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成读写结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48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把握了写作训练的契机,让学生从“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我不能不写”的时候,“读写结合”就会更有实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今天,我就来谈谈如何关注学生成,读写结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就特别关注课堂的生成,我们的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才会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新课程理念背景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生本、师生、生生”对话的课堂,在多种形式的对话中,“读写结合”不失为一种极好生本对话形式,它为学生构建了高端对话的平台,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读写结合训练点的选择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的:一是情感凝练的字句表达点,二是多元解读的辨析点,三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延伸点。
  [第一次教学行为片段]
  师:读课文3——9小节,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生:(读第7小节)我从“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看出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而且抓住重点词语,真不错。继续聚焦这个小结,看看还有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师:诺贝尔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试验的?
  生:“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死,哥哥被炸残疾,可是诺贝尔依然坚持着,毫不气馁,这儿最让我感动”后,教师立刻抓住答案中的“毫不气馁”追问下去:“‘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出来后,继续追问:“这样的代价太大,但这种情况诺贝尔依然怎样?(毫不气馁)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在学生充分畅言后,教者巧妙地说:“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依然?(毫不气馁)难怪他这样说过:‘我的理想是……’”教师相机出示这句话。
  1、抓住情感凝练的字句表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给足学生静心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在字、词、句、段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感受语言文字,沉浸其中,品味再三,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诺贝尔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品格,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是多元解读的辨析点。教学《诺贝尔》一课时,我让学生静下心来默读课文3-9自然段,在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许多事例着实让我们感动?划出有关词句,想想感动的理由,写写自己的感受。我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当一个学生在回答:“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死,哥哥被炸残疾,可是诺贝尔依然坚持着,毫不气馁,这儿最让我感动”后,我立刻抓住答案中的“毫不气馁”追问下去:“‘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回答出来后,继续追问:“这样的代价太大,但这种情况诺贝尔依然怎样?(毫不气馁)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在学生充分畅言后,我说:“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依然?(毫不气馁)难怪他这样说过:‘我的理想是为了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作用。”我相机出示这句话。语文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就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大胆想象,允许有不同的见解和思辨,引领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获得课文丰富的、多元的理解。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与鼓励,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第二次教学行为片段]
  如果叫你给人物写一个小传,你打算怎么介绍诺贝尔?
  生:要写出他的主要贡献。
  生:要写出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
  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人物生卒年月
  2、人物的国籍、
  3、人物最突出的成就
  现在请大家给诺贝尔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
  将写作方法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无疑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有所发展。真正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感悟到:诺贝尔是个热爱科学、无私奉献、坚持不懈、勇于挑战、锲而不舍等等的人,感受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教学结尾,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写诺贝尔小传。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获得有关的经验。这些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能“教”给学生的,它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结果,有了这些感触,学生在交流的时候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写。通过阅读训练,将“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在关注文章内容的同时教会学生阅读,在“练”中逐步走向“读”的深入。教语文,一定要关注课堂的生成,一定要培养读写结合的能力。《新课标》也提出每节课必须有10分钟来写字,我认为高年级的写字更多的是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3、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延伸点,。再如我在教《郑和远航》一文的第三部分“扬帆远航”时,我通过复述,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情景。
  接着我指名朗读或扮演郑和进行表演再现。(选哪一种方式汇报,由学生自主选择。)然后我又说:假如时间能倒流,你就站在岸上为船队送行的人群中,当时你们会对郑和、对船队怎样欢呼,如何祝福?引导学生读一读第1、2自然段后再展开想象。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1、“放长线才能钓得大鱼”。
  每一单元一次的习作训练是“短线”,而每课安排一次“读写结合”训练(一般第2课时)则是“长线”。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是慢功夫,
  2、每课保持“一课一练”,贵在坚持。不管形式内容如何,我认为小语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笔尖沙沙、情意融融”,其中“笔尖沙沙”除了圈圈、画画、写评注外,就是练笔了。
  3、最佳切入点维系写作训练。从更高层次去追求和探索,我以为“读写结合”并非为写而“写”,每课最好能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这个“最佳切入点”如果能找到,通过“写”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更能进一步内化文本语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认识,情感与语感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得到自然升华,这也许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得意得言”吧?这样的点乃“最佳读写结合点”,只要用心,每课一般都有这样的“点”。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要我们努力去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关注课堂的生成,那我们就会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其他文献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口语交际及现状分析  现代语言学认为,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交际对象)为了特定的目的(交际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交际手段)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相对于
期刊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
期刊
期刊
株洲市作为一座发展迅速的工业城市,其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重.文章对株洲市城市景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相应地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株洲市
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向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基因组中导入抗虫基因(蜘蛛杀虫肽与Bt基因C肽序列连接在一起表达的一种融合蛋白基因),并首次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为白桦的遗传
期刊
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师没有不重视诗歌鉴赏的,其积极性大多来源于中考试题不菲的分值。动机的功利性,促使一些教师把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功夫下在模仿中考试题上,企图寻捷径、找窍门。主要表现是:训练选择题,只注重给出现成的答案,不注重展示解题过程,更不注重揭示审美的规律;训练简答题,过分强调答案的统一性,使极富情感与个性的诗歌鉴赏蜕变成枯燥无味的寻求标准答案。这种训练往往导致学生在鉴赏中的“高空作业”。结果
期刊
摘要:所谓创造力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对原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产生新设想、创造新事物或新观念的能力。只有学生创造能力飞速发展,才能达到水平和能力的真正提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创造能力  今天的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能否为明天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而在我国,技术革新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激烈的竞争告诉我们:优胜劣汰。这就需要具有一种更强的创新
期刊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1949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就在此期间给排水技术,灭火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知识爆炸的二十一世纪,面对知识经济与高科技时代的迅猛到来,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教学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索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确立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一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