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0铝合金长轴筋板类锻件淬火残余应力消减工艺研究

来源 :铝加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myaa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冷压工艺对7050铝合金长轴筋板类锻件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锻件的残余应力主要是因锻件表面与芯部产生的热胀冷缩不同步而造成的,其本质是温度不均匀而产生的热应力;锻件淬火结束后呈现出表压芯拉的应力情况,其数值范围大致为-150 MPa~150 MPa,其中压应力主要集中在各个筋条最高处,拉应力主要集中于锻件腹板中心;锻件经冷压工艺后残余应力大幅下降,最后应力范围大致为-30 MPa~45 MPa,说明3%的冷压变形率对残余应力的消减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铝合金锻件属于特别重要的零件毛坯,且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工序多,易产生缺陷(废品)。因此,要特别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工艺规范生产,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缺陷的产生。本文分工序对锻件缺陷的特点、产生原因和危害及预防措施和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供同行参考。
介绍了一种汽车保险杠用铝合金挤压生产的工艺技术,即在6013合金基础上对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处理,通过合理控制主要元素Mg、Si、Cu含量,最终获得一种新牌号6013P铝合金。通过对挤压工艺和人工时效工艺参数的调整,使6013P铝合金型材抗拉强度和A50mm延伸率均达到最佳值,满足了客户的技术要求。
在铝板带箔生产过程中,铸轧铝板带的断面形状对其板形影响极大。尽管冷轧机有弯辊、倾斜和冷却位置控制等板形调节手段,但铸轧坯料的断面形状若不理想,也无法轧出好的板形。为了得到良好的板形,控制铸轧区、保持前箱液面高度稳定、合理控制冷却水量和轧制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结合实际生产中Ф650 mm×1600 mm双辊倾斜式铸轧机生产的铸轧板板形超差的原因,对设备和生产工艺提出一些修改方案,以便获得更加优良的板形。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回归时间对试验铝合金的微观组织以及硬度、电导率、力学性能、断裂韧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级时效态合金的强度峰值、硬度峰值、导电率和断裂韧性均超过了未回归时效态合金与T6态;回归的过程是晶内析出相GP区部分会先产生回溶,然后不断长大直至转变为η相,晶界析出相逐渐粗化且不连续;再时效过程中,断裂韧性和导电率均随回归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合金的断裂模式由沿晶断裂逐渐演变为穿晶韧窝断裂。
通过对铸轧弯液面氧化膜形成过程的分析,主要阐述了弯液面氧化膜形成后的稳定控制以及保持氧化膜平衡的条件,并结合实际生产指出了破坏弯液面平衡的因素。同时提出了预防措施和改进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由于弯液面氧化膜的破裂造成的铸轧板面氧化膜夹渣缺陷。
铝合金钛钝化处理是一种增强基体稳定性、耐蚀性的重要手段,钛/锆钝化为铝合金钝化的一种方式,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环保型技术。研究发现6063铝合金钛/锆钝化膜微观结构均匀、致密,表面布满规则微裂纹。钛/锆钝化膜具有很强耐蚀性,中性盐雾实验128 h表面仅出现轻微腐蚀,铬酸盐点滴实验持续时间为75 s,耐蚀性略低于铬钝化膜,但远高于同类其他钝化膜。钛/锆钝化膜与基体附着力较好,百格实验测试结果附着力评级为0级,杯突实验测试后膜层无开裂和脱落现象,与铬钝化膜附着性接近。与铝合金铬钝化相比,钛/锆钝化操作更加方便、
简要介绍了国内挤压用大规格铝合金铸棒感应加热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量计算公式等相关理论并结合生产实践,提出了新的多重防过烧、防开裂加热控制系统。通过铸棒长度测量控制、能量输入控制、测温监控热电偶对比控制等多重控制技术,解决了加热过程中因测温不准导致的铸棒过烧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因加热速度不当导致的铸棒开裂问题。
采用有限元法对铝制电池包箱体进行结构强度及模态动态响应分析,得到箱体在不同极限工况下的受力状态以及结构的固有频率和阵型。同时基于结构优化理论,采用形貌优化技术对箱体进行结构优化,将局部模态频率与整车频率进行解耦,避免产生由共振带来的结构疲劳破坏。
焊接接头是聚乙烯管道系统的薄弱环节,也是影响管道系统完整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焊接接头缺陷的产生机理分析入手,对缺陷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其中,较为成熟的缺陷检测手段有超声波相控阵技术和微波技术,两种技术分别在电熔接头和热熔接头的无损检测方面有明显优势。焊接质量评价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实现真正的焊接质量评价需要大量的实践验证。
研究了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在210~250℃下分别时效15~90min时的快速时效工艺。结果表明:提高时效温度可显著加快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的时效进程,有利于缩短时效的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会降低挤压型材的峰值强度。6063铝合金挤压型材较为理想的快速时效工艺为:时效温度210~220℃,时效时间45~90min,此时挤压型材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且力学性能较为稳定,其抗拉强度为226.2~235.5MPa,屈服强度为202.8~215.1MPa,断后伸长率为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