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衔接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镇痛衔接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全麻后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相同的麻醉处理,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芬太尼1 μ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患者不注入任何止痛药物;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值、拔管前及拔管后5、10、30 min的MAP、HR值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拔管即刻、拔管后5、10、30 min的VAS评分及苏醒期SAS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三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和SpO2值以及不同时刻的VAS評分和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HR和Sp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AP、HR和Sp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且C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咳嗽,患者镇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躁动。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值、不同时刻的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A组患者SpO2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咳嗽发生情况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将镇痛衔接理念应用于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预防,可以很好地减少躁动发生,有助于维持患者拔管过程中心率及血压稳定,氟比洛芬酯及芬太尼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镇痛衔接效果,有效减少躁动发生,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相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
  【关键词】 镇痛衔接; 苏醒期躁动; 氟比洛芬酯
  Clinical Study of Analgesia in Preventing Emergence Agitation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WANG Ling,PENG Hong,KUANG Xian-f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009-012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nalgesia in preventing emergence agitation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Method:60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C three groups.The three groups underwent the same anesthesia,10 min before the end of surgery,group A intravenous Fentanyl 1 μg/kg,group B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Flurbiprofen Axetil 1 mg/kg,group C was not injected any analgesic drug.Three groups were recorded baseline values before extubation and 5,10,30 min,MAP,HR value and oxygen saturation,cough during extubation,extubation time,comparative study of 5,10,30 min,VAS score and SAS score data recovery period after extubation.Result:Among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of MAP,HR and SpO2 value and VAS score,and SAS score of patients in recovery period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three groups of MAP,HR and SpO2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time,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three groups of MAP,HR and SpO2 value variation with tim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s,the changes of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group A,B,and VAS score,SAS score and restlessness incide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A,B(P<0.05),group C appeared easily during ex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cough,poor analgesic effect of patients prone to restlessness.Group A and B at different times MAP,HR value and VAS score,SAS score and the recovery period of restlessness incidenc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5 min after extubation in group A patients with Sp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P<0.05),and group A in patients with cough occurre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B.Conclusion:The analgesic prevention concept applied to the convergence of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gitation,help keeping extuba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Flurbiprofen and Fentanyl can achieve good analgesic effect of cohesion,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gitation,but Flurbiprofen compared with Fentanyl,small inhibition of respiration.   【Key words】 Analgesic cohesion; Restlessness; Flurbiprofen
  First-author’s address:Pingxi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Pingxiang 33705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03
  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自主运动,容易导致手术切口裂开、导管脱落,甚至可能出现窒息、误吸、坠床和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等严重的不良后果,增加了患者苏醒期的风险[1]。因此,采用适当的镇痛衔接手段来预防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分析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并观察了是否实施镇痛衔接与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本院择期行全麻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ASA均为Ⅰ~Ⅱ级,年龄20~60岁,20 kg/m2≤BMI≤30 kg/m2,
  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男
  11例,女9例;年龄20~59岁,平均(43.2±11.6)岁;
  ASA分级为Ⅰ级12例,Ⅱ级8例;BMI 20.7~29.8 kg/m2,
  平均(26.4±3.5)kg/m2。B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1~59岁,平均(42.9±11.3)岁;ASA分级为Ⅰ级10例,Ⅱ级10例;BMI 20.1~29.7 kg/m2,平均(25.9±4.0)kg/m2。C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20~60岁,平均(45.5±10.7)岁;ASA分级为Ⅰ级11例,Ⅱ级9例;BMI 21.3~28.9 kg/m2,平均(26.6±3.2)kg/m2。纳入标准:年龄≥18周岁,≤60周岁;ASA分级为Ⅰ~Ⅱ级;均为下腹部手术患者。排除标准:有消化道溃疡、高血压病史,无酗酒或药物成瘾史;有阿司匹林哮喘史;有精神疾病史;合并肝、肾、肺以及血液系统功能异常,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过依洛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以及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3-4]。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三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麻醉前30 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0.5 mg;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进行心电监护,采用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监测Narcotrend指数,指数始终维持在D~E范围,监测患者无创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静注咪达唑仑0.08~0.1 mg/kg,依托咪酯0.2~0.3 mg/kg,芬太尼4 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5~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35~40 mm Hg;术中三组均吸入2%~3%七氟醚,静脉泵入顺式阿曲库铵0.06~0.18 mg/(kg·h),间断静注芬太尼1 μg/kg进行麻醉维持;术中注意及时补充失液量,维持晶胶比以及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稳定(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芬太尼1 μg/kg,B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 mg/kg,C组患者不注入任何止痛药物;拔管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础值、拔管前(T1)以及拔管后5(T2)、10(T3)、30 min(T4)的MAP、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值;记录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拔管即刻以及拔管后5、10、30 min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苏醒期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研究。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重复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基础值、T1、T2、T3、T4的MAP、HR和SpO2值比较 三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和Sp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组间=4.034、4.172、4.168,P<0.05);三組MAP、HR和Sp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0.008、23.627、27.683,P<0.01),三组MAP、HR和Sp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F交互=2.317、3.254、1.988,<0.05);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MAP、HR值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F组间=1.032、0.976,P>0.05),T2时A、B两组间的SpO2值比较差异极显著,A组明显小于B组(t=13.601,P<0.01)。见表1。
  2.2 三组患者不同时刻VAS评分以及苏醒期SAS评分 三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7,P<0.05),C组显著高于A、B两组(t=8.712,9.531,P<0.05),A、B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05);三组间不同时刻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008,P<0.05),三组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F时间=21.536,P<0.01);A、B两组间不同时刻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046,P>0.05)。见表2。
  2.3 三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咳嗽情况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比较 三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均未出现重度咳嗽,其中A组出现6例、C组出现8例轻度咳嗽,B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均未出现咳嗽,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9.689,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059,P<0.05);A组   2例患者出现躁动,B组1例患者出现躁动,C组7例患者出现躁动,其中3例躁动症状明显,三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0%、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440,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x2=0.360,P>0.05)。
  3 讨论
  镇痛衔接是一种新型的医学理念,主要是指在手术结束麻醉苏醒到镇痛泵起效之间使用镇痛药来弥补静脉术后镇痛泵起效慢的不足[5-6]。疼痛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主要的原因之一[7]。氟比洛芬酯是一类新型的非甾体类镇痛剂,以脂质微球作为主要载体,手术创伤及疼痛会激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此药可以靶向聚集于手术创口,直接在应激反应部位释放出氟比洛芬来发挥镇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8-12]。芬太尼是目前最常用的阿片类镇痛药,通过兴奋μ受体,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神经元细胞将伤害信息向上传导至中枢,具有很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但是由于芬太尼半衰期较短,因此长期镇痛效果不佳,且芬太尼还具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13-20]。
  本研究将镇痛衔接理念应用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研究中,观察镇痛衔接的实施与否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三组不同时刻的MAP、HR、SpO2值、VAS评分和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HR和SpO2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变化,VAS评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MAP、HR和SpO2值随时间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A、B两组,且C组VAS评分、SAS评分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拔管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咳嗽,患者镇痛效果较差,容易出现躁动。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两种镇痛药物的镇痛衔接效果,研究结果显示A、B两组不同时刻的MAP、HR值、不同时刻的VAS评分、苏醒期SAS评分以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5 min A组患者SpO2值显著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咳嗽发生情况显著高于B组,提示A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可能性较高。由此可见,氟比洛芬酯及芬太尼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镇痛衔接效果,均能很好的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但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相比,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小。
  参考文献
  [1]康凯,王玥,张春雷,等.两种非甾体类镇痛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衔接效果的临床比较[J].北京医学,2015,37(7):654-657.
  [2]栗村瑞,王玉洁,王运灵,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肺叶切除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11):51-53.
  [3]张文平.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5):699-700.
  [4]郎洁,王方,刘佳,等.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1):4113-4115.
  [5]陈云利.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预防胃、结肠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6]康凯,王玥,张春.两种非甾体类镇痛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衔接效果的临床比较[J].北京医学,2015,37(7):654-657.
  [7]高静.地佐辛复合芬太尼超前镇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3):1694-1696.
  [8]谈谈,陈文军,帕瑞昔布和氟比洛芬酯在疝超前镇痛作用中的疗效对比[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6):511-513.
  [9]方琴,赵正兰,王炎林,等.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TXA2、GMP-140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397-399,402.
  [10]杨普春,曾兆东,杨少辉.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J].北方药学,2015,12(8):118-119.
  [11]孙磊,卢民.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3):124-125.
  [12]陳金华,靳红绪.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上腹部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24-2426.
  [13]牛江涛,高昌俊,孙绪德.地佐辛在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359,422.
  [14]王淑霞.芬太尼预防泌尿外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0.
  [15]范倩倩,刘广林,刘明富,等.不同右美托咪定给药方案对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6):5077-5079.
  [16]姜西刚,卞清明,辜晓岚.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6):528-531.
  [17]高峰,杨辉,曹菲,等.不同药物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2):109-111.
  [18]韩斌,徐铭军.不同镇痛药物预防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和寒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5):104-107.
  [19]沈明敬,徐中华,徐忠恒,等.氟比洛芬酯对胸外科手术超前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760-762.
  [20]魏福生,李秀泽,夏氢.舒芬太尼预防小儿七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3):42-44.
其他文献
根据微分测深原理及分布集中式微分测深观测系统的特点 ,分析了自行研制的分布集中式微分测深仪的主机与多台从机的通讯、高接地电阻影响的消除、工作频率的选择依据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以及整机的软、硬件结构 .结果表明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 ,该系统中的主从分布式多机通讯技术适用于双频、多频激电仪等电法仪器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本文提出在城市测量中,利用GPS-RTK与边角交会相结合的一种测量方法;指出其计算、检核方法并分析了交会点的点位精度。
本论文在分析我国大城市道路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建议,指出道路系统更新改造的实质就是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指导下,以建设与改造相结合的办法
对一种可用于三产品分选的双密度层流化床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实施和理论研究,分析了流化床中的颗粒受力,论证了锥形段的强化分离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特殊的床型设计强化了二元粒子的
研究了烧结温度对Fe-Cr-Mo-C系试样密度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烧结致密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在1160 ̄1260℃范围内,Fe-(13 ̄20)Cr-1.5Mo-(1.8 ̄3.6)C粉末压块可实现液相烧结致密化,制得密度大于7.3g/cm^3,硬度HRA70以上的高Cr烧结铁基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采取一系列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12年9月-2015年9月。将90例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高职高专外语教学重心逐步转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通过学习国内外有关ESP研究,得出ESP课程设置对高职英语教学定位影响很大。强调在高职院校设
目的:研究科学规范的孕期运动课程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8月在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建档立册的单胎妊娠初孕妇2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摘要】 目的:觀察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以及格列美脲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水平及心血管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探讨GLP-1心血管保护机制。方法:40例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近3个月使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达1500 mg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艾塞那肽组采用艾塞那肽5 μg,2次/d,皮下注射,1个月之后剂量增至10 μ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