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茅庐忆旧主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秋天,在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杭州上城区场官弄的郁达夫故居“风雨茅庐”已修复一新,正式辟为郁达夫纪念馆。在人们心目中,郁达夫烈士已经家喻户晓,可是对另一位女主人王映霞,却己经被人们逐渐淡忘。可是在上个世纪,作为“五四”文坛最为轰动的两起作家恋情和婚变:徐志摩与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却是名噪一时,成为媒体最热门的新闻。
  相传郁达夫第一次见到王映霞是在1927年1月14日,他去拜访日本留学时的老朋友孙百刚,见到了一位叫王映霞的杭州姑娘。她二十岁不到,正当豆蔻年华,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
  真是乱世情缘,命中注定,郁达夫一见王映霞如被电击。她明眸皓齿,有棱有角妩媚的脸颊,再加上丰满的身躯和大方的谈吐,的确风姿绰约、娇艳迷人。难怪学生时代王映霞就获得“杭州美女”的雅称。再听说王映霞祖父是杭州知名诗人王二南,郁达夫就越发对她产生好感。
  这一年6月5日,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聚丰园办了几桌喜酒,两人正式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结合,是在与原来的妻子孙荃没有离婚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为以后的婚变埋下离异的种子。
  郁达夫和王映霞婚后一段时间,生活十分美满,两个人沐浴在爱河中几近陶醉。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文坛对他们称羡不已,为郁达夫找到一位红颜知己、幸福佳侣而庆幸。
  1933年春天,他们决定举家搬迁杭州。当年鲁迅先生闻讯,曾写过一首《阻郁达夫移家杭州》的七律诗。作为绍兴人的鲁迅,深知杭州南宋遗风很重,政治人文环境远不如上海。但郁、王夫妇并没有领会此诗的深意。
  开头,他们的寓所租在场官弄,是一座走马楼式的住宅。一次,碰到了省立救济院的院长,无意中谈起救济院的产业,精明的王映霞说:“我们场官弄里有一所废庵,太约有两亩光景地皮,我想把它买下来,不知可不可以?”
  “可以哟!”这位院长答应卖。王映霞再通路子找人,结果花了1700大洋买下这块庵基地。王映霞自己设计、自己监工,大兴土木,半年后工程竣工,爱巢落成。在当时的杭州,这样的新居当属豪华,书房藏有7000册左右图书。


  郁达夫把新居取名为“风雨茅庐”,请马君武先生题写了匾额。谁知一语成谶!从此郁、王爱河风雨不断。郁达夫在新居大约仅住了两个月时间,就接受陈仪之邀,走马上任去担任福建省政府参议,把如花似玉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丢在“风雨茅庐”里。嗟乎!爱巢建成时,也是他俩感情风雨裂变之始。
  婚变究竟属何原因,向来说法不一,只有他们两个当事人最为清楚。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站在各自立场,都写过文章竭力声辩;但始终未有定论。笔者1979年担任《西湖》主编去上海组稿,听说王映霞还健在,隐居在闹市区复兴中路xx号。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个门牌,敲了半天门,门上开启一扇小窗,露出一张白皙脸庞:“啥人?”
  我自报家门,并特意说明是柯灵先生介绍的,她这才开启了门,进了客堂。我说明了来意,并递上几册《西湖》。当她看到黄源、艾青、柯灵等人文章时,才放心地同我交谈。话题自然涉及杭州的“风雨茅庐”和他俩婚变。她一下提高嗓音:“弱者的名字叫女人,我相信!我和郁达夫的婚变,似乎一切责任在我,令我百口难辩。我写了文章想澄清一些事实,人家就是不发表。”
  “这文章还在吗?”我抓住机会问道。“压在箱底几十年了,你们《西湖》能发吗?”“刊物允许不同观点,现在国家又提倡思想解放,应该会有公允评价。”
  她走进内室拿出一叠泛黄的稿纸,竖写的钢笔字已漫漶变淡。我把此稿带回杭州,发表在1980年1月号《西湖》上。不久,我去上海拜访杜宣,他谈到1月号的文章,说《郁达夫外传》的作者孙百刚有意见,要写文章反驳。我说好哟!杂志允许不同意见,百花齐放嘛。结果把孙的文章发表在4月号上。
  我与王映霞仅此一面之缘。海峡两岸沟通之后,原《东南日报》社长胡健中邀请王映霞去台湾访问了几个月。后来她一直住在杭州大学女儿家。龙年(2000年)新春,终于一瞑不起,魂归故土。
  “达夫始终是挚爱着王映霞的。但他不知怎的,一举动起来便不免不顾前后,弄得王映霞十分难堪。这也是他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吧。后来达夫把他们的纠纷做了一些诗词,发表在香港的某杂志。那一些诗词有好些可以称为绝唱。但我们设身处地替王映霞着想,那实在是令人难堪的事。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别人是‘家丑不可外扬’,而他偏偏要外扬。说不定还要发挥他的文学的想像力,构造出一些莫须有的“家丑”——故所以他的问题弄得来不可收拾了。”这是他们的好友郭沫若的评价,我看是比较公允的。
其他文献
6月30日,杭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二季度现场会在滨江区召开,会议确定了下一阶段改革方向,滨江、西湖、桐庐三地以及市財政局、规划局、数据资源管理局三部门先后介绍经验,为与会的其他市直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提供改革和决策参考。
日前,第二届临商大会在临安青山湖畔召开,数百名在外临商和在临创业者齐聚一堂,共话家乡发展变化,共谋临安发展盛事。活动现场,宝龙城市广场、宝业集团建筑工业化制造基地等11个项
小剧场戏剧运动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以林兆华、牟森、孟京辉为代表的“戏剧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在小剧场上演他们的实验戏剧作品。1995年北京人艺小剧场建成后,小剧场话剧成为了席卷中国话剧界的一阵狂潮,大规模地影响到了流行文化。  在杭州,小剧场散落各处,大学校园的青春演艺、繁华闹市的文青暖房、古今交融的茶室驿站。人们走进小剧场,看的不仅仅是剧,更是自己理想的生活。  校园
清代浙江总督李卫(1686-1738年)并非科举出身,却能官至总督,深得雍正信任,没有出色的政绩是很难成就的。李卫主政浙江时做了不少益事,西湖上许多景点至今仍能找到痕迹。李卫,字
6月16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下称城地组织)亚太区“一带一路”地方合作专委会落地揭牌仪式暨“未来出行青年实践营”启动仪式在杭举行。杭州市市长徐立毅在仪式上致辭。德国前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全国友协副会长宋敬武等出席。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拓展了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也对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抓住“互联网+”良好契机,加强整体规划和建设,健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使高校网络平台成为传承校园文化的纽带、提升德育工作实效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认清基本现状,强化建设自觉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地渗透进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请问孙叔叔,对我们学校的印象和看法是什么?”“我们附小作为社区的辖区单位,平时都和社区有什么联系和合作?”“每年社区都来学校宣讲道德讲堂,但道德模范都是大人,能不能从我们
朋友圈里常常被"诗和远方"刷屏,看演唱会,看话剧,必须晒票,观后犀利"吐槽",彰显智力担当,在杭州,有多少人是纯纯的文艺青年呢?本刊编辑通过微信,做了一项"很文艺"的调查……
潘阆巷,明成化《杭州府志》载,因北宋名士潘阆(?~1009年)居此而得名。潘阆,据万历《杭州府志》载,是杭州钱塘县人,字消遥。但其它书籍却说他是大名(今属河北省)人,或说是广陵(今江
5月26日,“我把杭州寄给你”杭州旅游咨询服务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在火车东站候车大厅举行。本次发布会揭晓了“我把杭州寄给你”之“我与杭州的故事”照片征集、“我的郵筒我做主”个性化邮筒征集的征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