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从不同角度调查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形象传播中较为准确客观的数据,进而分析研究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形象传播的现状和传播效果,以期揭示在新媒体环境中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形象传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在此基础上,推动内蒙古形象更加立体、全面地传播,从而加强内蒙古形象传播的影响力。
【关键词】新浪内蒙古 地区形象 传播现状
新浪内蒙古于2014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取得备案后正式上线,拥有新浪网、新浪新闻APP和微博在内蒙古的所有运营权限。新浪拥有优质的互联网用户资源,微博月活跃用户超过5.16亿人,平均使用新浪产品超过7.2年,具有极高的用户黏性和强大的新闻传播力。数据显示,新浪内蒙古Pc端日均浏览数达到50万人次,新浪新闻客户端日均浏览数达到120万人次,手机新浪网日均浏览人数为30万人次,微博内蒙古区域日活跃用户达到160万人。新浪内蒙古在新浪网开设新浪内蒙古频道,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开设系列矩阵账号,主账号粉丝102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向新媒体平台转移。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地区形象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新浪内蒙古借助新浪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旗下的新媒体矩阵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为不同的媒体用户群提供着内蒙古各个领域的信息和资讯。新浪内蒙古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重要的媒体阵地之一,对内传达政府声音,增强凝聚力,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百姓信息需求;对外传播内蒙古故事,增进外界对内蒙古的知悉和了解,促进内蒙古经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新媒体以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听互动体验,并以其便利性提升了信息的到达率。其多元视听表达,融合社交互动,加深了受众对信息的认知和理解。内蒙古形象传播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覆盖更多受众;借助多元形式,提升外界对内蒙古形象的认知;发挥新媒体交互优势,提升外界对内蒙古形象的理解和认同;讲好内蒙古故事,传递好内蒙古声音。
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取样时间设定在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4月20日,取样范围为新浪内蒙古新媒体矩阵平台。在获得的所有样本中,人工逐一剔除重复样本、偏差样本和弱相关样本,最终获取有效样本信息共6219条。在进行类目构建之后做出分类统计,之后再做出描述性分析,探讨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地区形象的建构现状,并对新浪内蒙古发布的内容倾向性、平台活跃性、新浪内蒙古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一、内蒙古的形象建构
从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形象传播的内容议题设置来看,主要从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生态五个议题入手来展现内蒙古的形象(如图1)。我们结合其具体内容将新浪內蒙古所呈现出的内蒙古形象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形象民族元素突出
文化报道是新浪内蒙古的报道重点,达2107条,占比33.89%,报道主题涵盖民俗风情、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和历史文化。其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活动是报道侧重点,尤其是旅游、文化活动更是重点中的重点,这既契合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也符合内蒙古“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发展理念。文化旅游着重进行旅游推介和特色报道,着力向外界展示内蒙古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民俗风情和地区特色,并以多样的组合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新浪内蒙古对于文化形象报道的突出特点。
(二)政治形象良好
政治报道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共计1759条,占比达28.29%,涵盖发展规划、政策传达与解读、人事任免、调研视察、党建工作、法制建设、重大会议等议题,其中政策传达与解读是重点内容。从“传统扶贫”到“精准扶贫”,从“保障民生”到“幸福民生”,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这些报道传达出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与时俱进、关注民生、保障人民权益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三)社会形象积极正面
社会报道共计1471条,占比达23.66%,报道主题涵盖社会公共事务的通知、安全检查、案件通报、维权纠纷、先进个人及先进事迹等方面。从“经济创新”到“社会进步”,从“品牌内蒙古”到“爱上内蒙古”,这些报道体现了内蒙古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报道中既呈现了社会中和谐温暖的良好形象,也有负面的监督性报道,但总体上,新浪内蒙古向受众呈现的内蒙古的社会形象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
经济报道共计642条,占比达10.3%,这里将其细分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及贸易三个方面。根据统计结果梳理发现,产业经济的报道比例占了绝对优势,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立足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内蒙古制造”到“内蒙古智造”。此类报道向受众呈现了一个秩序规范、经济稳步增长的内蒙古,摆脱区外民众对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的刻板印象,着重突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已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且突出民族区域特色经济产品。
(五)生态环境良好改善
通过分析概括出内蒙古生态建设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治理状况、节能减排、生态区旅游状况。生态建设类报道在研究样本中共有240条相关信息,占比达3.86%。从“禁牧休牧”到“绿水青山”,从“生态恢复”到“生态旅游”,从“风沙源头”到“绿色屏障”,生态建设方面的报道侧重于内蒙古区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着力改变外界眼中内蒙古生态环境差的观念,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与受众互动主观性强,客观回应性差
新浪内蒙古与内蒙古地区其他网络媒体相比较,其对于粉丝的回复是迅速的,反馈是及时的,但只是新浪内蒙古主观性单方面的积极,受众的及时回馈明显不足。能够引起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话题讨论,从而扩大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这是传播内蒙古形象的关键。将所取时间段内新浪内蒙古微博主账号的转发、评论、点赞数据进行有效梳理,结果发现:作为内蒙古区域的主流微博大v,平均每条微博约被转发3次,被评论2次,被点赞5次。如此看来,新浪内蒙古与受众的互动性明显不足,达不到“种草”营销传播,无法让受众生成“经验帖”与相关内容攻略,没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裂变”效果,这明显不利于内蒙古形象传播,更不能让受众借助交互体验正确认识内蒙古。 (二)内容形式不够灵活
新浪内蒙古发布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文字、视频和图片,其中文字报道占比最大(如图2)。经过统计梳理,新浪内蒙古的内容编排形式单一,文字内容的表达多为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多以文字加图片为主。例如2020年3月19日转载自《内蒙古日报》的消息《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正式投产》,配图为一幅机场外景照片。此条报道简单陈述了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正式投产的相关情况,并没有向读者指出值得关注的亮点,之后也没有后续跟进报道,一条有价值的报道就这样被轻易放过。
(三)原创性差
梳理发现,新浪内蒙古发布的内容多以转载为主,原创内容较少,缺乏明确选题、角度新颖的原创内容。其发布的信息内容不仅不够夺人眼球,难以引起受众注意,而且大都是与内蒙古地区其他媒体雷同的内容,极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选择性忽略。由此也可以看出新浪内蒙古“以内容为王”的传播意识不够,在数字网络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不仅不利于新浪内蒙古自身建设,也不利于内蒙古形象的传播。
三、改进策略
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的形象呈现总体良好,但也存在原创性不足、互动性差、报道形式不够灵活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内蒙古形象的良好传播,提出以下提升建议。
(一)树立交互意识,提高话题影响力
目前,新浪内蒙古虽然拥有庞大的受众基数,但是其受众黏性较低,对于推送的信息能够给予及时反馈的受众较少,这样的境况使内蒙古的良好形象无法传递给外界。除了推送高质量的内容外,新浪内蒙古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交互观念。
首先,与内蒙古区外权威媒体增进合作。为了增强影响力,要提高自身的互动意识,与内蒙古以外的媒体特别是影响力较大的知名媒体进行互动沟通,要以通过与知名媒体沟通互动的方式建立新的传播媒介,将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受众。如可以经常参与《人民日报》的受众服务和评论活动,通过交互传播模式,借助外力来传播区域信息。
其次,新浪内蒙古要主动引导受众加强互动,并且与知名媒体平台进行联动,以求与区内外的权威媒体建立友好关系,让更多的受众去关注内蒙古、关心内蒙古。让受众一旦看到该平台发布的信息,便会自发地进行互动,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进一步深化内蒙古形象传播,潜移默化地为受众树立起对内蒙古的好奇心。
(二)内容编排设计更加灵活
首先,加强语言组织的技巧性,及时推送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要对新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总结,标题设置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与信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要逐一編写发布。要做到多点、多面阐释,例如对于突发事件,表述要简洁清晰并且文字流畅,吸引读者进行互动,以此来加强信息传播。
其次,内容表现形式要生动易读。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视听模式来丰富内容的信息量,提高内容的可读性,提高视频在新媒体产品中所占比例。当前,视频类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大众的喜爱,能够营造一种立体化、多媒体化的网络表达,进而获取高转载率高传播率。要把内蒙古的优势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植入到视频创作中,让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潜移默化地通过多层级的媒体传播,把内蒙古的良好形象推广开来。
(三)改变报道策略
首先,满足受众深层次全面的信息需求,结合自身平台特点,加强对事件的深度分析和专业解读,开展系列报道,树立系统化、差异化、整合化的传播理念,以新媒体思维方式,培育内蒙古形象传播的民众力量。
其次,加强追踪报道,在信息的传播深度上不断挖掘、不断加深,对于要报道的内容要取其精华、简明扼要,做到内容言之有物,除去表面化的、浮躁的信息。因为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阅读碎片化已经成为常态,发布的新闻除了要简短,还要有时效J生,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特有的互动、讨论功能来进行追踪报道,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为公众输出优质信息,实现多方位、立体化展示内蒙古形象。
此外,充分发挥其用户分布范围广、多元化的平台优势,突出交互特性,推动高效便捷的传播。在进行信息发布时,将网友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追踪报道,实时播报其后续情况,积极主动地回应网友关注的精彩报道,无疑会让受众体会到内蒙古地区媒介的友好,也会使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得到传播。
(四)提高原创内容比重
首先,增强内容生产力量。可以吸纳地方电视媒体、自媒体拍客等组建内容力量矩阵,加大原创内容制作比例。同时突破本地传播局限,可以与其他优质媒体账号进行合作创新。此外,还可以与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内蒙古形象宣传。
其次,贴近地域特色,加大原创内容选题比例。抓住内蒙古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多元的饮食文化,对相关话题进行深耕,对能够提高内蒙古自身影响力的话题进行内容制作,既推广文旅行业,又树立内蒙古形象。
最后,尽可能突破新浪系产品带来的局限性,增加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输出,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以及现实意义,采取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模式,加大内蒙古本土化特色宣传,巩固“走出去”工作成果,坚持做到“内蒙古故事、独特性表达”。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突出表现是强化了陌生人社交,一个共同的话题能够跨越时间、空间带来的距离感,将天南海北、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用户聚集起来。打造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制造话题与大众进行某方面的互动,将内蒙古形象做到有效传播。新浪内蒙古是内蒙古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形象传播的重要端口,虽然当前还存在一定不足,但是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向上、向好传播方式的调整,积极探索适应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加强区域问的相互了解,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完善数字化传播能力建设,将能够实现对民族文化本身的增量,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关键词】新浪内蒙古 地区形象 传播现状
新浪内蒙古于2014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取得备案后正式上线,拥有新浪网、新浪新闻APP和微博在内蒙古的所有运营权限。新浪拥有优质的互联网用户资源,微博月活跃用户超过5.16亿人,平均使用新浪产品超过7.2年,具有极高的用户黏性和强大的新闻传播力。数据显示,新浪内蒙古Pc端日均浏览数达到50万人次,新浪新闻客户端日均浏览数达到120万人次,手机新浪网日均浏览人数为30万人次,微博内蒙古区域日活跃用户达到160万人。新浪内蒙古在新浪网开设新浪内蒙古频道,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开设系列矩阵账号,主账号粉丝102万。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逐步向新媒体平台转移。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地区形象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新浪内蒙古借助新浪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成为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旗下的新媒体矩阵从各个层面多个角度,为不同的媒体用户群提供着内蒙古各个领域的信息和资讯。新浪内蒙古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重要的媒体阵地之一,对内传达政府声音,增强凝聚力,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百姓信息需求;对外传播内蒙古故事,增进外界对内蒙古的知悉和了解,促进内蒙古经济、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新媒体以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听互动体验,并以其便利性提升了信息的到达率。其多元视听表达,融合社交互动,加深了受众对信息的认知和理解。内蒙古形象传播要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覆盖更多受众;借助多元形式,提升外界对内蒙古形象的认知;发挥新媒体交互优势,提升外界对内蒙古形象的理解和认同;讲好内蒙古故事,传递好内蒙古声音。
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取样时间设定在2019年9月20日至2020年4月20日,取样范围为新浪内蒙古新媒体矩阵平台。在获得的所有样本中,人工逐一剔除重复样本、偏差样本和弱相关样本,最终获取有效样本信息共6219条。在进行类目构建之后做出分类统计,之后再做出描述性分析,探讨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地区形象的建构现状,并对新浪内蒙古发布的内容倾向性、平台活跃性、新浪内蒙古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一、内蒙古的形象建构
从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形象传播的内容议题设置来看,主要从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生态五个议题入手来展现内蒙古的形象(如图1)。我们结合其具体内容将新浪內蒙古所呈现出的内蒙古形象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形象民族元素突出
文化报道是新浪内蒙古的报道重点,达2107条,占比33.89%,报道主题涵盖民俗风情、文化活动、文化事业和历史文化。其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活动是报道侧重点,尤其是旅游、文化活动更是重点中的重点,这既契合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色,也符合内蒙古“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发展理念。文化旅游着重进行旅游推介和特色报道,着力向外界展示内蒙古不同于其他区域的民俗风情和地区特色,并以多样的组合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新浪内蒙古对于文化形象报道的突出特点。
(二)政治形象良好
政治报道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共计1759条,占比达28.29%,涵盖发展规划、政策传达与解读、人事任免、调研视察、党建工作、法制建设、重大会议等议题,其中政策传达与解读是重点内容。从“传统扶贫”到“精准扶贫”,从“保障民生”到“幸福民生”,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这些报道传达出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与时俱进、关注民生、保障人民权益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三)社会形象积极正面
社会报道共计1471条,占比达23.66%,报道主题涵盖社会公共事务的通知、安全检查、案件通报、维权纠纷、先进个人及先进事迹等方面。从“经济创新”到“社会进步”,从“品牌内蒙古”到“爱上内蒙古”,这些报道体现了内蒙古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报道中既呈现了社会中和谐温暖的良好形象,也有负面的监督性报道,但总体上,新浪内蒙古向受众呈现的内蒙古的社会形象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
经济报道共计642条,占比达10.3%,这里将其细分为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及贸易三个方面。根据统计结果梳理发现,产业经济的报道比例占了绝对优势,经济发展方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立足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内蒙古制造”到“内蒙古智造”。此类报道向受众呈现了一个秩序规范、经济稳步增长的内蒙古,摆脱区外民众对内蒙古资源型经济的刻板印象,着重突出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增长已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且突出民族区域特色经济产品。
(五)生态环境良好改善
通过分析概括出内蒙古生态建设所要展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治理状况、节能减排、生态区旅游状况。生态建设类报道在研究样本中共有240条相关信息,占比达3.86%。从“禁牧休牧”到“绿水青山”,从“生态恢复”到“生态旅游”,从“风沙源头”到“绿色屏障”,生态建设方面的报道侧重于内蒙古区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着力改变外界眼中内蒙古生态环境差的观念,突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与受众互动主观性强,客观回应性差
新浪内蒙古与内蒙古地区其他网络媒体相比较,其对于粉丝的回复是迅速的,反馈是及时的,但只是新浪内蒙古主观性单方面的积极,受众的及时回馈明显不足。能够引起更多的受众参与到话题讨论,从而扩大信息的传播力影响力,这是传播内蒙古形象的关键。将所取时间段内新浪内蒙古微博主账号的转发、评论、点赞数据进行有效梳理,结果发现:作为内蒙古区域的主流微博大v,平均每条微博约被转发3次,被评论2次,被点赞5次。如此看来,新浪内蒙古与受众的互动性明显不足,达不到“种草”营销传播,无法让受众生成“经验帖”与相关内容攻略,没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的“裂变”效果,这明显不利于内蒙古形象传播,更不能让受众借助交互体验正确认识内蒙古。 (二)内容形式不够灵活
新浪内蒙古发布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文字、视频和图片,其中文字报道占比最大(如图2)。经过统计梳理,新浪内蒙古的内容编排形式单一,文字内容的表达多为平铺直叙,表达方式多以文字加图片为主。例如2020年3月19日转载自《内蒙古日报》的消息《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正式投产》,配图为一幅机场外景照片。此条报道简单陈述了通辽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主体工程正式投产的相关情况,并没有向读者指出值得关注的亮点,之后也没有后续跟进报道,一条有价值的报道就这样被轻易放过。
(三)原创性差
梳理发现,新浪内蒙古发布的内容多以转载为主,原创内容较少,缺乏明确选题、角度新颖的原创内容。其发布的信息内容不仅不够夺人眼球,难以引起受众注意,而且大都是与内蒙古地区其他媒体雷同的内容,极易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进而选择性忽略。由此也可以看出新浪内蒙古“以内容为王”的传播意识不够,在数字网络不断深化的今天,这不仅不利于新浪内蒙古自身建设,也不利于内蒙古形象的传播。
三、改进策略
新浪内蒙古对内蒙古的形象呈现总体良好,但也存在原创性不足、互动性差、报道形式不够灵活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内蒙古形象的良好传播,提出以下提升建议。
(一)树立交互意识,提高话题影响力
目前,新浪内蒙古虽然拥有庞大的受众基数,但是其受众黏性较低,对于推送的信息能够给予及时反馈的受众较少,这样的境况使内蒙古的良好形象无法传递给外界。除了推送高质量的内容外,新浪内蒙古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交互观念。
首先,与内蒙古区外权威媒体增进合作。为了增强影响力,要提高自身的互动意识,与内蒙古以外的媒体特别是影响力较大的知名媒体进行互动沟通,要以通过与知名媒体沟通互动的方式建立新的传播媒介,将相关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播给受众。如可以经常参与《人民日报》的受众服务和评论活动,通过交互传播模式,借助外力来传播区域信息。
其次,新浪内蒙古要主动引导受众加强互动,并且与知名媒体平台进行联动,以求与区内外的权威媒体建立友好关系,让更多的受众去关注内蒙古、关心内蒙古。让受众一旦看到该平台发布的信息,便会自发地进行互动,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进一步深化内蒙古形象传播,潜移默化地为受众树立起对内蒙古的好奇心。
(二)内容编排设计更加灵活
首先,加强语言组织的技巧性,及时推送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要对新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总结,标题设置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与信息相关的重要内容要逐一編写发布。要做到多点、多面阐释,例如对于突发事件,表述要简洁清晰并且文字流畅,吸引读者进行互动,以此来加强信息传播。
其次,内容表现形式要生动易读。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视听模式来丰富内容的信息量,提高内容的可读性,提高视频在新媒体产品中所占比例。当前,视频类内容往往更容易获得大众的喜爱,能够营造一种立体化、多媒体化的网络表达,进而获取高转载率高传播率。要把内蒙古的优势资源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植入到视频创作中,让受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此潜移默化地通过多层级的媒体传播,把内蒙古的良好形象推广开来。
(三)改变报道策略
首先,满足受众深层次全面的信息需求,结合自身平台特点,加强对事件的深度分析和专业解读,开展系列报道,树立系统化、差异化、整合化的传播理念,以新媒体思维方式,培育内蒙古形象传播的民众力量。
其次,加强追踪报道,在信息的传播深度上不断挖掘、不断加深,对于要报道的内容要取其精华、简明扼要,做到内容言之有物,除去表面化的、浮躁的信息。因为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阅读碎片化已经成为常态,发布的新闻除了要简短,还要有时效J生,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特有的互动、讨论功能来进行追踪报道,利用自身优势不断为公众输出优质信息,实现多方位、立体化展示内蒙古形象。
此外,充分发挥其用户分布范围广、多元化的平台优势,突出交互特性,推动高效便捷的传播。在进行信息发布时,将网友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追踪报道,实时播报其后续情况,积极主动地回应网友关注的精彩报道,无疑会让受众体会到内蒙古地区媒介的友好,也会使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得到传播。
(四)提高原创内容比重
首先,增强内容生产力量。可以吸纳地方电视媒体、自媒体拍客等组建内容力量矩阵,加大原创内容制作比例。同时突破本地传播局限,可以与其他优质媒体账号进行合作创新。此外,还可以与高校相关专业学科建设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内蒙古形象宣传。
其次,贴近地域特色,加大原创内容选题比例。抓住内蒙古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多元的饮食文化,对相关话题进行深耕,对能够提高内蒙古自身影响力的话题进行内容制作,既推广文旅行业,又树立内蒙古形象。
最后,尽可能突破新浪系产品带来的局限性,增加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输出,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信息传播的影响力以及现实意义,采取市场化、品牌化运作模式,加大内蒙古本土化特色宣传,巩固“走出去”工作成果,坚持做到“内蒙古故事、独特性表达”。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突出表现是强化了陌生人社交,一个共同的话题能够跨越时间、空间带来的距离感,将天南海北、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用户聚集起来。打造内蒙古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制造话题与大众进行某方面的互动,将内蒙古形象做到有效传播。新浪内蒙古是内蒙古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形象传播的重要端口,虽然当前还存在一定不足,但是整体呈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向上、向好传播方式的调整,积极探索适应内蒙古地区形象传播的渠道和手段,加强区域问的相互了解,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完善数字化传播能力建设,将能够实现对民族文化本身的增量,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形象的塑造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