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是个美丽的季节,何不拿起手里的相机捕捉美丽的风光?
随着冬天的来临,燥热的气温逐渐降了下来。碧绿的树叶也渐渐变成了黄色、褐色、红色,随风飘落。早晨起来到外面观察,会发现植物上都会披上一层晨露或者是霜晶,晶莹剔透,分外动人。昆虫也变得懒惰了起来,鲜少看到他们活动的踪迹了。
在气温相对低一些的北方,树叶、浆果、各种奇形怪状的真菌上已经会有晶莹的霜粒了。用一支微距镜头来拍摄,你可以得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特殊“世界”。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如何用微距来捕捉这些有趣的场景,那么我们接下来介绍的内容将是你所需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开始,你要有一支适合你创作的镜头。一般的变焦镜头虽然可以拍摄从广角到长焦这样一个非常广阔的范围,但是却无法捕捉到微观的世界——它们的最近对焦距离不够近,放大倍数不够大。专业微距镜头都是定焦,可以实现非常近的对焦并且能够达到1:1的放大倍数。尼康、佳能的自家“百微”、“60微”,腾龙的SP90都是口碑非常不错的微距镜头。虽然会有一些变焦镜头号称有“微距”功能,但事实上跟专业微距镜头的效果还是没法比的,只是比一般的变焦头稍微好一些而已。当然,微距镜头并非唯一的选择,如果你的手头上还没有一支专业的微距镜头,近摄镜将是一个廉价而有效的替代方案。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放大镜,拧上镜头以后也能实现不错的微距效果。
最好选择一个焦段比较长的镜头,不论是专业微距镜头还是普通变焦头加上了近摄镜。长焦带来的浅景深都可以让你的主体更加突出,解决杂乱背景的干扰。长焦镜头还会带来一个优势:当你在拍摄昆虫的时候,你可以距离很远进行拍摄,不用担心吓跑了它们。
一个坚固、稳定的三脚架也是必备的,因为拍摄微距的时候你的景深往往会非常浅,轻微的位移都会导致焦点的变化。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限定于拍摄静态的物体,如果是拍摄动态物体,使用三脚架就显得非常麻烦,试着提高快门速度吧。
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微距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都具备这样一个特性:有虚有实,并且焦内锐不可当。要想得到锐利、清晰的照片,除了后期用软件锐化以外,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
在拍摄微距的时候,你的相机可能会固定在三脚架上,非常之稳定,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不用担心快门速度。一丝轻微的风都会让被摄主体出现晃动,所以你还需要尽可能的保证一个较高的快门速度。
除了提高快门速度以外,做好精准的对焦也很重要。在实际拍摄微距的时候,最好使用实时取景模式,然后利用×10或者其它倍数的实时取景放大功能,把对焦模式切换到手动。用手慢慢转动对焦环,把焦点精确的锁定到你所需要聚焦的地方。利用这样的对焦方式,你可以得到比光学取景器自动对焦更高的对焦准确率。
实战技巧
如何在冬天拍好微距照片
起早拍摄
尽量早起,如果植物或者动物上的露水或者霜粒还在,那就更完美了。另外,清晨的时候风一般都比较小,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加清晰锐利的画面。
力求完美
你可能不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如果是微距摄影,你在挑选主体的时候还真就得苛刻一些。尽可能的去寻找一个完美的拍摄对象,不要有明显的瑕疵,如果实在找不到,那就利用构图或者是别的方法来把瑕疵的地方遮掩起来。
使用滤镜
许多植物的叶子表面都会有较大的反光,这会导致它们在拍摄后色彩不够艳丽并且缺乏对比。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一片CPL(偏振镜)来滤除这些反光。让叶子呈现最佳的色彩跟对比。
填充闪光
在光线不足的时候,使用闪光灯补光会是你唯一的选择。最为便捷的方法就是使用机顶闪光灯进行补光,但是这样的光线往往都太生硬,会在背景形成比较大的阴影。使用柔光后的外置闪光灯,从侧面或者是上部进行补光会呈现更好的光线效果。
编辑:王小龙
随着冬天的来临,燥热的气温逐渐降了下来。碧绿的树叶也渐渐变成了黄色、褐色、红色,随风飘落。早晨起来到外面观察,会发现植物上都会披上一层晨露或者是霜晶,晶莹剔透,分外动人。昆虫也变得懒惰了起来,鲜少看到他们活动的踪迹了。
在气温相对低一些的北方,树叶、浆果、各种奇形怪状的真菌上已经会有晶莹的霜粒了。用一支微距镜头来拍摄,你可以得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特殊“世界”。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如何用微距来捕捉这些有趣的场景,那么我们接下来介绍的内容将是你所需要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开始,你要有一支适合你创作的镜头。一般的变焦镜头虽然可以拍摄从广角到长焦这样一个非常广阔的范围,但是却无法捕捉到微观的世界——它们的最近对焦距离不够近,放大倍数不够大。专业微距镜头都是定焦,可以实现非常近的对焦并且能够达到1:1的放大倍数。尼康、佳能的自家“百微”、“60微”,腾龙的SP90都是口碑非常不错的微距镜头。虽然会有一些变焦镜头号称有“微距”功能,但事实上跟专业微距镜头的效果还是没法比的,只是比一般的变焦头稍微好一些而已。当然,微距镜头并非唯一的选择,如果你的手头上还没有一支专业的微距镜头,近摄镜将是一个廉价而有效的替代方案。它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放大镜,拧上镜头以后也能实现不错的微距效果。
最好选择一个焦段比较长的镜头,不论是专业微距镜头还是普通变焦头加上了近摄镜。长焦带来的浅景深都可以让你的主体更加突出,解决杂乱背景的干扰。长焦镜头还会带来一个优势:当你在拍摄昆虫的时候,你可以距离很远进行拍摄,不用担心吓跑了它们。
一个坚固、稳定的三脚架也是必备的,因为拍摄微距的时候你的景深往往会非常浅,轻微的位移都会导致焦点的变化。当然,这一切都只是限定于拍摄静态的物体,如果是拍摄动态物体,使用三脚架就显得非常麻烦,试着提高快门速度吧。
获取更清晰的图像
微距摄影,精彩的作品往往都具备这样一个特性:有虚有实,并且焦内锐不可当。要想得到锐利、清晰的照片,除了后期用软件锐化以外,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也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
在拍摄微距的时候,你的相机可能会固定在三脚架上,非常之稳定,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不用担心快门速度。一丝轻微的风都会让被摄主体出现晃动,所以你还需要尽可能的保证一个较高的快门速度。
除了提高快门速度以外,做好精准的对焦也很重要。在实际拍摄微距的时候,最好使用实时取景模式,然后利用×10或者其它倍数的实时取景放大功能,把对焦模式切换到手动。用手慢慢转动对焦环,把焦点精确的锁定到你所需要聚焦的地方。利用这样的对焦方式,你可以得到比光学取景器自动对焦更高的对焦准确率。
实战技巧
如何在冬天拍好微距照片
起早拍摄
尽量早起,如果植物或者动物上的露水或者霜粒还在,那就更完美了。另外,清晨的时候风一般都比较小,可以帮助你得到更加清晰锐利的画面。
力求完美
你可能不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如果是微距摄影,你在挑选主体的时候还真就得苛刻一些。尽可能的去寻找一个完美的拍摄对象,不要有明显的瑕疵,如果实在找不到,那就利用构图或者是别的方法来把瑕疵的地方遮掩起来。
使用滤镜
许多植物的叶子表面都会有较大的反光,这会导致它们在拍摄后色彩不够艳丽并且缺乏对比。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使用一片CPL(偏振镜)来滤除这些反光。让叶子呈现最佳的色彩跟对比。
填充闪光
在光线不足的时候,使用闪光灯补光会是你唯一的选择。最为便捷的方法就是使用机顶闪光灯进行补光,但是这样的光线往往都太生硬,会在背景形成比较大的阴影。使用柔光后的外置闪光灯,从侧面或者是上部进行补光会呈现更好的光线效果。
编辑: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