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熊孩子”的烦恼
朋友小张有个可爱的儿子,4岁前一直跟着小张夫妇生活。后来因为工作原因,小张两口子就把孩子送到了孩子奶奶家。爷爷奶奶对大孙子自然喜不自禁,百般呵护。不出一年,溺爱的后果就显现出来了。以前孩子吃饭不挑食,现在呢,带绿色的菜不吃,要吃红色的(肉类);不开电视机不吃,要边看动画片边吃。下楼梯时,又蹦又跳,震得满楼咚咚响,邻居意见很大,孩子的奶奶只好屡屡嗔怪地说:“哎呦喂,这样子不好嘛,不要这样子嘛——”奶奶一句话没落地,孩子跳得更来劲儿了……
孩子都可爱,心慧有法眼
绝大多数家长也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熊孩子”呢?所谓熊孩不是孩子自己修炼出来的,而是家长的养育方式方法不当造成的。比如上述常见的“吃饭挑食”“下楼梯蹦跳”,还有,家长不答应孩子的要求,有的孩子就“一哭二闹三躺倒”。家长在意识中,在思想观念上都知道应该坚持原则,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然而知易行难,家长每每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在发生了“对峙”情况下,心软、侥幸、忍不住爱的泛滥,最后在爱的幌子下“缴械投降”。孩子生来就有“察微知著”“察言观色”的“法眼”和趋利避害的本能,尤其是长期与父母祖辈生活在一起,对家长的心思往往拿捏得奇准。常有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口无遮拦地说:“这孩子没法管。管多了,孩子的爷爷奶奶不高兴,不管吧,也确实不应该。”言之无意,听者有心,结果,家长的对话被孩子听了去,家长的心思被孩子拿捏住了,试想,再来言之凿凿教育孩子时,孩子早有应对方法,教育结果可想而知了。“情报信息”和教育的“决策、决心”泄露,这也是很多家长觉得“熊孩子”难管、管不了的原因之一。
面对为数不少的熊孩子,理智的家长,该怎样应对呢?
教育“熊孩子”,意见须统一
首先是做好孩子父母(或祖辈)的思想工作。现在的家长大多有知识、有文化、见多识广,思想观念趋于科学、理性、现代、开明、开放,那种不通达事理、固执己见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讲明白溺爱孩子的害处,相信很少有家长再听任孩子在熊孩子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第二,溺爱孩子的家长本意上是疼爱孩子,只是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解。溺爱的家长本意都是好的,做溺爱孩子的家长的说服工作要把握时机,注意态度和方法,要注意别伤自尊。在说服家人时,有理也要讲方法,讲策略,不能伤了家庭和谐。
第三,即使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在教育“熊孩子”时也不会一帆风顺,仍要有方法,讲策略,把握分寸,既不伤害孩子,又要能规劝、教育引导“熊孩子”步入正确的轨道。
教育“熊孩子”,也要先讲理
五六岁的孩子基本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阶段了,大多数孩子能听得懂道理。但是仍要把抽象的道理融入孩子的生活实际中,以形象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道理。不能一味地讲吃饭时不能挑食、挑食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等,孩子不懂什么是营养和营养不良,孩子也不会从健康学营养学的高度去考虑挑食的坏处,他们只会从自我感觉出发,肉好吃,我就是想吃肉,就是不爱吃蔬菜。所以,很多人劝说孩子挑食不好,偏食不好,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应该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多旁征博引,可以用孩子喜欢的动画人物挑食的不利结果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动画人物的境遇联想到自己可能的遭遇,产生共鸣。比如孩子很喜欢动画里的猪八戒,那就以猪八戒為例,告诉孩子,不讲卫生会怎样,懒惰会怎样……这样教育引导孩子比空讲道理,既有趣又有效。
态度要严肃,语气要坚决
很多家长说:“我已经说过孩子了,他不听呀!”有不少家长看似在教育孩子,其实并没抱持达到教育效果的目的,或者是出于应付,或者是思想认识及其教育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体现出流于形式,甚至应付了事的情势和状态。比如上面案例中孩子的奶奶,那种“哎呦喂——”带着长长尾音的语气,在聪明如慧的孩子心里,那不是教育,不是命令,而是商量,甚至是请求、哀求。孩子哪里还会听从?教育行为应该是严肃认真的,甚至是强制的,不应是请求,更不能演变成哀求。家长态度严肃认真,语气坚决,孩子自然会感到事情重要,不敢怠慢,有的孩子可能有反复,在家长的不断教育引导下,终究能改正自己的毛病。
疼过能思痛,有失才有得
可以用后果惩罚法,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后果惩罚,以家长可控的后果教育孩子。有人会觉得这样不妥,可能会伤了孩子。在可控的范围内,承担一定的损失,不仅对孩子,对所有人通常都是极其有效的教育。当然,对年幼的孩子,惩罚法是最后一招,但往往也是最有效的一招。比如孩子打碎了邻居的玻璃,即使邻居原谅了孩子,家长可以“罚没”原本要给孩子买玩具的钱,告诉孩子,损坏他人物品必须赔偿。让孩子痛心自己失去了买心爱的玩具的机会。当孩子认识到错误,表示改正时,再把孩子喜欢的玩具买回来。这一失一得的过程,孩子必然会印象深刻,知道了做一个好孩子的“好结果”和做一个“熊孩子”后果的“严重性”。
再比如,当孩子非让抱着走,否则就“一哭二闹三躺倒”的时候,家长可告诉孩子,哭闹是没用的,可以走100步歇一下,或者走100米再抱他走50米。如果孩子仍然不肯走,告诉孩子,大家一起都不回家了,或者表示让孩子自己留在原地,家长自己“回家”了(家长要躲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观察孩子的动向,随时防止孩子意外的发生)。孩子知道家长令行禁止,言出必行,下次很少再会哭闹赖着不走了。
教育须用心,利在下一代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科学要求人们讲事实,讲规律,而艺术则要求人们讲策略,讲方法,不能蛮干。孩子再调皮,毕竟只有几岁,顶多十几岁,以家长几十年的阅历,以家长的学识、经验和人生智慧,若说让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比拼下去,只有一种解释:“非不能也,而不为也。”我国兵法上有三十六计之说,教育孩子,何止三十六计。从孩子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虽然时间长,琐事多,变化大,依我看,只要家长坚持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把握一定之规,做一个对教育上心的家长,定能拟出千百条妙计,把教育孩子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