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形势相当严峻。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民族高等院校,学生大多来自于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经济振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肩负着历史重任,开展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人才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开展学生创新教育非常重要。
  
  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观,把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中心任务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最主要的内涵,能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大学地位和水平的最主要的标准。高等学校必须以人为本,通过教育创新,建立创新教育的机制,创造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特色充分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民族教育和国际教育的统一。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特色,对全体学生要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正确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少数素质较高的学生还应进行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融为一体,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使他们有思想、有灵魂、有教养、有信仰。科学的内容是人认识外物,人文的内容是人认识自身,人文精神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科学精神是探求未知问题,实事求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神。21世纪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把德、智、体、美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和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心理素质是保证。因此,高等学校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更好地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意义而言,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学会生存与关心,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会做人与交往,学会文明与生活,这些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在就业形势逼人的大环境下,要保证教育质量,加强“实践教学”至关重要。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课堂教学、实验课、实习基地等具体实践环节人手,加快教育改革与创新步伐。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必须软硬件并举。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胆更新课程设置和教材,开设选修课等,出台一系列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淘汰和奖励机制等。教育创新的核心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要从“实践教学”这个最基础的工程做起。在组织教学实践活动时应遵循“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强化能力、适应需要”的原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利于他们“提锅上灶”,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围绕这个定位,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建立了以课内示范性创新模块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课外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训练、各种学科竞赛及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自主学习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做法。
  
  1.实施基础课程的拓展
  为弥补大学基础课程中创新教育的不足,学校自2003年起开设创新模块课程。创新模块课程为大学基础课的设计性实践课程,实施的办法是给所有的大学基础课配上相应的创新模块课程和相应的竞赛。课程涵盖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画法几何、基础电工电子、机械原理基础、基础化学、结构力学等校管基础课。如给高等数学配上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给基础电工电子配上综合电子设计,给机械原理基础配上机械设计,给大学英语配上专业课的渗透式双语,给计算机基础配上系统设计,给基础化学配上生物化学产品开发设计,给结构力学配上结构设计,等等。另外还开设有创业实践、CI策划等课程,而且每个创新模块课程都有相应的校内外竞赛。这一改革方案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优化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促进了理论课程的改革。
  
  2.构建大学生课外综合创新教育体系
  为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学校建立了以本科生科研教育为核心、以学科竞赛为牵动、以日常创新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
  学校制定了《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立项管理办法》和《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资助管理办法》。从2003年起学校开始实施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资助计划,实校院二级管理。大学生“太阳鸟”科研教育是学生发表论文、专利发明、实际产品制作、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的主要来源。“太阳鸟”科研每年立项一次,结题验收评奖一次。校院二级立项比例近1:5。现年均校级立项150项。年均资助20万元左右。
  科技竞赛是挖潜式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实施科技竞赛主要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表达交流能力,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独到的认识;培养心理素质,改善耐久力和爆发力等体能素质。学生经历过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事物便有了透彻的分析、抽象、归纳、推理、演算直至建立数学模型的整套方法,从而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学校开展的学科竞赛有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工程制图建模竞赛、全国足球机器人竞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计算机仿真设计竞赛等。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学生经过一定的创新教育、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之后,便会主动参与一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一旦参加了课外创新活动,其创新能力便又能大幅度地获得提升。如学生依市场需求,自主开发设计各种产品、发表论文、专利制作发明等。
  学校为保证课外创新活动的发展,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基地,全面用于大学生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和训练。实践基地建设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开发、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给学生提供环境和适当的经费资助,平台的管理工作全部由学生承担。
  
  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效果
  
  近三年,我校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1项,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工程制图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电子创新设计一等奖1项等好成绩,有1463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我校理学院学生、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获得者朱志富在人民大会堂代表辽宁省所有获奖者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我校计算机仿真足球机器人代表队被邀请到美国参加2007年“世界杯”仿真足球机器人大赛。学生发表论文320篇,学生出版专著1部,学生申请专利46项,学生设计、制作实物产品(生活、工业等用品)500余件。几年来在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实际项目中(直接价值金额达6000万),有500余名学生参与规划、设计与开发。学生每年科研立项120项,年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近2000人。许多经过创新教育的学生,就业时手持多项专利、产品证书等,就业位置和起薪非常可观。2005年我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其他文献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中的一个新的数学类专业。这一专业设置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世纪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的数学人才培养与专业发展,而且也对数学类专业的招生带来了积极影响。但是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内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经验有限,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因此,探索如何办好本专业是有意义的工作。   
期刊
钱钟书被学人誉为“文化昆仑”。钱基博是这位“文化昆仑”的父亲,一个认真、勤勉、方正,且在文学上多有建树的老一代学问家、教授。读傅宏星编著的《钱基博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不仅为老先生渊博的学问所折服,也为他有趣的趣事所击节感佩——他一丝一毫不马虎,不徇情。考试60分及格,可就是差那0.1分,也不高抬贵手放学生一码。  刘衍文说:他给学生评分,常常是59.9分,不及格!学生与之
期刊
自上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来,高校贫困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高校贫困生的绝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总数已高达300多万人,各高校贫困生的平均比例高达25%。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贫困生群体,各高校一直十分重视,不断加大资助力度,力争做到不使一名贫困生因经济问题失学。但另一方面,我们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追求统一化、专业化,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大学就像一个工厂的流水线。按照一个统一的模式和程序完成了对大学生的塑造与加工,结果使得大学生的个性被同化,创造性的思维被扼杀,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如同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一样,成为缺少活力与激情的机械化产品。”新型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已经成为大学回应时代需求和引导社会进步必然选择。    一、当今大学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
期刊
社团(commumty),又称“团体”。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对其界定是:本条例所称的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Ⅲ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由于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传统,少数民族学生社团除了具有一般高校社团的特征与功能外,在自身的发展
期刊
全球化是当代不争的事实,一句“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语,生动地道出了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线,也是全球化进程最基本的动因。但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它的影响早已不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生活诸领域。全球化对我国高等学校产生了全面的影响。一方面,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现有校园文化环境造成冲
期刊
师范类教育在高中新课改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一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因素,如毕业生的素质、学校办学的就业率,和高中新课改建立了紧密联系的关系。师范类高校是“生产”高中师资力量的“生产工厂”,它通过自己的“产品”——毕业生。直接影响着高中新课改的成败;同样,普通教育新课改也为高等师范院校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能否迅速把握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脉搏”进行“对症下药”,以培养出新课标下的“教学能手”,是高等师范
期刊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万人,年均增幅27%,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学校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个人的可就业性差。    大学生可就业性差的原因    透视大学生就业现象,既能看出自主择业的喜悦,也能发现多数择业者的“求职恐慌”,说明部分大学生自己的可就业性不高。什么是“可就业性”?简单
期刊
考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能否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键取决于试卷质量。试卷既是衡量和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的重要资料,因此,试卷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试卷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试卷管理的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不足。以往我们在试卷分析时仅仅是在对试卷上的考生成绩进行评定,找出优、良、
期刊
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学派    组织社会的新制度主义学派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1977年迈耶和罗恩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制度化的组织:作为神化和仪式的正式结构》的文章开启了这一学派。  在讨论这一学派的观点之前,首先应对“制度”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新制度主义学派对我国而言是一个舶来品,“制度”一词是对英文“institute”的翻译,尽管这一翻译在我国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仍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