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头镇位于英德市东部,历史悠久,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境内的滃江流域水流清澈,奇峰叠翠,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乾隆时进士曾殿川曾在此地赋诗称赞:“丞相祠前曲水湾,英东流出锦文班。鹭停鹤峙夸先代,绶黑纶朱著此间。报绩且从司马政,擢廷应霁一人颜。兰芽叠出荣阶砌,泮壁呈光串玉环”。
桥头居民都是客家民系,大多是宋明时期从福建迁徙而来,有20多个姓氏,分布在100多个自然村,仍保存了客家民系的各种风俗习惯,并有所延伸。客家文化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著名戏剧有《白毛女》、《渔翁与蚌精》,其中《渔翁与蚌精》曾代表广东省到北京汇演获奖。民间传说、歌谣更是不胜枚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五石大桥、板甫大桥、博下大桥的建成及乡村道路建设完善,桥头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10年有六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150千瓦;建有11万伏变电站一个。交通、水利、通信十分发达。
民国前,桥头已有糖蔗厂及各式规模较小的加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各式各样工厂应运而生,从传统农业经济逐步向工业经济转变。2011年,已经正常投产的规模企业英德市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东桥糖业有限公司、实益长丰纺织有限公司、神特、英德市跃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以前桥头镇以种植水稻、糖蔗等传统农业为主,板甫的粮食单产曾为全英德之冠。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各种农产品远销各中、大城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桥头镇各届领导班子承前启后,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镇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五年来,桥头全镇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中共、省委和清远市委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英德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桥头基础薄弱等重大困难,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工业产值从2007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4.8亿元,年均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从2007年的2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7.6亿元,年均增长56%;农业产值从2007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3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3832元增长至2011年的5918元,年均增长11%;工商税收从2007年的111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617万元,年均增长40%。
在2007-2011年的英德、清远两级经济年度考核中,桥头镇连续五年都被评为一等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桥头居民都是客家民系,大多是宋明时期从福建迁徙而来,有20多个姓氏,分布在100多个自然村,仍保存了客家民系的各种风俗习惯,并有所延伸。客家文化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著名戏剧有《白毛女》、《渔翁与蚌精》,其中《渔翁与蚌精》曾代表广东省到北京汇演获奖。民间传说、歌谣更是不胜枚举。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五石大桥、板甫大桥、博下大桥的建成及乡村道路建设完善,桥头镇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2010年有六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150千瓦;建有11万伏变电站一个。交通、水利、通信十分发达。
民国前,桥头已有糖蔗厂及各式规模较小的加工厂。新中国成立后,各式各样工厂应运而生,从传统农业经济逐步向工业经济转变。2011年,已经正常投产的规模企业英德市致远新材料有限公司、东桥糖业有限公司、实益长丰纺织有限公司、神特、英德市跃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以前桥头镇以种植水稻、糖蔗等传统农业为主,板甫的粮食单产曾为全英德之冠。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向多元化发展,各种农产品远销各中、大城市,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桥头镇各届领导班子承前启后,带领全镇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镇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五年来,桥头全镇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中共、省委和清远市委的有关会议精神,按照英德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桥头基础薄弱等重大困难,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全镇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工业产值从2007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4.8亿元,年均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从2007年的2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7.6亿元,年均增长56%;农业产值从2007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3亿元,年均增长10%;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3832元增长至2011年的5918元,年均增长11%;工商税收从2007年的111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617万元,年均增长40%。
在2007-2011年的英德、清远两级经济年度考核中,桥头镇连续五年都被评为一等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