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间海:面朝大海,找回时间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ryhappy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就在诸多旅行网站与社交平台上的分享中知晓了霞浦之美,但也没能找到机会去亲身领略。恰好民宿行业的好友向我推荐了坐落在霞浦的“拾间海”民宿,照片中的拾间海推窗见海,质感迷人,完全在意料之外。那么,是时候去这间谐音“时间”的民宿走一趟了。
  拾间海民宿位于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霞浦是闽东历史最悠久的县,这里拥有404公里的绵长海岸线和众多港湾,为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丰富的人文资源与风光资源吸引着旅游与摄影爱好者的目光。但不巧我到达拾间海的时候,海面上空积云略厚重,远眺只觉得海天之间蒙蒙灰色,却有一线日光从云的间隙落入海中,眼前之景依旧开阔而通透。
  主人阿曼和黑哥接待了我。正是客满的月份,几乎所有员工都是从早忙到晚。等厨房迅速准备好一桌午饭,大家才得以坐下暂时放松。阿曼和黑哥热情地叫我夹菜,管家一坨带着她的法斗二坨过来边吃边聊,大家不时爽朗大笑,一桌家常饭也吃得风生水起。坐在其中丝毫不觉得自己是第一次登门的客人,一时有些愣住,仿佛误入了一个熟人的饭局。
  一个梦想,也为了生活
  阿曼曾说她更喜欢称拾间海为“大家在海边的家”。从前在北京的生活其实过得挺好,山东人黑哥从事室内设计,霞浦女孩阿曼做广告创意,习惯了快节奏、充满挑战的工作,闲暇时也有能力飞到世界各地度假,但二人的作息时间总是错开,共居一室却少有一起分享的时间,身体也逐渐抗拒超负荷的运作,阿曼和黑哥决定放手回到霞浦,想在这远离喧嚣的地方开一家民宿或者杂货店,好好过生活。“最开始我们走到了一片沙滩的尽头,那里有一个几乎已经荒废的村子,村子里废弃的小学有十间面朝大海的房屋,用来改成民宿真是太完美了,于是我们很快就签了合同,并定下了‘拾间海’这个名字。”阿曼说,但没想到因种种原因,项目还是搁置了。拾间海的股东们都是阿曼和黑哥之前在北京的同事,大家并不是有钱人,而是很期待这对有勇气的夫妻能替他们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梦想。于是二人不敢耽搁,赶紧另寻他处。
  最后经朋友介绍,拾间海选择了目前的位置,这里是在海边山路上的一片民居之间的一栋新民房,起初阿曼并不喜欢这里,觉得路程稍远而且也并不离尘,看房那天还是阴雨天,她一路都是阴沉的情绪,毫无期待。但当进入房子后绕过几堵墙,海味从窗外扑面而来,阿曼的心里瞬间平静下来,这种自然动人的场景让她确定,就是这里了。
  一个住所,也是一次持续的尝试
  拾间海一期的改造非常迅速,阿曼和黑哥凭着经验和好品味亲自上场,只花了58天就改造出了一栋兼具美感与实用的惊艳住所。房子依山而建,朝海的一面没有任何遮挡,无敌海景一览无余。一楼被任性地全部拿来做公共区域,集合了前台、会客区和一张长桌,我们的午餐就在这张桌子上进行;住宿在2-4楼,多数房间都有开阔海景视野;负一楼是明亮的下沉式休闲区,可泡茶可就餐,负二层是一个大露台,很多浪漫的海景客照就出自这里。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也能经营好生活,拾间海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由阿曼与黑哥精心挑选。夫妻俩念旧,从世界各地搬回来各种中古家具与器物,因旧物难找成套,每间客房的样貌也就各具趣味。去年拾间海的二期也顺利建成。二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山院与水院两个独立院落,是拾间海目前配置最高的客房,院子有密码锁,非入住客人不能进出,保证了私密性及对独处空间的需求。第二部分是独立的“85号”,取门牌号为名,85号一楼实现了阿曼和黑哥对于杂货铺的向往,陈列和出售他们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好玩物件。与一期和山院、水院不同的是,85号的格局紧凑,客房不再有大面积空间,而在软装与实用物品上多下了心思,供不同需求的客人选择。
  拾间海营业仅半年,就已经成了“网红”,在阿曼看来,“网红”标签容易令人形成错误印象,但好处就是能快速地将品牌传播出去。“如今东壁的民宿已经太多了,我们除了保证品质,未来还会有很多新的尝试。”阿曼带着我从水院往岩壁下走,那儿有一间新建不久的实验性质的三角帐篷形玻璃房,可360度欣赏海景与天空:“夏天肯定会太热,不便使用,但我们也是在尝试不同的可行性,未来也还会有更多。
  一个停在东壁的理由
  采访到一半,一坨来提醒阿曼,晚些時候要为团体入住的客人们策划泳衣派对。一坨是个性格大方的女孩,原本只是以义工的身份到拾间海体验一阵子,没想到最后就留下来做了管家。阿曼说拾间海有很多想法,但苦于本地难以留住得力的伙伴,一坨的回归对于她来说就是“捡到宝了”。而在一坨看来,拾间海的魅力是“舒服”,快乐和满足都来得特别容易。阿曼和黑哥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子,老板与员工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骑着小电瓶车在山路上兜风,余晖从民居之间洒在脸上的时候,没有什么负面情绪是不能忘却的。
  泳衣派对不过是拾间海策划的一次活动,阿曼想做的,是将拾间海打造成一个城乡连接点。对于乡村,阿曼还是想带一些城市的东西回来,从孩子开始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去年她邀请了知名漫画人朋友在拾间海举办游戏漫画展,为到场的小朋友们展示漫画背后的秘密。未来也会有插花等富有美感的手工课展开。对于城市,阿曼希望能将乡村的乐趣传达给从城市来的客人。“三沙的粽子名声在外,有空时我们就会请民宿的阿姨来教客人包粽子,好玩又好吃,走时还能带几个。包括我们的杂货铺,未来可能也会有很多从乡村收来的生活记忆。”阿曼表示,只要有精力,拾间海就会策划不同的活动,希望拾间海不仅是一个舒服的住处,也是一个城市与乡村进行交流的场域,是始终充满吸引力的存在。
  归程匆匆,拾间海的魅力我恐怕只知晓了皮毛。细细品“拾间海”之意味,“时间”海,放下日程表,面朝大海享受独处,可念旧也可与亲近的人分享时光。而当坐在窗前,看晨曦踏着水波将光亮送来,暮色乘着晚风越退越远,春夏的明媚日光倾泻而下,秋冬的阴雨天也别有风味,在光影流动间“拾”得某种感悟,应当也是“拾间海”的另一层含义吧。
其他文献
与夏季消暑相关的小物当中,团扇被赋予了多重含义的美感。其以竹为骨,以宣纸或轻纱为面,轻盈的形态带来凉爽的风。轻摇手中的团扇,以一种悠然的心情进入夏季,也不失为一种颇为古典的生活意趣。  在Celine的记忆中,芗城的夏天除了有一碗盛满芋圆、水果、沙冰的四果汤,还有家门口的桑树,小时候她和姐姐常常会采摘桑叶回家养蚕。“从前我奶奶会亲手做扇框,并斜织出一条条紧密的经纬线,我和姐姐就把蚕放在上面吐丝,慢
期刊
过日子的方式大有不同,那么过秋天应当也是如此。在风物中品过了福建各地的秋味,我们好奇日常中是否有更多秋天的私藏趣味,于是我们找到了3位从事不同行业的人,通过他们的职业或是爱好去发现秋天的特别所在。  在镜头之外,记录人与土地  在季节感淡薄的福建地区,与其以景寻“秋”,不如以人问“秋”。不同于北方苍凉辽阔的金黄秋景,南方的秋,更多是藏在生活的动人细节里。林肖杰与摄影为伴30多年,他始终认为,最好的
期刊
林振涛小时候的玩具里有一把没有钥匙的景泰蓝首饰锁,因为总也打不开它,于是他经常用这把锁来砸核桃。那时候的他万万想不到,长大后自己会成为拥有2万把古锁的收藏家,还被冠以“中华锁王”的名号。  说起收藏古锁的契机,林振涛说一开始是源于工作之便。摄影科班毕业的他曾有11年的時间跟着香港作家梁凤仪到全国各地拍戏,那时候很多古装戏都会涉及到老物件,而他又与道具组关系特别好,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欢上了逛古玩市场。
期刊
福州  福建民俗博物馆  福建省唯一一家省级民俗博物馆,博物馆前身是明清古建二梅书屋。博物馆结合二梅书屋的房舍布局,通过展示近千件闽派各时期的古典家具、木雕木刻、福建各窑口瓷器、名人字画、工艺品等民俗文物反映福建特色的民俗文化。博物馆还会结合福建岁时节庆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展览。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郎官巷25号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清场,每周二闭馆,国家法定
期刊
博物馆是许多人造访新城市的第一站。在这些浓缩了时间的盒子里听文物“讲”故事,也是一个追溯过去、追溯先祖、追溯我们自身的过程。若要了解福建历史,福建博物院不得不逛,这座综合性博物馆集合了福建从古至今自然与人文发展的片段,徜徉其中,将眼前的一件件物证与书本上的叙述联系起来,我们或许可以理解,这片大地到底从何而来。  福建博物院  开馆时间:1953年4月  类别:国家一级博物馆  主题:集文物保护、文
期刊
侨批看似质朴,实则内有乾坤。自2004年起,刘伯孳开始研究并收藏侨批,渐渐地他发现,侨批行业固然能带来许多想象空间,然而,更精彩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区域间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它就像是一扇面向过去的窗户,让后来者得以望见百年前的历史洪流。  所谓“侨批”,指的是近代海外华侨寄回国内的银信合一的家書以及回文。这样的称谓,来源于近代闽南语,直至今日闽南人依然习惯将书信称为“批”,由此也可见侨批与闽南人生
期刊
收藏并不是正统博物馆的专利。区别于“公办单位”“大型”“气派”的既有印象,民间博物馆着实简单,一人一屋一爱好足以。没有游人如织也没有响亮的名头,甚至有时需要预约才能参观,但因其藏品品类专一、主题自由且充满了收藏者的个人审美,仍然被许多人热衷。我们探寻了几家民间博物馆,见识了许多在正统博物馆中看不到的奇趣藏品,不得不感叹世界之奇妙。因此,我们更乐意稱它们做:“奇妙博物馆”。
期刊
印刷是文化的先行,“印刷术将人类的文明成果记录了下来,那么这些物证就有必要被保留。”——这便是福建东升印刷博物馆的来由。  联系到福建东升印刷博物馆颇费了些功夫,这个隐藏在福建东升印刷厂内的私人博物馆暂时还没有完全开放,只接受预约参观。东升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多数民居已经拆迁,一條沿街商铺街与一个正在施工的楼盘夹裹着这里,围出一小片安静。东升印刷厂的大门敞开,木质门框与绿色墙裙昭显着时代的气息,一
期刊
从收藏家所收集的千奇百怪的物品中,我们既能猜测出他的偏好,也能发现自己所不了解或无意间忽略的生活。因此,哪怕仅仅是一把饭匙,在无数次注视之下,也会如同小小的泉眼一般,汨汨流淌出闽南传统文化的诸多面相。  许多古老故事都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开始,即家中某个角落,比如壁橱以及抽屉这类封闭的空间里,以一个突然出現、全然陌生的东西为线索,主人公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不过对陈晓峰来说,从家中抽屉偶然发现的一把闽
期刊
我们要去拜访的南仙茉莉茶厂位于福州城南的郊外,夜晚八点多,从地铁胪雷站下了车右拐走在一条小路上,城市的霓虹灯已退到身后,照着前路的,是乡间稀疏的淡白色的路灯。脚步随着手机导航按图索骥,鼻子却已经嗅到了茉莉花香。循着香气来到茶厂,南仙翁正在院子里喝茶,玩箫,等花开。  南仙翁原名翁文峰,是南仙派“十醉九星窨花阵法”茉莉花茶制作工艺第七代传人,因此大家称他为南仙翁,同时,因为他在乌龙江中的沙洲小岛上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