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四川省动物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因素,并回顾了包虫病防控现状,最后提出相应防控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特点;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171-02
作者简介文豪(1984-),女,重庆人,中级兽医师,从事兽医公共卫生研究。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 600万。
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31个县,雅安、绵阳及凉山州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告。经系统分层抽样调查测算,甘孜州和阿坝州包虫病标化患病率为1.06%。四川省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6亿元,包虫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四川省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流行病学及流行因素分析
1.1地理分布范围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包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31个县,雅安、绵阳及凉山州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告。
甘孜州是包虫病高发区,全州18个县均有不同程度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确认为世界棘球蚴病的发病中心,其余则为辐射地区。甘孜州受威胁人口高达78.8万,纯牧业县人间包虫感染率达到13.55%,患病率达到9.54%。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西盆地与峡谷、山地、高原的交接地带,北面与青海、甘肃毗邻,东面和东南面与绵阳、德阳和成都市接壤,西面和西南面与甘孜、雅安相连,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阿坝州在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生物群落,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1]。
1.2流行特点包虫病的感染和发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分布。经调查,石渠、色达、德格等高寒牧区包虫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包虫病的感染率高于农区,这与卫生条件、科学知识、生活习惯及饲养管理方式具有密切关系。高寒区狗的饲养量非常大,但牧民对狗传播该病一无所知,更不进行防范。每年生下多余的狗则抛弃为野狗,致使野狗成群,每年宰杀牲畜后包虫病感染脏器不经过处理被野狗争抢拖食,狗又污染草场,造成循环感染。另外,牧民劳动之余几乎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致使人群间感染率也相应升高。
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以牦牛和绵羊最高,其中牦牛棘球虫幼病的感染率高于绵羊,而不同于国内外有关报道。牦牛和绵羊的感染率比值为1∶0.69。牛羊包虫病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感染强度和年龄的关系也很密切,在调查中发现大包囊或较大包囊也多见于老龄家畜。包囊钙化自愈现象比较普遍,且钙化者多为1 cm以下小包囊。据统计,脾脏钙化率大于肝脏,肝脏大于肺脏,感染率低的脾脏自愈率最高。
犬感染细粒棘球蚴绦虫的情况因其年龄、种别、用途、地域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特征。老龄狗感染率分别是壮年狗、幼年狗的2.7倍和4.2倍;公狗感染率比母狗高。大型狗感染率比小型狗高,野犬感染率比家犬高,牧区犬感染率比农区犬高。
1.3包虫病高发的成因分析
1.3.1 犬类动物管理无序。农牧民大多以饲养牦牛、藏羊为主要生产方式,饲养牲畜又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长时期的野外生活需要饲养放牧犬。长期以来,牧区对犬只的管理几乎是空白,造成了犬类动物无序繁衍,野犬数量不断增大。
由于广大牧区缺乏卫生和健康知识,牧民长期在特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牧区牧民的居住条件极差,人畜同居非常普遍,尤其是寒冷而漫长的冬季,而部分农牧民生食自由屠宰未经检疫的牦牛肉,这些不利因素都给包虫病的流行提供了优越条件[2]。
1.3.2 屠宰管理严重滞后。牧区只建有少量生猪集中屠宰场,其余均为无序屠宰,患包虫病的牛羊内脏随意丢弃,任由牧犬、野犬叨食的现象普遍,导致野犬、家犬成虫感染率极高,带虫犬排出的粪便又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对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3.3 饮水的不安全性。由于传染源犬类动物活动的不确定性,对其粪便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造成包括水源在内的环境污染,绝大多数农牧民的生活用水是自由取水,长期使用被六钩蚴污染的水也是导致包虫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2防治
2.1政策支持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对包虫防治十分重视。近年来,四川省系统开展了家畜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牦牛、羊、犬预防免疫和屠宰管制以及犬的强制管理等工作。
自1954年开展犊牛棘球蚴病调查以来,四川省对该工作开展一直未曾间断。尤其1980年,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重点防治的疫病之一以来,加大防制工作力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部各省份由于各种原因拿不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包虫病的防治,致使包虫病在西部地区愈演愈烈,一些疫区已经形成人畜高感染率的恶性循环。1997年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及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病防治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专家、学者召开的“西部重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提出我国西部包虫病防治一定要与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将包虫病防治提上各级政府发展西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增加发展投入,政府牵头,卫生与畜牧兽医部门紧密合作,为建设人民健康、经济繁荣、投资环境良好的新西部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包虫病;流行特点;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9-10171-02
作者简介文豪(1984-),女,重庆人,中级兽医师,从事兽医公共卫生研究。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 600万。
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重点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31个县,雅安、绵阳及凉山州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告。经系统分层抽样调查测算,甘孜州和阿坝州包虫病标化患病率为1.06%。四川省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6亿元,包虫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四川省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1 流行病学及流行因素分析
1.1地理分布范围四川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包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的31个县,雅安、绵阳及凉山州等地区也有散发病例报告。
甘孜州是包虫病高发区,全州18个县均有不同程度感染,被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确认为世界棘球蚴病的发病中心,其余则为辐射地区。甘孜州受威胁人口高达78.8万,纯牧业县人间包虫感染率达到13.55%,患病率达到9.54%。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西盆地与峡谷、山地、高原的交接地带,北面与青海、甘肃毗邻,东面和东南面与绵阳、德阳和成都市接壤,西面和西南面与甘孜、雅安相连,平均海拔在3 000 m以上。阿坝州在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土壤、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生物群落,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1]。
1.2流行特点包虫病的感染和发生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分布。经调查,石渠、色达、德格等高寒牧区包虫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半农半牧区,半农半牧区包虫病的感染率高于农区,这与卫生条件、科学知识、生活习惯及饲养管理方式具有密切关系。高寒区狗的饲养量非常大,但牧民对狗传播该病一无所知,更不进行防范。每年生下多余的狗则抛弃为野狗,致使野狗成群,每年宰杀牲畜后包虫病感染脏器不经过处理被野狗争抢拖食,狗又污染草场,造成循环感染。另外,牧民劳动之余几乎没有饭前洗手的习惯,致使人群间感染率也相应升高。
棘球蚴病的感染率以牦牛和绵羊最高,其中牦牛棘球虫幼病的感染率高于绵羊,而不同于国内外有关报道。牦牛和绵羊的感染率比值为1∶0.69。牛羊包虫病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感染强度和年龄的关系也很密切,在调查中发现大包囊或较大包囊也多见于老龄家畜。包囊钙化自愈现象比较普遍,且钙化者多为1 cm以下小包囊。据统计,脾脏钙化率大于肝脏,肝脏大于肺脏,感染率低的脾脏自愈率最高。
犬感染细粒棘球蚴绦虫的情况因其年龄、种别、用途、地域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特征。老龄狗感染率分别是壮年狗、幼年狗的2.7倍和4.2倍;公狗感染率比母狗高。大型狗感染率比小型狗高,野犬感染率比家犬高,牧区犬感染率比农区犬高。
1.3包虫病高发的成因分析
1.3.1 犬类动物管理无序。农牧民大多以饲养牦牛、藏羊为主要生产方式,饲养牲畜又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长时期的野外生活需要饲养放牧犬。长期以来,牧区对犬只的管理几乎是空白,造成了犬类动物无序繁衍,野犬数量不断增大。
由于广大牧区缺乏卫生和健康知识,牧民长期在特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牧区牧民的居住条件极差,人畜同居非常普遍,尤其是寒冷而漫长的冬季,而部分农牧民生食自由屠宰未经检疫的牦牛肉,这些不利因素都给包虫病的流行提供了优越条件[2]。
1.3.2 屠宰管理严重滞后。牧区只建有少量生猪集中屠宰场,其余均为无序屠宰,患包虫病的牛羊内脏随意丢弃,任由牧犬、野犬叨食的现象普遍,导致野犬、家犬成虫感染率极高,带虫犬排出的粪便又得不到无害化处理,对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3.3 饮水的不安全性。由于传染源犬类动物活动的不确定性,对其粪便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造成包括水源在内的环境污染,绝大多数农牧民的生活用水是自由取水,长期使用被六钩蚴污染的水也是导致包虫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2防治
2.1政策支持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对包虫防治十分重视。近年来,四川省系统开展了家畜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牦牛、羊、犬预防免疫和屠宰管制以及犬的强制管理等工作。
自1954年开展犊牛棘球蚴病调查以来,四川省对该工作开展一直未曾间断。尤其1980年,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重点防治的疫病之一以来,加大防制工作力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部各省份由于各种原因拿不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包虫病的防治,致使包虫病在西部地区愈演愈烈,一些疫区已经形成人畜高感染率的恶性循环。1997年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及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病防治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专家、学者召开的“西部重大寄生虫病防治策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提出我国西部包虫病防治一定要与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将包虫病防治提上各级政府发展西部工作的议事日程,增加发展投入,政府牵头,卫生与畜牧兽医部门紧密合作,为建设人民健康、经济繁荣、投资环境良好的新西部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