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灸铜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发明的刻有穴位名称的针灸模型,具有研究与教学的双重功能,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针灸铜人宝贵的文物价值及深厚的医学价值,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原本静态的针灸铜人进行升级改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这使得互动感应式针灸铜人成为最受喜爱的科普展项之一,有利于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与求知欲望,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经络穴位知识。
关键词 针灸铜人 科普展项 互动感应
0 引言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一座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较大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博物馆秉承“以科普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展示、收藏与研究相关的实物史料,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其基本陈列分为“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八个专题,反映了中华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下面就以互动感应式针灸铜人为例,具体谈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展项的提升与改造。
1 针灸铜人的“前世”
针灸疗法是人们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其具有适应性广、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根据古代经络学说,经络遍布人体的各个部位,有运送全身气血、沟通上下内外之功能。穴位则是经络系统的控制机关,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调节经络系统的作用。因此,找准穴位就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所在。古往今来,想要学习针灸就必须先熟悉穴位。为了让学习者认识经穴部位,从而更好地掌握针灸技术,便出现了刻有穴名的人体模型——针灸铜人。
最早的针灸铜人出现在北宋,史称“天圣铜人”。天圣年间,在宋仁宗的要求下,太医王惟一厘清针灸理论,核准经络腧穴,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如图1所示,“天圣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可拆装分解,内置脏腑机关,四肢安有骨骼,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名称。针灸铜人的发明堪称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创举,它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也是技法教学与考试的工具。使用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蜂蜡,然后向铜人内部灌满水银。学生按照要求,用针扎刺穴位,以此考定成绩。如果扎得准,刺破蜡层,水银就会从孔中流出,否则稍有差池,水银就无法流出。遗憾的是这两具铜人均未能传世。金灭北宋时,相国寺的铜人毁于战火,仅剩医官院的铜人。元灭金后,南宋为求和,将剩下的铜人作为进贡品,辗转运至大都。因长期磨损,铜人不堪使用,元世祖时曾命尼泊尔工匠予以修复。后遇明末大乱,铜人自此下落不明。
正统年间,“天圣铜人”的穴位已经昏暗而难辨,明英宗令医官仿宋重作,铸成“正统铜人”。铜人一直藏于明、清太医院中,后在“庚子之乱”中被俄国掠去,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如图2所示,“正统铜人”全身浑然一体,呈紫黑色,外为厚铜板所制,体内中空,不可拆卸,双手平伸,直立向前,头具发髻,另饰有腰带。
光绪年间,清太医院被占,不得不另建新院,同时又仿造“正统铜人”,打制一具铜人——“光绪铜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具中国最晚的官修铜人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古代铜人代表。如图3所示,“光绪铜人”用紫铜分二十余段铸成,与“天圣铜人”、“正统铜人”一脉相承。
2 针灸铜人的“今生”
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这一史实,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于1987年委托南京博物院复制了一具1:1大小的“光绪铜人”石膏像。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这个复制品只是一个外壳,没有内胆,更无五脏六腑。2003年,博物馆将石膏像重新翻模铜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针灸铜人”。
2008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对场馆的科普展项进行全面升级,将“以物为中心”的静态陈列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动态演示。我们在不破坏原有铜人的前提下,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其改造成为内嵌压力感应的互动铜人(见图4)。
互动感应式针灸铜人的展示设计主要有三大特色:(1)精选穴位。我们挑选了在临床实践中最常使用且疗效明显的16个穴位,以便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对人体的经络穴位有所了解。(2)制作数字影片。我们为每个穴位都制作了一段动画,用讲故事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向观众介绍经穴部位、取穴方法以及主治功效等知识,以避免文字说明给人的枯燥呆板之感。(3)安装感应装置。我们在铜人内部与穴位对应的位置,安装了触控按钮,并与感应装置相连。当观众触摸这些穴位时,由于压力的改变,引发感应装置的启动,铜人两侧的银幕便会自动播放相关的演示动画。
2016年,我们对针灸铜人再次进行更新改造,增加“模拟测试”的互动环节,重现了其教学与考试的双重功能。展项综合运用多媒体互动、场景再现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在触摸屏上显示铜人的三维模型,观众只需点击铜人身上的穴位,便可学习相关知识。学习结束后进入考试阶段,这时铜人身上的穴位便会隐去,出现一系列关于针灸疗法的问题。观众拖拽金针到相应的穴位进行点击,如果正确的话,就会出现“针进水出”的画面。
此外,我們还配合展项策划了不少教育活动,例如“穴位ABC”、“求医不如求己,穴位保健养生”、“学做小小针灸师”等,让观众近距离接触针灸医师的工作,亲身感受针灸疗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 结语
此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升级改造工程在设计理念、展陈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突破,涉及文物内涵的挖掘、展览布局的调整、陈列形式的改进、参观路线的优化、设施设备的完善、安全系统的加强、科普项目的丰富等多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提高展示水平,为观众创造自由舒适的体验环境,营造身临其境的参观氛围。未来,我们将立足馆藏资源,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传递海派中医精神,打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品牌,以传统与现代相兼、文化与科技相融、科普与学术相合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參考文献
[1]马继兴.针灸铜人与铜人穴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2]万俐.明代针灸铜人复制技术的研究[J].东南文化,1993(3):183-189.
[3]王孝武.互动式电子针灸铜人之研发[D].台北:台湾大学,2009.
[4]黄竫武.针灸手法感测器于电子针灸铜人之应用与实做 [D].台北:台湾大学,2012.
[5]卢俞安.2D动画《针灸铜人》创作论述与动画前制阶段的研究与应用[D].台中:台中科技大学,2015.
Abstract The acupuncture statue is a human body model engraved with acupoints which was invented by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scientists. It had functions of study and educatio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show the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value of the acupuncture statue,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useum use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upgrade the exhibition. Thus, the ancient culture and modern science have been well combined to stimulate the visitors’ interests and desire for knowledge. Visitors can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ridian points more easily, which makes the interactive acupuncture statu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exhibits in the museum.
Keywords acupuncture statue, popularizing science exhibits, interactive
关键词 针灸铜人 科普展项 互动感应
0 引言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隶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是一座历史悠久、藏品丰富、规模较大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博物馆秉承“以科普教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展示、收藏与研究相关的实物史料,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其基本陈列分为“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八个专题,反映了中华医学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下面就以互动感应式针灸铜人为例,具体谈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展项的提升与改造。
1 针灸铜人的“前世”
针灸疗法是人们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在病人身体的某个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刺激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其具有适应性广、安全性高、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根据古代经络学说,经络遍布人体的各个部位,有运送全身气血、沟通上下内外之功能。穴位则是经络系统的控制机关,刺激穴位可以起到调节经络系统的作用。因此,找准穴位就是针灸治疗的关键所在。古往今来,想要学习针灸就必须先熟悉穴位。为了让学习者认识经穴部位,从而更好地掌握针灸技术,便出现了刻有穴名的人体模型——针灸铜人。
最早的针灸铜人出现在北宋,史称“天圣铜人”。天圣年间,在宋仁宗的要求下,太医王惟一厘清针灸理论,核准经络腧穴,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一置医官院,一置相国寺。如图1所示,“天圣铜人”与真人大小相似,可拆装分解,内置脏腑机关,四肢安有骨骼,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名称。针灸铜人的发明堪称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创举,它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也是技法教学与考试的工具。使用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蜂蜡,然后向铜人内部灌满水银。学生按照要求,用针扎刺穴位,以此考定成绩。如果扎得准,刺破蜡层,水银就会从孔中流出,否则稍有差池,水银就无法流出。遗憾的是这两具铜人均未能传世。金灭北宋时,相国寺的铜人毁于战火,仅剩医官院的铜人。元灭金后,南宋为求和,将剩下的铜人作为进贡品,辗转运至大都。因长期磨损,铜人不堪使用,元世祖时曾命尼泊尔工匠予以修复。后遇明末大乱,铜人自此下落不明。
正统年间,“天圣铜人”的穴位已经昏暗而难辨,明英宗令医官仿宋重作,铸成“正统铜人”。铜人一直藏于明、清太医院中,后在“庚子之乱”中被俄国掠去,现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如图2所示,“正统铜人”全身浑然一体,呈紫黑色,外为厚铜板所制,体内中空,不可拆卸,双手平伸,直立向前,头具发髻,另饰有腰带。
光绪年间,清太医院被占,不得不另建新院,同时又仿造“正统铜人”,打制一具铜人——“光绪铜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具中国最晚的官修铜人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古代铜人代表。如图3所示,“光绪铜人”用紫铜分二十余段铸成,与“天圣铜人”、“正统铜人”一脉相承。
2 针灸铜人的“今生”
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这一史实,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于1987年委托南京博物院复制了一具1:1大小的“光绪铜人”石膏像。然而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这个复制品只是一个外壳,没有内胆,更无五脏六腑。2003年,博物馆将石膏像重新翻模铜制,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针灸铜人”。
2008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对场馆的科普展项进行全面升级,将“以物为中心”的静态陈列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动态演示。我们在不破坏原有铜人的前提下,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将其改造成为内嵌压力感应的互动铜人(见图4)。
互动感应式针灸铜人的展示设计主要有三大特色:(1)精选穴位。我们挑选了在临床实践中最常使用且疗效明显的16个穴位,以便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对人体的经络穴位有所了解。(2)制作数字影片。我们为每个穴位都制作了一段动画,用讲故事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向观众介绍经穴部位、取穴方法以及主治功效等知识,以避免文字说明给人的枯燥呆板之感。(3)安装感应装置。我们在铜人内部与穴位对应的位置,安装了触控按钮,并与感应装置相连。当观众触摸这些穴位时,由于压力的改变,引发感应装置的启动,铜人两侧的银幕便会自动播放相关的演示动画。
2016年,我们对针灸铜人再次进行更新改造,增加“模拟测试”的互动环节,重现了其教学与考试的双重功能。展项综合运用多媒体互动、场景再现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在触摸屏上显示铜人的三维模型,观众只需点击铜人身上的穴位,便可学习相关知识。学习结束后进入考试阶段,这时铜人身上的穴位便会隐去,出现一系列关于针灸疗法的问题。观众拖拽金针到相应的穴位进行点击,如果正确的话,就会出现“针进水出”的画面。
此外,我們还配合展项策划了不少教育活动,例如“穴位ABC”、“求医不如求己,穴位保健养生”、“学做小小针灸师”等,让观众近距离接触针灸医师的工作,亲身感受针灸疗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3 结语
此次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升级改造工程在设计理念、展陈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突破,涉及文物内涵的挖掘、展览布局的调整、陈列形式的改进、参观路线的优化、设施设备的完善、安全系统的加强、科普项目的丰富等多个方面,旨在进一步提高展示水平,为观众创造自由舒适的体验环境,营造身临其境的参观氛围。未来,我们将立足馆藏资源,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传递海派中医精神,打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品牌,以传统与现代相兼、文化与科技相融、科普与学术相合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 參考文献
[1]马继兴.针灸铜人与铜人穴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2]万俐.明代针灸铜人复制技术的研究[J].东南文化,1993(3):183-189.
[3]王孝武.互动式电子针灸铜人之研发[D].台北:台湾大学,2009.
[4]黄竫武.针灸手法感测器于电子针灸铜人之应用与实做 [D].台北:台湾大学,2012.
[5]卢俞安.2D动画《针灸铜人》创作论述与动画前制阶段的研究与应用[D].台中:台中科技大学,2015.
Abstract The acupuncture statue is a human body model engraved with acupoints which was invented by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scientists. It had functions of study and education,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show the historical and scientific value of the acupuncture statue,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useum use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o upgrade the exhibition. Thus, the ancient culture and modern science have been well combined to stimulate the visitors’ interests and desire for knowledge. Visitors can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meridian points more easily, which makes the interactive acupuncture statu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exhibits in the museum.
Keywords acupuncture statue, popularizing science exhibits,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