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胃病的临床观察及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慢性胃病患者临床应用穴位贴敷治疗的具体疗效。方法:选取老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2020年间,经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下属诊所收治。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就对照组(70例,常规西医治疗)与观察组(70例,穴位贴敷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测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病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具有显著优势。
  关键词:慢性胃病;中脘穴;穴位贴敷;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4-124-01
  慢性胃病是一种胃粘膜糜烂,病理特以粘膜细胞和浆细胞的粘膜浸润为主的,而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可存在,但量很少。临床中患者多表现上腹部胀满、痛、嗳气、恶心、早饱感等,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进食量减退而体重下降的风险。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干预,短期疗效尚可但病情易反复。传统医学中,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痞症”、“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等脏腑联系密切。治疗上常以内、外治法进行治疗。而穴位贴敷法作为外治法中,一项具有传统医学特色的优势技术,在治疗慢性胃病方面疗效极为突出。故本文拟运用中科盛元穴位贴敷进行治疗,并将临床观察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慢性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19-2020年间,经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下属诊所收治。遵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法则,7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之比显示为:32:38,年龄上限值、下限值为54岁,26岁;7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之比显示为:33:37,年龄上限值、下限值为56岁,25岁;病程区间在8-16月,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以“胃脘部胀满不适,进食后加重”为主诉就诊,经胃镜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已排除器质性疾病,符合慢性胃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协议书。两组基本资料均未见明显差异,符合P>0.05的均衡可比性原则。
  1.2方法
  对照组纳入病例均行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及潘多立酮、莫沙必利、消化酶制剂等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纳入患者基于上述治疗均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主方以胃病通用方为主药,并根据临床证型进行加减用药,如下:
  脾胃虚寒型:胃通方+黄芪等单方,泛酸者/口中清水多者加吴茱萸等单方;
  饮食积滞型:胃通方+神曲等单方,便秘者加黄连等单方;
  肝气犯胃型:胃通方+柴胡等单方,胃痛甚者加元胡等单方;
  湿热中阻型:胃通方+黄连等单方,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等单方,腹胀甚者可加厚朴等单方。
  用法、剂量:主方胃病通用方取2克,余药均取0.5克。将所选药物混合均匀后以透皮净药水进行调和至黏度适中糊状,涂抹于敷贴,将其贴于中脘穴。日一次,每次6-8小时为宜,7天为一疗程,共3疗程。
  1.3疗效判定
  主要症状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主要症状分级记录:0级:无症状;I级: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Ⅱ级:症状中等,部分影响日常生活;Ⅲ级: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难以坚持工作。
  症状疗效判定:①有效:症状消失;②显效: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改善1级以上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2.0)统一处理,计数资料可以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而其检验使用x2,测验得出P<0.05即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呈更高显示,具统计差异(P<0.05)。见表1.
  3.典型病例
  患者张某,男,36岁。自诉胃脘部间断憋胀1年余,进食后加重。曾行胃镜检查后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自行口服“多潘立酮片”,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平素胃脘部怕凉,喜温喜按,饮食一般,无口干、口苦,小便可,大便质偏稀、成型,睡眠可。舌质淡红,苔薄白。与患者沟通后嘱于穴位贴敷治疗。前后共计21贴,患者胃脘部憋胀感消失,饮食较前明显改善。
  患者陈某,男,33岁,自述胃部嘈杂隐痛,口苦黏腻,呕恶纳少,咽干欲饮,隐痛频发,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进食辛辣肥腻之物则症状加重。观察舌薄黄微腻质红,脉弦滑小数。与患者沟通后嘱于穴位贴敷治疗,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胃病时强调应按“健脾养胃、益胃生津”的主旨施加治疗。而穴位贴敷法作为一项中医传统优势技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对局部特定腧穴进行刺激、药物透皮吸收、机体经络传导以发挥疗效,避免了口服给药发生的肝脏首过效应和胃肠灭活。而针对慢性胃病,临床常选中脘穴作为治疗腧穴。中脘穴是任脉与手太阳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及足阳明胃经三经的交会穴,在特定穴中既是八会穴中的腑会,又是十二募穴中胃经的募穴。现代医学发现中脘穴处皮下神经、血管分布丰富,通过对其进行刺激可以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加快胃肠蠕动。同时中脘穴又与水谷运化输布密切相关,故中脘穴常被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以调和胃气、调理中焦,恢复机体气机正常升降。
  中科盛元穴位贴敷法在治疗慢性胃病上,集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简、便、效、廉”优势突出,既能显著改善患者臨床诸多临床不适,同时并无西药的耐药性与不良反应,患者更易接受,满意度高,适合今后在基层医疗中宣传、推广、应用。
  中医绿色疗法专业委员会 安徽淮南 23200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术式对脑动脉瘤破裂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分别行血管栓塞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观察并比较其手术疗效。结果:栓塞组患者的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和神经功能、独立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夹闭组患者(P<0.05),临床分级和预后、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夹闭组患者(P0.05)。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术能够在不影响手术安全性的基础之上有效提高脑动脉瘤破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使用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社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治高血压患者12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非洛地平治疗,联合组给予非洛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后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
期刊
摘要: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在治疗和预防由革兰氏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性、湿疹和溃疡等皮肤病方面具有独到疗效。目前在皮肤病领域内的臭氧疗法主要包括臭氧水疗、外用臭氧油和臭氧自血疗法等。但是臭氧治疗皮肤病的确切机制目前还并未完全明确。本文对臭氧在皮肤科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从抗菌作用、免疫调节和抗氧化防御等方面,对臭氧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机制进行了一定探索分析,为臭氧的进一步应用提供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应用依沙吖啶引产,研究组200例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结果:研究组引产成功率97.50%较对照组89.00%更高(P<0.01),用药-宫缩发动时间、引产时间、产后2h失血量较对照组更低(P<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肛肠门诊治疗中采取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推广。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肛肠门诊接诊的50例患者,依据抽样等比分组,分析对照组(25例)实行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25例)实行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的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自动痔疮套扎术在肛肠门诊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治疗中噻托溴铵粉雾剂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研究入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基本资料,挑选7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研究组予以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对比治疗相关数据。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与对照组相比更为理想(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  给予患者异丙托溴铵气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60例急性缺血性中锋患者为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ADL评分和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早期中医药康复疗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值得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经1周治疗后,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患儿FVC、FEV1、FEV1/F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在临床上治疗腰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内患有腰背筋膜炎的患者共110例,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比较。其中采用温针灸疗法的为Wz组,患者人数55例;采用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的为Jh组,患者人数55例。在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觉评分以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两组之间的比较分析,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得到了降低,但采用浮针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的患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提高因素,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临床医学检验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差错性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运用针对性管理可有效降低差错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加强质量控制,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臨床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