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唐卡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tan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藏文化和藏传佛教精神载体的唐卡,近年来面临传承断裂的危险,千年唐卡等待救赎
  
  湛蓝的天空,神奇的雪山,虔诚的朝圣者,高贵的金顶,这是西藏永恒的主题。另外西藏还有一个不变的主题,那就是千百年来藏人用生命创作的唐卡。
  当古老的唐卡与浮躁的现代社会碰撞,唐卡的命运随之起伏。千年唐卡在期待,在守望,在呼唤救赎。
  
  宗教的载体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是藏文音译,“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卡”指的是空白被填补。唐卡是宗教图像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是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品类。
  据《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藏文化信仰中的女神)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藏入白拉姆神像腹内。
  随着藏传佛教的兴盛,唐卡也兴盛起来,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中国青海、西藏、甘肃等地,以及缅甸、泰国、印度等国家广泛流传,是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藏民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裹成一卷的唐卡就如随身携带的庙宇。唐卡比塑像轻,也不同于壁画,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哪怕是一根树枝上,就能成为一种象征,让藏民祈祷、礼拜。在藏传佛教任何一座寺院、佛堂、僧舍,乃至许多信徒的家里都悬有唐卡,这是皈依佛门的标志,也是信徒顶礼膜拜的对象。
  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呈现出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人物和民间源远流长的故事,其特有的造型和色彩,渲染出浓郁的藏族特色。唐卡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是融会佛教精神、世间技术和个人创造力的“百科全书”。
  对藏族人来说,绘制唐卡是件神圣的事情,大师们每次都把绘制唐卡当作是一次严肃的个人修行,自始至终遵守严格的宗教戒律,每一个环节都举行特定的宗教仪式。
  “拉日巴”是对唐卡画师的统称,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他们往往是寺院的僧侣或民间的祖传子弟。画师必须根据《造像度量经》绘制。《造像度量经》对唐卡的内容、着色、尺寸都作了明确规定,无论是姿态庄严的静相神佛,神情威猛的怒相神佛,所有的造像都有一丝不苟的尺度或比例,画师不得随意更改。有种说法:比例得当,画完的唐卡不必开光;若不成比例,连画师也将招致恶报。这不是小看画师的才华,而是对宗教的虔诚。
  
   传承的挑战
  
  唐卡,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每一件唐卡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件唐卡都带有神圣的感情,藏文化的神秘与神奇尽在其中。
  唐卡艺术的重要特性是活态传承,主要依靠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言传身教。传承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性人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所长向云驹说,唐卡技艺长期以来均是师徒相承、口耳相传,维系力量十分微弱,极易中断。而今,许多老一辈民间艺人去世,年轻人学习不如老一辈用功,技艺也没有前代精湛。而且现在年轻人多出外打工,学习其他谋生手段,绝技不断消失,艺人队伍断层,传统的技艺传承链条面临断裂危险。
  唐卡千百年来都没有改变,现在的唐卡,和最早时期的样子没有多大改变,画面仍然金碧辉煌,灿烂如新。这源于唐卡的颜料。
  大量的矿物质颜料是绘制唐卡的主要成份,皆取自大自然中的珍贵矿物质和天然植物,如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红土、朱砂、珊瑚、金粉等配以藏红花等草药和香料。藏画颜料犹如唐卡的生命,发掘难,维持更难,如今正面临着矿源短缺甚至丧失的危险。如花青和蓝绿被喻为颜料中的“王子”,是唐卡绘画不可或缺的色彩,加工制作这两种颜料的矿石主要分布在拉萨附近的尼木县和昌都地区的两座矿山上,尤以尼木的矿石最适合加工。但如今该矿山被开发炼铜。
  受经济利益的诱惑,目前的唐卡市场颜料作假、以新充旧、粗制滥造等现象较为普遍。所用的颜料极少有纯正的藏画颜料,一些艺人多用相对价廉的国画和现代广告画颜料代替矿物颜料。更有许多成批量印刷的唐卡挂满街头,尽管比手绘唐卡便宜,却十分粗糙。西藏第一位传授唐卡绘画的硕士生导师丹巴绕旦教授批评道:“那些印刷唐卡根本不是唐卡。”还有很多人甚至对新绘唐卡进行烟熏、烟土涂抹等方式造旧,迎合消费者心理,牟取暴利。
  绘制唐卡有严格的工作程序,打磨布料、制框绷布、构图、着色、分色渲染、勾复线、铺金和勾金线、修整、开光、镶边等。然而,浮躁的社会衍生了浮躁的、急功近利的人,浮躁的人使得唐卡技法简化,灵魂缺失,经典创作失衡。
  过去的画师学画,每天晚上都要背诵佛经和比例,那么多神佛的比例全靠记忆牢牢记住,现在许多画师只是模仿照片和画册;过去边画唐卡边念经,如今年轻的画师边画唐卡边唱流行歌曲;过去一幅唐卡至少要画一年,简直就是一种静止的绘画,有的局部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现在的人一点也不耐心,只图越快越好;有些年轻人甚至不认识藏文,何谈参悟到唐卡的真谛,甚至出现佛像量度计算混乱、构图简化,佛像身姿、法器、手印等错乱的现象。
  
  唐卡的救赎
  
  1998年联合国大会第22号决议《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指出,“不同文明的成就构成人类的共同遗产,是全人类灵感和进步的源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是各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唐卡亦是如此。
  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唐卡艺术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如果没有切实的保护措施和清醒的文化自觉,唐卡的发展道路将更加艰辛。
  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对藏区唐卡艺术进行抢救性普查,试点工作在中国唐卡之乡——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吾屯村率先展开。2006年,藏区唐卡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迄今为止,中国民协对唐卡的抢救工作一直在做。”向云驹说,“唐卡艺术分布广,流派多,有许多基地和村落、民间艺人,还有她的严谨的工艺流程,严格的材料使用等,以前都没有详细的调查。我们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区对唐卡进行广泛调研,以便摸清唐卡家底,进行综合保护,还通过录音、摄影、文字等各种形式,建立唐卡艺术文化档案,以引起公众关注。”
  2008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当天,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组织的“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在青海举行,20余位国内、外在藏文化、唐卡艺术研究和文化生态保护方面富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以唐卡艺术的保护与发展为主题,探讨唐卡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创作状态、艺术特征、文化价值、保护内容、开发措施、艺人增收等问题。同时,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建立保护唐卡的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
  此外,一些唐卡艺术的爱好者、守护者开始把唐卡纳入课堂教学,使得唐卡真正走向大众。如今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半以上的中小学都开设了唐卡课程,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西藏大学艺术系都开设了唐卡专业。
  撰写唐卡艺术的首部教材《唐卡线条学》的作者,青海民族学院艺术系主任吕霞说,青海民族学院拥有热贡艺术综合实验室,实现了唐卡艺术教学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近几年培养的唐卡专业毕业生总数超过100人。
  唐卡的保护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提高到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期待唐卡在坚守独特个性的同时绵延成长。
其他文献
【正】 一、改生料栽培为熟料栽培。因为生料或发酵料中仍存在一些杂菌,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污染特别严重;而熟料栽培,经过高压高温灭菌和无菌操作,污染率仅有1%~2%,且原料熟化,营
爷爷前几天刚做了直肠癌手术,这两天有些腹泻,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如何应对?
李老聃西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家中作客。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重要任务。党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及我国建国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的精神与不朽的风范,使民族精神和时
这两天我妈牙痛,家里正好有芬必得,她服用后效果不错。请问,芬必得也能治牙痛吗?芬必得的适应证是中度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偏头痛、头痛、牙痛、痛经等,还适用于发热患者的退热
里海作为全球集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重要性于一体的“宝地”,各方利益凝集不衰:这里既是俄罗斯守卫传统势力范围而不得不保的天然屏障,也是美国进入欧亚大陆继而辐射四方的必争之地;这里既蕴藏着数量巨大的石油,也有复杂、神秘与美国强力对抗、冲突不断的伊朗。刚刚结束的德黑兰环里海五国(俄罗斯、伊朗、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首脑峰会,再次让这片饱含着利益与冲突的水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里海水域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既是完成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
自微博诞生以来,一直受到青年人的追捧。高校学生作为思想性最为活跃的群体,在微博使用行为上具有普遍性特征,而微博舆论对于高校学生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为了解社会转型时期新媒体对于高校学生思想的影响情况,笔者选择了600名大一至大四的在校大学生(男生250人,女生35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收回585份,有效率97.5%。  高校学生微博使用现状  目前,较为流行的微博有新浪开发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