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分支旁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初步经验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key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4例心房—分支旁路射频消融治疗的经验,并探讨心电图诊断的要点。

方法

4例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16~47(平均28±14)岁,4例均不伴器质性心脏病。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2~17年,1例有晕厥史。

结果

4例患者中3例记录到旁路电位,1例未能记录到。2例旁路位于右侧游离壁,2例旁路位于右后侧壁。射频消融术中平均放电2.2次,消融能量43±12(30~60)W,放电时间67±24(40~100)s,消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6±7(8~25)个月心动过速未再发生。

结论

心房—分支旁路体表心电图是一种特殊的慢旁路,能经体表心电图及电生理方法得以诊断,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很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国人静脉应用地尔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321例心房颤动1小时以上,满足入选标准者,使用静脉推注10mg后以10~15mg·h-1维持静脉滴注6~8小时。观察有效率(心室率下降≥20%或<100bpm)及症状,体征。结果静脉滴注地尔硫后20分钟,有效率为63%,心室率由基础的141.0±4.2bpm降至102.1±13.6bpm。维持静脉滴注有效率达94.3%,心室率降至82.1±13.
目的定量评估健康人昼夜24小时心室复极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24例健康人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进行QT间期变异性和心率变异性同步分析。结果QTe(以T波降支切线与基线交叉点为终点的QT间期)和QTp(以T波顶点为终点的QT间期)在迷走神经兴奋或心率减慢时延长,而当交感神经兴奋或心率增快时缩短;QTc(心率校正QT间期)昼夜变异性小,并于早晨清醒后第1个小时和午睡清醒后一段时间出现两
目的研究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ARVD)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对1975年~1995年12例ARVD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时伴晕厥41.6%、休克50%、充血性心力衰竭(CHF)16.6%、心室颤动(VF)33.3%,VT均为左束支阻滞(LBBB)图形。窦性心律时,右胸前导联T波倒置100%,心室激后波66.6%,心室晚电位(VLP)阳性100%,
期刊
目的了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明显高于冠心病心绞痛窦性心律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