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guota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而求异思维又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下面本人结合数学教学,谈一谈如何培养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设计互逆式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
  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总结出第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后,教师可提出“根据这个结论,反过来想一想可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以上提问旨意在打破学生思维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知识辨析得更加清楚,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激发逆向思维的兴趣
  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所以在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如在讲解“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36千米,两车相遇的时侯,甲车行了全程的3/5,乙车5小时行完全程,甲车需几小时才能行完全程?”此题若从一般思路去引导学生,显得很麻烦,且不易于学生理解,于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在相遇时(同样多的时间里),甲行了全程的3/5,可知道甲乙的路程比是多少?速度比又是多少呢?再反过来想一想,在同一路程(指全程)里甲与乙的时间比又是多少呢?这一引导使学生突然醒悟,思想一转立即想出解题的方法。由此可见,若能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解题,可以减少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考,促进逆向思维习惯的形成
  打破学生禁锢于正向思维的定势,培养起双向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逐步启发引导,适时点拨,提高学生互逆思维转换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素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要求必须还要回过头来验算其解法是否正确,如学生解出一道应用题后,则要求学生以求出的问题为已知条件,把原题的一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验算此题。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一空多填。
  把唯一性的填空改编成一空多填式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完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使学生更熟练计算进位加法,安排一组填空,要求其尽量多填,使等式成立:8+5=□+□,□+3=6+□,□+□=6+5,9+□=□+7。
  2.一问多答。
  教学中,数学概念、法则、性质和定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和描述。如学了三角形的知识后,让学生对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进行描述,会有如下答案: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特殊的锐角三角形;特殊的三角形。
  3.一题多问。
  只给出已知条件,让其探求结果的可能性。如:“由已知黄花60朵,红花55朵”,可以提出不同的多个问题来,分别让学生列式求出黄花和红花朵数之和、差、倍比关系。
  4.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纵横发散、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题多解包括两个含义:一题有多种解答和一题有多种解法。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进行这样的训练,把24个苹果放在盘子里,每盘放2个或2个以上,有几种放法。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还要抓“想象”训练。想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念、表象创造出来的新形象或新观念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概念教学中,常常借助想象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先进行了挤牙膏游戏活动,通过此游戏使学生理解了物体占据空间有大有小的基础上,然后让学生进行想象。“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大呢?”有的学生想到了高大的楼房;有的学生想到了海水;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卡通片里的大力士等等。接着老师又问:“哪些物体占据的空间较小呢?”有的学生想到了蚂蚁;有的学生想到了灰尘;还有的学生想到了水里面的微生物……这就是借助“想象”的发散,使学生对体积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感知。
  (作者联通:261308山东省昌邑市围子镇仓街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要较多地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权威的导演转换为平等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这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尝试之一,就是“把表演引入课堂”。心理学家表明,中学阶段是学生表现欲最强的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扮演角色,真正调动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轻松愉快地记住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激
期刊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是在一般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培养才能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    心理学证明,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对新奇事物和环境产生诧异进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积极主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个好奇
期刊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各科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纽带,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的主要助手和中坚。后进生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后进生转化工作十分重要。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作了如下探索。    一、激励,让后进生燃烧起自信的火焰    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是“烂泥扶不上壁”,“朽木不可雕”。其实不然,后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非常重要。老师在教学时,要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充当课文中主人翁的角色,去感受课文中主人翁当时的所思、所想。进而深入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非常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课文写的是: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记者深入大别山贫困地区采访“希望工程”时拍下的《我要读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学校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政治思想工作的贯彻实施,都是班主任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各任课教师完成的。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是联系任课教师的纽带,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所担任的任务比一般教师要艰巨复杂得多。因此,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也是值得各位教师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人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班主任工作
期刊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衣、食、住、行、能源、信息、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
期刊
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常用手段,教师问得精彩,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学习的兴趣就高涨,否则学生的答案就不得要领,学习就情绪就容易低落,起不到提问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就提问的作用、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提问的禁忌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提问的作用    1、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问题提高能力的情况,便于下一步教学。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迈进文学殿堂,领略文学领域无限风光的开端,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怡情养性,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教师条分缕析地讲解教材,学生埋头苦记笔记,抄板书,考试考到则欣喜若狂,若题目灵活或考课外阅读文段则愁眉苦脸,这充分说明了目前的语
期刊
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英语是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新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2年级识字量应达到1600-1800个,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从一年级开始,就重视识字教学,抓好识字教学。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比较形象具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识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