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法教育有着广泛的迁移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的健康、创造力及审美素质的培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培养提高兴趣、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中学生的书法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 书法教学 中华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淡化书法教学的现象日趋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传统的写字似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节奏,所以初高中的课程表里也找不到写字(书法)课。作为一位战斗在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书法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的基础,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有着广泛的迁移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健康、创造力、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弘扬中华文化,让书法教学神采飞扬,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做好书法教学呢?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学书法,本身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而且练起来很单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笔者从几个第一开始:第一堂课、第一个笔画、第一个汉字结构……使学生认识书法、了解书法、喜爱书法、学好书法。如第一堂课——笔者用投影机展示了唐朝的楷书、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简单介绍楷书、行书的风格,以及给人以“美”的享受之闪光点,这样,学生第一次受到薰陶,尝到一点味道。其次,“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笔者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也拿出来——自己的书法作品:端庄的楷书、秀丽的行书、潇洒的草书、古朴的隶书,中堂、横批、斗方、扇面、团扇、对联等等。学生看得心动,“哇!真美呀!”“想学吗?”这无声胜有声,兴趣就来了。教学中,有时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如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羲之练字时错把墨汁当作蒜泥蘸馒头吃;怀素“秃笔成冢”;张旭以发濡墨;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像“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你看,古人论字多有意思!通过这些交流,无形中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积极性,这是书法教学成功的前奏。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没有哪一位书法家是经某个名师的培养而一下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书家的成功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无数个可以为师的人的帮助下,加上自身的勤奋才可以实现。当然书法学习不可以人人为家。许多学生的家长在让子女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一旦取得了一点成绩,便好高骛远,认为成为书法大家已为期不远了,当今许多大赛与艺术组织也迎合了这种思想。刚出道的小娃娃动辄评为“杰出的艺术家”、“书坛×杰”称号,我不反对学生参加比赛,授奖面也可稍宽一些,这样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好处,但如果陷入了商业比赛的怪圈,于学生、对家长都是极其不利的,学生容易滋生自满情绪,家长对子女自信心膨胀则导致不能接受任何来自于子女方面的挫折和打击。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申明:书法艺术的学习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书写技能为目的的,切不可急功近利,不是人人可以为家的。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也经常灌输这种思想,从而消除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消除了外界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对配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书法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听完后练习,墨守成规的教法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会对书法产生厌倦心理,极大地限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书法教师要大胆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识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有千变万化的教学本领,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配合语文教材,多找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激发兴趣。比如我在上《兰亭集序》一课时,就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书法作品,介绍了它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境。众所周知,《兰亭集序》是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质兼美的一篇文章,《兰亭序》是我国书法史上影响较为深远的一幅作品,它的真伪我们暂且不论,它毕竟是晋唐书风的代表。在介绍完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了古筝曲《高山流水》,让舒缓的音乐在课堂上响起,我在古筝曲的伴奏下,叙述我对《兰亭序》的理解,感受王右军的创作情境,对他放荡山水之间,感悟人生的艺术情怀进行分析,学生随着我的叙述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这样,一方面调动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使本来索然无味的说教与临帖变得趣味横生。
四、开展多种活动,展示书法成果
让书法教学“神采飞扬”的活动是——“成果”展示。其方法多种多样,但有效的方法有二:一是语文课堂上的黑板展示。常言说,“字怕上墙”。因为,字一上墙,其“字”就全部展示在众人的眼前,字体工整与否一目了然。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能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能亲眼看到自己的“成果”,同时也听到大家的评论,特别是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当堂评价。笔者在语文课常走这一关:教学生上黑板书写——老师认真分析——肯定成功的地方,准确指出不足的部位——并且立即纠正“败笔”、“结构”不合理的地方。这样,全班学生的“兴趣”无形中转入到黑板上来,“纠错”的效果明显,大大地向“书法殿堂”跨进一步,教室墨宝真的能香起来!二是公共场所展示。公共场所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这一环至关重要,每个学期语文组举行一次书法比赛,获奖作品张贴在学校最显眼的公共场所,期考段考的作文,卷面书写优美的也张贴出来,这种宣传、展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书法,它是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我们既然身为华夏子孙,就有必要学好这门艺术。因此,在校园内、展览厅等公共场所展示我们学生的书法作品,作用重大、社会效果显著。
在当今的社会上,许多人对书法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兴趣,觉得书法太老土、太不时尚了。如果这一想法、做法这样延伸下去两三代,中国的书法“国宝”就不能“保”了。“书法”的出路在何方?国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书法教学 中华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淡化书法教学的现象日趋严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传统的写字似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节奏,所以初高中的课程表里也找不到写字(书法)课。作为一位战斗在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书法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的基础,是造就人、培养人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有着广泛的迁移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身心健康、创造力、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弘扬中华文化,让书法教学神采飞扬,应该成为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怎样做好书法教学呢?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学书法,本身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东西,而且练起来很单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笔者从几个第一开始:第一堂课、第一个笔画、第一个汉字结构……使学生认识书法、了解书法、喜爱书法、学好书法。如第一堂课——笔者用投影机展示了唐朝的楷书、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简单介绍楷书、行书的风格,以及给人以“美”的享受之闪光点,这样,学生第一次受到薰陶,尝到一点味道。其次,“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笔者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也拿出来——自己的书法作品:端庄的楷书、秀丽的行书、潇洒的草书、古朴的隶书,中堂、横批、斗方、扇面、团扇、对联等等。学生看得心动,“哇!真美呀!”“想学吗?”这无声胜有声,兴趣就来了。教学中,有时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如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王羲之练字时错把墨汁当作蒜泥蘸馒头吃;怀素“秃笔成冢”;张旭以发濡墨;唐代三位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邬彤讨论草书的竖画怎么写才洒脱:颜真卿说写竖画要像“屋漏痕”,邬彤说要写得像“古脚钗”,怀素则说写草书竖画就像“夏天的云彩,没有一定的姿态,等风一来,云彩变化无穷,犹如飞鸟出林”。你看,古人论字多有意思!通过这些交流,无形中调节了课堂教学气氛,又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认真练好书法的积极性,这是书法教学成功的前奏。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没有哪一位书法家是经某个名师的培养而一下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书家的成功是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无数个可以为师的人的帮助下,加上自身的勤奋才可以实现。当然书法学习不可以人人为家。许多学生的家长在让子女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他们一旦取得了一点成绩,便好高骛远,认为成为书法大家已为期不远了,当今许多大赛与艺术组织也迎合了这种思想。刚出道的小娃娃动辄评为“杰出的艺术家”、“书坛×杰”称号,我不反对学生参加比赛,授奖面也可稍宽一些,这样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好处,但如果陷入了商业比赛的怪圈,于学生、对家长都是极其不利的,学生容易滋生自满情绪,家长对子女自信心膨胀则导致不能接受任何来自于子女方面的挫折和打击。针对这种情况,我反复申明:书法艺术的学习是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书写技能为目的的,切不可急功近利,不是人人可以为家的。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也经常灌输这种思想,从而消除了家长认识上的误区,消除了外界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对配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书法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听完后练习,墨守成规的教法会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会对书法产生厌倦心理,极大地限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书法教师要大胆改变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识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优秀的语文老师要有千变万化的教学本领,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配合语文教材,多找挂图、画册、录像、幻灯、光碟等,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激发兴趣。比如我在上《兰亭集序》一课时,就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经典书法作品,介绍了它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境。众所周知,《兰亭集序》是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质兼美的一篇文章,《兰亭序》是我国书法史上影响较为深远的一幅作品,它的真伪我们暂且不论,它毕竟是晋唐书风的代表。在介绍完作品的创作背景后,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了古筝曲《高山流水》,让舒缓的音乐在课堂上响起,我在古筝曲的伴奏下,叙述我对《兰亭序》的理解,感受王右军的创作情境,对他放荡山水之间,感悟人生的艺术情怀进行分析,学生随着我的叙述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艺术给人带来的愉悦。这样,一方面调动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使本来索然无味的说教与临帖变得趣味横生。
四、开展多种活动,展示书法成果
让书法教学“神采飞扬”的活动是——“成果”展示。其方法多种多样,但有效的方法有二:一是语文课堂上的黑板展示。常言说,“字怕上墙”。因为,字一上墙,其“字”就全部展示在众人的眼前,字体工整与否一目了然。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能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能亲眼看到自己的“成果”,同时也听到大家的评论,特别是方便老师对学生的当堂评价。笔者在语文课常走这一关:教学生上黑板书写——老师认真分析——肯定成功的地方,准确指出不足的部位——并且立即纠正“败笔”、“结构”不合理的地方。这样,全班学生的“兴趣”无形中转入到黑板上来,“纠错”的效果明显,大大地向“书法殿堂”跨进一步,教室墨宝真的能香起来!二是公共场所展示。公共场所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这一环至关重要,每个学期语文组举行一次书法比赛,获奖作品张贴在学校最显眼的公共场所,期考段考的作文,卷面书写优美的也张贴出来,这种宣传、展示,能产生良好的影响。书法,它是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历史,它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的象征。我们既然身为华夏子孙,就有必要学好这门艺术。因此,在校园内、展览厅等公共场所展示我们学生的书法作品,作用重大、社会效果显著。
在当今的社会上,许多人对书法已经渐渐地失去了兴趣,觉得书法太老土、太不时尚了。如果这一想法、做法这样延伸下去两三代,中国的书法“国宝”就不能“保”了。“书法”的出路在何方?国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必须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