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已逐渐发展成为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一教育方式的实施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不断夯实教育基础,更新教育观念,并积极探索素质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有效措施。
关键词: 教学素质 教育实施 策略
1.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新方向,也是一种教育教学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模式。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其学习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能,以及智力等方面的潜能。但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完善。因此,积极分析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不断探讨其有效实施措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2.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和应试教育一样,都是一种抽象化的概括[1]。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第一是出发点不同,应试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素质教育则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第二是两者的对象不同,应试教育主要面对的是所谓的尖子生,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以全体学生为培养对象。第三是教学理念不同,应试教育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加工,而素质教育则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是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多为模仿和重复性教学方式,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发散式教学法的应用。最后一点就是教学氛围不同。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乏味,而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2目前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等同于无需考试的教育。(2)教育工作者普遍觉得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应对升学考试。教育工作者须知两者教育方式选拔出的学生,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相信随着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和深入,两者将逐渐吻合。(3)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即认为素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其实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4)素质教育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实际上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无法照抄照搬。
3.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打好素质教育基础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也不是说学生能够自由散漫[2]。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特长与全面性两者兼顾。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培养优等生或者特长生优化发展的同时,必须照顾到全体同学的情况。(2)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平衡。(3)注意确保对学生进行加工培养的同时,要与其个性相和谐,以求彻底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
3.2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更新教育觀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首先,教师要实现教育对象的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外,大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教学进程的需要,只能别动接受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教育对象从“优等生”向“全体学生”转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变。即将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片面性“向“全面性”转变。最后,教师还要实现教学主动性的改变,适当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转变素质教育实施方式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重视程度。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从语言或动作等方面进行适当改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教师在恰当环节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故意停顿或者说错话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向“学”的转变。最后,教师必须灵活教学。即教学的内容及涉及的习题等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此外,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4.结语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都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完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夯实教育基础,更新教育观念,并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实施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骥,王鹏.浅谈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J].创新教育,2012,23(15):95-96.
[2]于萌.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9):157.
关键词: 教学素质 教育实施 策略
1.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新方向,也是一种教育教学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模式。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其学习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能,以及智力等方面的潜能。但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完善。因此,积极分析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不断探讨其有效实施措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2.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和应试教育一样,都是一种抽象化的概括[1]。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第一是出发点不同,应试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素质教育则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第二是两者的对象不同,应试教育主要面对的是所谓的尖子生,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以全体学生为培养对象。第三是教学理念不同,应试教育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加工,而素质教育则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是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多为模仿和重复性教学方式,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发散式教学法的应用。最后一点就是教学氛围不同。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乏味,而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2目前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等同于无需考试的教育。(2)教育工作者普遍觉得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应对升学考试。教育工作者须知两者教育方式选拔出的学生,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相信随着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和深入,两者将逐渐吻合。(3)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即认为素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其实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4)素质教育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实际上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无法照抄照搬。
3.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打好素质教育基础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也不是说学生能够自由散漫[2]。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特长与全面性两者兼顾。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培养优等生或者特长生优化发展的同时,必须照顾到全体同学的情况。(2)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平衡。(3)注意确保对学生进行加工培养的同时,要与其个性相和谐,以求彻底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
3.2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更新教育觀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首先,教师要实现教育对象的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外,大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教学进程的需要,只能别动接受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教育对象从“优等生”向“全体学生”转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变。即将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片面性“向“全面性”转变。最后,教师还要实现教学主动性的改变,适当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转变素质教育实施方式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重视程度。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从语言或动作等方面进行适当改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教师在恰当环节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故意停顿或者说错话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向“学”的转变。最后,教师必须灵活教学。即教学的内容及涉及的习题等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此外,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4.结语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都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完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夯实教育基础,更新教育观念,并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实施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骥,王鹏.浅谈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J].创新教育,2012,23(15):95-96.
[2]于萌.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信息,2011,18(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