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0年van Santvooa等[1]的一项著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升阶梯治疗(step-up approach)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并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方法.这种阶梯式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以及微创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目前,因其具备现代损伤控制学
【机 构】
:
610051成都,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病科,610051成都,成都市第六人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van Santvooa等[1]的一项著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建立了完整的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升阶梯治疗(step-up approach)方法,替代了传统的开腹坏死组织清除术,并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主要方法.这种阶梯式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经皮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以及微创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目前,因其具备现代损伤控制学说的理念[2],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关研究屡见报道.根据亚特兰大修订的2012版AP分类标准[3],AP早期常合并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cute peri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APFC).本研究提出了在PCD前进行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的新阶梯式治疗AP合并APFC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早期的临床研究揭示,超声心动图可检测到由多巴酚丁胺诱发心肌缺血所致的室壁运动异常。然而近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中等剂量的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检测冠心病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用眼不卫生是引起孩子近视的主要原因。但你知道吗,儿童缺乏晒太阳也容易诱发近视。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的一项研究表明,让儿童每天暴露在阳光下2~3个小时,有利于眼睛发育,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研究者的调查显示,新加坡有30%的六七岁儿童患有近视,而这一比例在澳大利亚却只有1.3%,前者近视发病率是后者的25倍。研究者发现,两国的孩子花在阅读、看电视和打电子游戏上的时间基本相同,但户外运
目的 寻找胰腺癌循环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载体.方法 常规培养、传代胰腺癌细胞SW1990、BxPC3,采集6例胰腺癌患者及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应用梯度离心方法获取血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微囊泡(MV).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NA诱导沉默复合体的核心元件Ago2蛋白和MV的标志性蛋白CD63,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V包裹的和游离的miRNA.结果 胰腺癌细胞株培养上清的MV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例1 女,12岁,汉族。1987年7月17日无明显原因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和面色苍白,住空军医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长春新碱、泼尼松(简称VP方案)治疗后缓解,出院后未坚
通常,胰管高压的患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胰空肠吻合口狭窄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患者,主要解决方式为外科手术或内镜下减压[1-2],如括约肌切开术、逆行胰管支架置入术、胰管狭窄扩张术等.一项随机试验显示,慢性胰腺炎导致胰管阻塞的治疗中外科介入的有效性优于内镜介入[3],然而并未考虑患者主观接受程度与创伤大小.一些由于一般条件不允许行外科手术或拒绝行手术治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年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和计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尿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其进展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2],但是与胰腺损伤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检测糖尿病大鼠胰腺的氧化应激反应,探讨糖尿病大鼠胰腺的损伤机制。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I类药物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不佳。至于根据反复的电生理试验选择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单用胺碘酮,或植入AICD,何种方法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最佳,尚
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消融技术是一种不依赖热量形式的新兴肿瘤消融技术.它利用微创电极针传递毫秒级电脉冲[1],形成外来电场改变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电位,使细胞膜进行重排,细胞表面出现很多纳米级孔隙,导致细胞膜渗透压升高,当脉冲能超过某个电场阈值时,造成不可逆的细胞损伤,引起细胞凋亡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2-3].近年来,该技术已开始运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