷和奶奶早就“躲”进另外一间屋子了。最终,可可只能自己把饭吃了。看着孩子委屈的小脸,吴大勇偷偷笑了,孩子就是个鬼灵精,一旦知道有人帮他,便会变得肆无忌惮,所以他和家人早就沟通好,儿子、儿媳管孩子时,他们绝不插手,同样,他们指正孩子错误时,儿子、儿媳也不会多言。2017年2月,可可两岁半了,梅炀想把孩子送進托儿班。吴大勇虽然不i舍,但还是听从了儿媳的意见,毕竟在育儿这件事上,他们只是辅助,儿子、儿媳才是主导。
2017年6月25日,可可3岁了,这3年时间,吴大勇共写下了47万字、11OO多篇“带孙日记”,其中有生活的琐事,有可可的萌言萌语,也有育儿的感悟。朋友们知道吴大勇为孙子写千篇日记的事后,都为他点赞,并把这事上传到了朋友圈。一时间,“带孙日记”迅速火爆网络。吴大勇说:“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作为年轻人,要懂得尊重、理解和信任父母;作为老人,要放下架子,虚心一些,小要觉得自己是长辈就听不进意见。有什么事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关系。”
据《婚姻与家庭》整理
在湖北宜昌市,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为了让儿子和儿媳安心工作,从孙子出牛第一天起,就主动揽下了照顾孩子的责任。但两代人之间难免产牛育儿冲突,为此,这位聪明的爷爷吴大勇给自己立下了3条规则:不溺爱、不越位、不在孩子面前与父母意见不一。3年时间,为了留下孙子的成长印迹,吴大勇写下了千篇“带孙日记”。近日,这本饱含浓浓亲情的《吴晟可日记:婴儿时期》顺利出版,被很多人誉为“带孙教科书”。
家有孙儿,老人书写“带孙日记”
2014年6月23日,家住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的吴大勇当爷爷了,吴大勇和老伴儿黄永香都退休了,他们早就跟儿子吴量和儿媳梅炀商量好,等孙子出牛后,他们帮着照顾孩子,好让他们安心工作。公婆的细致体贴让梅炀很感动,但欣慰之余,她心里禁不住有几分担忧。很多由老人带大的孩子都存在娇惯、牛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她很怕孩子养成小良习惯,长大了难以改正。
看出了儿媳的担忧,吴大勇对她说:“我们年纪大了,很多育儿观念跟不上你们年轻人,但我和你妈都愿意去学,有任何问题咱们随时交流。虽然我们疼爱可可,但为了孩子以后好,我们会尽量克制自己,不去溺爱他。”同时,吴大勇还宣布,他要坚持写“带孙日记”,3年做一个总结,一直写到他18岁。这么做,一来是为了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二来是儿子、儿媳白天要上班,没法时刻陪伴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一起分享孩子的“呆萌瞬间”。很快,梅炀产假结束开始上班,吴大勇和黄永香正式上任,两人早就分工好,一个看护孩子,一个做家务。早上,给孩子喂完奶,黄永香开始打扫卫牛,吴大勇带着孩子去楼下散步。没想到到了楼下,可可显得很焦躁,一直哭个不停,可一抱回家,孩子立马不哭了,等再抱他下楼的时候,他又故技重演。
晚上,吴大勇跟儿媳聊起了这事,吴大勇总觉得可可的哭闹另有原因。第二天,吴大勇向小区里其他经验丰富的爷爷奶奶们求教,有人告诉他:“孩子几个月时,眼睛的能见距离比之前要远很多,可能是猛然看到陌生的场景有些害怕。”吴大勇这才恍然大悟。打那以后每次下楼前,路上遇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他都会耐心地跟可可说,几天之后,可可的情绪果真比之前稳定了很多。可可的这些变化,让吴大勇很开心,他在日记里写道:“有些人觉得小孩儿变得比之前爱哭,就是学坏了,其实不然,孩子对外界感到害怕恐惧,一冶恰说明他的空间感变大了,是成长的信号,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晚上看到公公写的日记,梅炀很感动:“爸爸,没想到你比我们还有耐心,而且懂得这么多育儿知识!”吴大勇不好意思地笑了:“可可出牛后,我看了很多育儿的书,也听了不少育儿专家的讲座,听得多了自然懂得一些。”
孩子鬼灵精,“一个方针”政策不能改
可可一岁后,全家人开始关注他的智力开发。在此之前,吴大勇便开始有意识地给孩子背诵一些古诗词或者唱一些儿歌,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希望能增加这方面的知识,比如给孩子讲讲古诗让他背诵。但梅炀觉得,孩子3岁之前,主要是培养好习惯和想象力、创造力,至于背古诗、儿歌,不能过早硬性教授。虽然儿媳的话有道理,可吴大勇还是觉得应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不然为什么有些幼儿园在孩子入学的时候,会考察孩子的知识储备,比如会背多少诗、会不会跳舞等,如果别人都会,就可可不会,他会不会自卑? 虽然和儿媳有小同的意见,但吴大勇没有在可可面前争执。在孩子出生前,他们就已经达成“协议”,在孩子面前,大人们的言行要保持统一,小然孩子不:知道听谁的。所以等可可睡着后,吴大勇才和儿子、儿媳聊起了这事。吴量告诉父亲:“孩子现在太小,古诗可以给他听听,但不适合硬性背诵,大人小用说得过多,而是让他自己去感受和体会。孩子的教育不用急,让他慢慢长大。”怕公公小理解,梅炀解释道:“过早教授知识容易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不如让他自己去感知世界,比如看看树是什么颜色?叶子为什么会动?风从哪里来的?这些思考远远比您给他讲很多东西更有意义。”听了梅炀的解释,吴大勇似乎明白了点儿。可可会走后,麻烦开始小断,不仅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更是避免不了磕磕碰碰。一天晚上,梅炀下班回家,看见可可头上碰了一块青。婆婆告诉她,下午,她正在给可可倒水喝,孩子没站稳,磕到了桌子角上。虽然心疼,但梅炀还是安慰婆婆:“孩子嘛,磕磕碰碰是常事,摔摔打打才能长大。”听见儿媳这么说,吴大勇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吴量笑着告诉父母:“以后可可要是摔倒了,只要摔得不重,尽量让他自己爬起来。”说完,他拉着可可的手,走到桌子旁边,轻声说:“可可,今天你不小心碰到了桌子,你疼了,桌子也疼了,咱们来给桌子道个歉,下次可要注意喽。”可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小手轻轻摸了摸桌角,似乎在跟桌子道歉。
快乐最重要,“带孙日记”火爆网络
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可可慢慢成长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特别机灵,家里不管谁不开心,他都能哄得你开怀大笑。
因为平时很忙,周末梅炀就全心全意陪孩子,很快一上午就过去了,可可没有玩儿够,不肯吃午饭,还要妈妈陪着玩儿。梅炀耐心地对他说:“可可,现在是吃饭时间,我们需要先把饭吃了。”但是可可不听,还和妈妈赌气:“我要妈妈喂我吃,不喂我就不吃!”虽然平时工作繁忙,宠溺孩子的时间不多,但梅炀从不任由孩子随着性子来,她语气平静而严肃地对可可说:“妈妈可以陪你玩儿,但前提是你必须自己把饭吃了。”
见妈妈不同意,可可又去投靠爷爷,希望爷爷帮他说句话。没想到,爷爷和奶奶早就“躲”进另外一间屋子了。最终,可可只能自己把饭吃了。看着孩子委屈的小脸,吴大勇偷偷笑了,孩子就是个鬼灵精,一旦知道有人帮他,便会变得肆无忌惮,所以他和家人早就沟通好,儿子、儿媳管孩子时,他们绝不插手,同样,他们指正孩子错误时,儿子、儿媳也不会多言。2017年2月,可可两岁半了,梅炀想把孩子送進托儿班。吴大勇虽然不i舍,但还是听从了儿媳的意见,毕竟在育儿这件事上,他们只是辅助,儿子、儿媳才是主导。
2017年6月25日,可可3岁了,这3年时间,吴大勇共写下了47万字、11OO多篇“带孙日记”,其中有生活的琐事,有可可的萌言萌语,也有育儿的感悟。朋友们知道吴大勇为孙子写千篇日记的事后,都为他点赞,并把这事上传到了朋友圈。一时间,“带孙日记”迅速火爆网络。吴大勇说:“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作为年轻人,要懂得尊重、理解和信任父母;作为老人,要放下架子,虚心一些,小要觉得自己是长辈就听不进意见。有什么事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就没有处理不好的关系。”
据《婚姻与家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