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原点 沟通联系 突破难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度量角的大小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的操作技能。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往往都是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再由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技能教学过程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更缺少猜想与创造。如何让数学技能的教学更厚重些,而不是理解为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与训练,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自己日常教学中的所见所思略作探索。
  一、量角,从学生需求处开始
  为什么要度量角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角的大小”的作用吗?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很难想到的。同时,在我们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看到的也更多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学这个数学知识?这个数学知识有什么用”等这样的问题,而教师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往往忽略了这样的深入考虑。因此,在我们自己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针对一些技能,教师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行教学,这样就能避免学生简单地模仿与记忆。
  以“角的度量”的学习为例。在学习之前,学生并没有进行“角的大小”比较的直观经验,也没有量角的实际需求(但这种需求能够激发)。因为“角”是蕴含在客观物体里的,需要抽象才能得到数学上的“角”(顶点、过顶点的两条直直的边、平面图形等)。因此,在客观物体里学生很少能直接看到数学上的“角”,在静态中很难意识到“角的大小”的作用。所以,在教学前思考为什么要学习“角的度量”呢?怎样的设计才能使技能教学避免学生简单地模仿与记忆呢?
  曾经看过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的导入环节,华老师利用“三个不同倾斜度的滑梯”这样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情境,引发了学生对量角的需求。这样的情境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体现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响下滑速度的重要因素。虽然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但现实中的滑梯几乎都是标准的、安全的,学生没有思维上的对比和冲突,就不会有意识地思考下滑速度与“角”的大小之间存在本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行设计“三个变化的滑梯”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了教师教的需要。同时,这三个滑梯也渗透着重要的函数思想:当滑梯角度变大时,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即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在变化中感受“角的大小”的作用。
  另外,量角的过程是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角”概念的过程。虽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但并不精细和深刻。例如,学生仅会简单地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至于如何抽象出“角”、“角的大小”的作用以及“角的大小”是否取决于角两边的长短等问题,学生的理解并不深刻,而这些都是“角”概念的重要内容。所以技能教学的背后是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华老师对“量角”的技能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对概念、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并感受其价值的教学。
  二、量角,往学生难点处深入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都会在课堂上花费很长时间让学生在自制“纸制量角器”上“画角”。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量角的大小”,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画角”呢?这是由“角的度量”的本质所决定的。
  “角的度量”的本质就是所要测量的“角”与“标准的角”(已经知道大小的“角”)能够完全重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知道要测量的角的大小。学生理解“角的度量”的本质有两方面的难点:一方面,学生看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这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有关。另一方面,即使看到了量角器上的“角”,也不知道怎样才能使量角器上的“角”与所测量的“角”重合。量角器上“角”的顶点在中心,两条边都可以作为角的“始边”,要度量的角与哪条始边重合呢?这需要学生根据所要测量的角的特征决定。另外,所要测量的角的两条边的长度不确定,不能恰好和量角器上的刻度线重合,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真正把握了教学的难点,教师就可以在“该出手时出手”,设计有针对性有深度的活动(如多次画不同角度的“角”)进行适时点拨与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量角的本质。
  三、量角,在学生思辨处创新
  在角的度量中两个角的重合与长度度量中两条线段的重合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但学生在理解这两种不同量的度量时,其难度是不一样的。因为认识一维空间比较容易,量长度没有困难,但量角度时就产生了很大困难,主要体现为度量要“从头开始”的思维定势。试想,在以往的度量的学习中,哪一类度量不是从头开始的?度量长度是这样,度量质量也是这样(但面积的度量不是这样,而是通过公式计算得到)。凡是度量的量不是从头开始,学生学起来就有困难。如“认识钟表”,钟面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没有头和尾,把哪儿作为认识的起点呢?因此要先认识“整时”与“半时”,然后再认识其他时间。所以就有了很多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都会遇到很多学生是按照右上图方法量角的。显然,这不是巧合。
  学生按照上述方法量角是很自然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办法也有其合理性:这样“量角”只要把所读出的度数除以2就得到所测量角的度数。
  给学生这样的思维创造的空间,发明新的方法,在使用自己独创方法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性,从而感受到自己方法的局限性。例如,只能测量锐角;当所测量的角接近直角时,会带来比较大的误差等。
  另外,假如学生就用这样的方法量角,为了避免上述局限,是否可以重新设计量角器呢?量角器毕竟只是一个工具,而工具是人创造的,只要合理、无矛盾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什么样的工具皆可由人来决定。事实上,无论怎样设计量角器,其本质和现行的量角器是一样的,即将半圆平均分为180份,每份是1度。这是因为我们能感知的空间是欧几里得空间。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数学:数学是创造但绝对不是随心所欲、胡编乱造,要符合逻辑。
  给学生宽广的视野和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在数学技能学习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不仅是生活所需,更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整理资料回想起来,笔者最初听到“群文阅读”应该是在2013年3月5日的一个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我校的一次讲座《大阅读:语文教育的希望》。但笔者实在是后知后觉,直到整整一年后的2014年3月22日,笔者参加了亲近母语研究院组织的“群文阅读和主题阅读工作坊”活动,并主动承担了一节市级群文阅读研究课“《三只小猪》群文阅读”,才雾里看花,真正对群文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文中,笔者将由《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方法和习惯,教师要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练习设计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有“趣”——激学生深度参与之兴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
事件前景    长期以来,对如何把握口语交际课的教学,笔者甚感困惑。语文教学中的其他课型,不论是识字课阅读课,还是写作课,都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可是,口语交际课到底该怎样上?它有自己的教学模式吗?就这样带着一个又一个问题,每上一次口语交际课,笔者都这样想着。仅仅是想着,却从来没有深入地去实践或是去探索。刚好,区里要笔者上一节口语交际展示课。于是,笔者就这堂公开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在试教和磨
多巴胺强化学习的值的分布式编码  nature封面:大脑同时考虑未来的多种可能的奖赏。nature杂志第779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大脑学习过程中奖赏预测相关研究。神经递质多巴胺密切参与这种形式的学习:如果某个事件的结果比预期好,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活性就会增加;如果结果比预期差,活性则会降低。学习一直被视作大脑在评估可能的平均结果。Will Dabney和同事以人工智能的分布式强化学习为灵感,在分析了小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为我国粮食连续丰收立下“汗马功劳”,然而专家指出,我国化肥使用存在过量使用、盲目使用的问题,不但损耗土壤基础肥力、增加种粮成本,而且已危及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我国是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用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1%的人口,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然而这些年来,土地的质量每况愈下。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使土壤生态持续恶化。因此,农业部及时作出了
【案例背景】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然而,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依然没有超越传统的计算机课,仍然存在着“重技能,轻素养”的问题,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主题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发展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下面,笔者以《我的母校》为例谈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  海洋吸收约30%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碳中和的角度,世界各国必将重新审视海洋生态系统。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已超过400ppm,是80万年来的最高值,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缺氧等现象,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蓝碳:健康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指出,全球自然生态
编者注:《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2年第8期和2015年第9期分别刊登过著名特级教师徐斌的两篇同题文章,副标题分别是“以数与代数的教学为例”“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例”。  无痕教育,从字面上理解是把教育的目的与意图隐蔽起来,通过间接和暗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态。其实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原则,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几何直观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并对几何直观作了阐述:“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几何直观能力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一种基
课标对写字目标的制订是从实用和审美两个维度上同时着眼的。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笔顺规则、间架结构,是写字之初即应掌握的,这为写字教学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前进奠定了基础。而“喜欢学习汉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不仅指出了学习写字的动力,而且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基本要求。但是,就当前的写字教学来看,普遍处于一手硬一手软的尴尬境地。对于写字的实用目标,教师们普遍给予了关注和落实,而对于写字的审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