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学生的数学问题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b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手段,“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再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教师尽心尽力去搭好逼出学生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回归实践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是一切创新的起点,没有了问,就不会有创新和发展。数学新课标清楚、明确地指出:“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逼”出学生的问题,听起来有点强人所难的感觉,其实就是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当然,能够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实,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引导和训练。
  一、实现教学方法,培养提出问题习惯
  (一)模仿——“逼”出学生问题的起点
  “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这是张志公先生的观点,笔者很是赞同。“也傍桑阴学种瓜”,模仿是逼出学生问题的起点,由最初的模仿(一年级),到自觉提出问题(二、三年级),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慢慢过渡过来的。阶段性的问题模仿或是知识片段性的问题模仿,是学生自觉提出问题的契机,模仿慢慢打开学生对问题的捕捉能力和综合能力。
  [案例呈现]
  我现在执教的是三年级数学,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从一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问题,先就是让学生模仿教材中例题提出的问题。比如: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时,例一中的信息和问题是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根据信息能够解决问题。教学例二时,我就问:“同学们,你能像方才老师那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部分学生都能模仿出来。这样模仿一个阶段后,学生对于给出的信息,能够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来。
  (二)鼓励——“逼”出学生问题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赞赏”。老师们鼓励赞赏学生,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词。教师运用灵活的鼓励方式,因人而异,给能够及时提出问题的学生找寻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激起学生的兴趣与信心,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案例呈现]
  在听好课展示中,一位教师运用激励方式让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虽然事隔多天,但是总觉就在眼前。那是灌云实验小学张天鸿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开始。张老师是这样激励的:“同学们,你们敢说话吗?敢说出自己心中的问题吗?真敢吗?”三年级的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张老师接着问:“看到认识分数这个题目时,你有问题想说吗?”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已经学过认识分数了,今天学的认识分数和前面学的认识分数有什么不同呢?”张老师:“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还有学生分别提出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快乐的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既而提出问题。
  (三)氛围——“逼”出学生问题的前提条件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关爱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和体验。我们教师要送给学生“玫瑰”——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毫无拘束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教师只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组织者,温和可亲,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强权者。下课后,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那意犹未尽的神情,追逐在老师的身后,不断问为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意,就加以肯定与表扬,并且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一定的学习范围,你也要肯定,要解释好原因。在教学中,笔者一直扮演组织者的角色,因此,孩子们都很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在平等的氛围中,孩子的问题层出不穷。
  [案例呈现]
  我在教学三(下)第40页第七题时,学生根据信息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根据信息还能提出什么不同的问题,学生所学范围内的问题学生都提出来了,在我觉得差不多的时候,班长解宏伟说:“老师,我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买这台电脑的价钱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这个问题在解决思路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但是在计算上,超出了学生所学范围。我不假思索并和蔼可亲地说:“这个问题提的相当有水平,你把我们四年级才能提的问题都提出来了,真厉害啊。”孩子在我微笑的肯定下,心中会泛起阵阵涟漪的。
  (四)保护——增强学生提问题意识
  无论在任何时间、地点,哪位学生向你提出了某个问题,不管这个问题是否有价值,你都得当着全班学生的面,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尽情渲染一番,达到满足孩子那种“虚荣心”的程度,你看老师多好,我只是提出一个问题罢了。以一代全,辐射了全班好多颗好奇心,同时激发了孩子自己主动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案例呈现]
  我在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这一课时,解宏伟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什么问题呀?”“老师,9÷3,3也可以除以9啊,你怎么说不能用小数除以大数呢?”我了解这个孩子,好学,知识面相当丰富和广泛。其他同学都笑了起来,觉得他的问题很好笑。我不露声色地问他:“那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数学报上看到的,3÷9等于一个分数啊,是三分之一”。我笑着说:“同学们,解宏伟同学真的很棒,老师都很佩服他,他说得很正确,他真是个学习数学的小能手,善于观察和思考,等我们到了高年级就会学到他所说的答案了,同学们,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在热烈的掌声中,解宏伟那双忽闪忽闪的充满智慧的眼睛中,流露出非常自信的目光。
  如果孩子的问题与学习内容不相关,你认为问题很荒谬,一棍子打死,不给他任何一个解释,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再也不想说出心中的问题了。孩子没有问题了,还哪来的思考啊,更不要说去创造了。所以,老师要保护好孩子的问题意识,孩子的问题出来了,就要肯定他的勇气,针对具体的人有必要大肆渲染一番。
  二、回归实践,“逼”出学生问题   (一)递纸条——“逼”出学生的问题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发纸条”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好方法。我在课前、课后经常尝试。一张张空白纸条,收集回来就是许多个问题。在教学“认识周长”这一课时,课前我发了一张纸条,“预习后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不规则的图形如何测量它们的周长呢?”,有的学生提出:“什么是周长?”,有的学生提出:“像我家鱼塘的周长怎样测量呢?”等等。课后,根据所学内容提出问题,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用它与学生过过招,效果非常好。课后,发张纸条,写出你这节课后产生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那样的有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我也尝试过,可能是低年级吧,能够提出比较有价值问题人数的比例只有四分之一。但我还会坚持下去的,我觉得这对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提高是有帮助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
  (二)问题本——“逼”出学生的问题
  听四年级范主任的课时,我发现他们班孩子特别爱提问题。我很注意,只要范主任说:“你还有什么想法?或是“你还有其他问题吗?”,学生都拿出一个本子在写问题,我翻开看看,学生在封面上写下“问题本”三个字,仔细阅览部分学生的问题本,有的是课前提出的问题,有的是在课内提出的问题。当时,我眼睛一亮,多好的办法啊,很容易就能“逼”出学生的一些问题,虽然问题在质量上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但长此以往,孩子们提问题的能力、宽度、广度不就提高了吗?我把此方法用到了我们三年级(1)班,给孩子们准备了问题本,用到一个多月就见成效了,原来不会提问题的慢慢会提了;原来不愿意或不主动提问题的,现在主动了,而且质量也有所提高了,当然,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适时给予表扬、矫正与批阅。
  (三)比赛——“逼”出学生的问题
  比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最富于挑战性的事情了。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提问题比赛,规则是:“每节课始终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合理,个人比一比,每个月小组再统计人数,再选出优胜小组”。每节课选出一位写在黑板的一角:“提问题能手”。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大大被激发出来了,课前布置的任务在小组里就讨论开了,通常能够辨别、提出合理性的一些问题,有的自己还能解决。课中,个个都积极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提问不举手的——“逼”出学生的问题
  这个方法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应用过。主要针对一些有能力提出问题但就是不举手提问题的学生,因为提出问题这种意识,不能只关注部分学生,要关注普遍学生。出其不意地提问他们,让他们也重视自己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以后就会逐渐重视提问题。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我们班的一位女生周颖,她学习认真、刻苦,但她内向、胆小,属于轻易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我发现她这个特点以后,就经常请她发言,慢慢的,周颖就能够自然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了。
  正如陶行知所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我们教师尽心尽力去搭好逼出学生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不断创新。我们要真诚面对学生,用心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坚持新课标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不放松,我们相信,“只要有行动就会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辉煌。”
  [参 考 文 献]
  [1]薛法根.智慧教育故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
  [2]颜艳燕.教子有方:〈颜氏家训〉现代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9).
  [3]洪亮.寻找适合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3).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股份合作制这种把股份制和合作制揉在一起的企业制度,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用以改造中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曾风靡一时,当时就给人一种食而不化的感觉.两年后,我们到一
在明代政治生态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王华、王阳明父子两人,始终能做到了从“道”而不从“势”。他们都视宦官干政为非法,痛恨权力世界的黑暗,体现了传统士人特有的风骨和气节。家庭
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天早晨,只要见到驯猴人的身影,听到他们韵律的哨音,黑叶猴就会从原始的丛林深处来到驯猴人身边。这些猴子不惧怕游人,还会机灵地在游人的相机前做
<正> 通货膨胀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政治经济难题。多年来,世界各国为医治这一“顽症”、“恶症”,采取种种措施、对策。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结果仍然不那么令人
微观商业规模,是商业生产力诸因素在商业企业内量的聚集程度。以规模效益为轴心,揭示商业企业合理规模的界限,为企业规模的优化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一)理性:边际分析与增量
<正>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同我国的宏观调控机制转变、银行的商业化改革、金融市场的规范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有直接的联系。它在较深层面上,涉及到
<正> 1994年3月25日,我国政府编制完成并正式批准了《中国21世纪议程》。自此,可持续发展不仅以一种新的思想,而且正化作实际行动迅速渗透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各项事
<正>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中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它是适应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目
本文针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就其所带来的危害和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加入WTO对会计服务的要求,并提出对规范会计市场的一些初步对策.
中铁五局贵州公司成立4年来,以创新经营拓市场,推动经营开发再上新台阶,作为一支年轻的队伍在黔中大地异军突起,2015年经营任务突破20亿元。公司发展之路怎么走过?本刊就此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